第十三卷 時刻充滿正能量(1 / 3)

第一章 “每日三省吾身”

自我批判不是今天才有,幾千年前的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毛澤東同誌在寫文章時,要求“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裏,由此及彼”,都是自我批判的典範。沒有這些自我批判,就不會造就這些聖人。

華為還是一個年輕的公司,盡管充滿了活力和激情,但也充塞著幼稚和自傲。我們的管理還不規範,隻有不斷地自我批判,才能使我們盡快成熟起來。我們不是為批判而批判,不是為全麵否定而批判,而是為優化和建設而批判,總的目標是要導向公司整體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我們處在IT業變化極快的時代,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我們稍有遲疑,就失之千裏。故步自封,拒絕批評,忸忸怩怩,就不隻千裏了。我們是為麵子而走向失敗,走向死亡,還是丟掉麵子,丟掉錯誤,迎頭趕上呢?要活下去,就隻有超越,要超越,首先必須超越自我;超越的必要條件,是及時去除一切錯誤。去除一切錯誤,首先就要敢於自我批判。古人雲,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三人中,其中有一人是競爭對手,還有一人是敢於批評我們設備問題的客戶,另一人就是敢於直言的下屬,真誠批評的同事,嚴格要求的領導。隻要真正地做到禮賢下士,沒有什麼改正不了的錯誤。

中國人一向散漫、自由、富於幻想、不安分、喜歡淺嚐輒止的創新,不願從事枯燥無味、日複一日重複的工作,不願接受流程和規章的約束,難以真正職業化地對待流程與質量。沒有自我批判,克服自身的不良習氣,我們怎麼能把產品做到與國際水平一樣高,甚至超過同行?

同時,我們也要告誡員工,過度地自我批判,以致破壞成熟、穩定的運作秩序,也是不可取的。自我批判的不斷性與階段性要與周邊的運作環境相適應。我們堅決反對形而上學、機械教條的唯心主義,在管理進步中,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形左實右。

——摘自《為什麼要自我批判》

任正非曾被問及:您對華為人最大的期望和要求是什麼?他說,華為人要有自我批判精神。他希望華為人“每日三省吾身”,要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並不斷地加以改進,不斷地優化。而作為華為的中高級管理幹部,更應該具有自我批判的精神。他說,員工沒有達到工作要求,管理者也有責任;員工犯了錯誤,管理者也應該受到批評。他還強調,自我批判不光是個人進行自我批判,組織也要進行自我批判。通過自我批判,各級骨幹要努力塑造自己,逐步走向職業化,走向國際化。

任正非認為,自我批判要從高級幹部開始,高級幹部每年都有民主生活會,民主生活會上提的問題是非常尖銳的。有些不知情的外人以為華為內部鬥爭激烈,但事實上,大家的批評僅限於工作,爭論、批評完,大家又握著手工作去了。任正非要求,華為中高級幹部要在自我批判方麵做出表率。

行動準則:

自省是自我素質、自身能力得到提高的前提,隻有堅持通過自我批判,不斷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才能不斷完善自己,從而獲得更大的發展,因為“偉大首先是管理好自己”。既然自省對於一個人的成功有如此重要的影響,那麼我們該以怎樣的實際行動來對自我進行反省呢?

首先,給自己建立原則,這個原則不僅指工作上的原則,還有作風上的原則,要讓自己有一條準繩,哪些必做,哪些不能做,必做的話,要做到何種程度,這些都要明確下來。有明確的綱紀之後,再在每天工作結束之後,對照自己製定的綱要,一條一條比對。有過則改,無則加勉。

第二,最重要的原則一定是堅持。不要給自己找借口,變相地放寬原則,放棄原則;隻要有一點鬆動,原則這個東西就會土崩瓦解,再想堅持下來,那就比登天還難。要做到這一點,有個小方法值得大家借鑒,就是將實際的情況列表記錄,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用“看得見”的成效來督促自己堅持,用“看得見”的不足來督促自己改正,以此來達到省察的目的。

第二章 在榮辱麵前靜如止水

世界上我最佩服的勇士是蜘蛛,不管狂風暴雨,不畏任何艱難困苦,不管網破碎多少次,它仍孜孜不倦地用它纖細的絲織補。數千年來沒有人去讚美蜘蛛,它們仍然勤奮,不屈不撓,生生不息。我最欣賞的是蜜蜂,由於它給人們蜂蜜,盡管它多螫,人們都對它讚不絕口。不管您如何稱讚,蜜蜂仍孜孜不倦地釀蜜,天天埋頭苦幹,並不因為讚美產蜜少一些。勝不驕,敗不餒,從它們身上完全反射出來。在榮譽與失敗麵前,平靜得像一湖水,這就是華為應具有的心胸與內涵。

——摘自《再論反驕破滿,在思想上艱苦奮鬥》

在榮辱麵前靜如止水,換句話說,便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是一句流傳了數百年的名句,道理淺顯之極,卻仍舊難以走入人們的內心。越是取得一定成功的人士,越難擺脫功過是非的困擾。

先說成功。成績就像留在沙灘上的腳印,轉瞬即逝,沒有時間留給你回頭欣賞。成功了,就再贏一次。成功,極富誘惑力的字眼,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在竭力追求,但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後又都潛伏著失敗的危機。“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環境是動態的,隨時變化的,要隨時調整,以達到最佳狀態。要想長盛不衰,隻有學“不死鳥”,自我革新,再贏一次。當一個企業取得大成績時,如果總回頭欣賞自己的腳印,欣賞自己的光輝曆程,那麼前行的速度就會慢下來,甚至完全停滯下來,在這放緩與停滯的瞬間,其他的對手就會趕超,等企業緩過神來的時候,沒準就會落後一大截了。無論做得多麼成功,都不沉迷其中,反而要以此為警醒,進一步找差距,挑自己思想上的“毛刺”,這種麵對成功的態度,使得企業總能從一個成功邁向另一個更大的成功。

再說失敗。隻要做事,就難免犯錯。犯了錯,有的人轉瞬就忘諸腦後了,然後下回再接著犯;有的則害怕為錯誤埋單,因此遮遮掩掩,要麼找借口,要麼推脫責任。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對的。犯了錯,不僅不能推脫,反而要勇敢地承認,更重要的是,要對自己進行自我批評,自我總結,從中學習經驗教訓,這樣,才能讓犯錯犯得值得,也才能避免走老路,重複地犯錯。不能正視錯誤的人,永遠無法從錯誤中獲得價值。攻克錯誤的最好做法,就是審視錯誤自身,避免下次再犯。一味地將錯誤過失掩蓋起來,終究有一天,自己會重新踩上蓋在錯誤上麵的掩蓋物,然後再栽一個跟頭。

相對於失敗而言,成功帶來的雙麵能量都要更為巨大一些。從中庸的角度來說,不做則不錯。被錯誤的負麵所約束的人,最多就是碌碌無為,但被成功衝昏頭腦的人,往往會鑄成大錯。華爾街的一位知名投資家曾經說過一句話:“早期的成功可能是最大的風險。”當一個員工剛開始起步的時候,他的心態是比較健康的,他想要更優秀,想要成為成功者,他會不斷地努力,不停地向前走。可是,當他取得一些成績的時候,反而是最具風險的。有個成語叫“衣錦還鄉”,是說一個人有了成就之後,就穿著漂亮光鮮的衣服回家去,這種還鄉很有些揚眉吐氣、炫耀顯擺的成分。同樣的,員工在取得成績之後,很可能也會沾染這種心態,覺得自己的長久努力終於換來成果了,該享受一下,該讓別人見識一下了。這樣就是在“回頭欣賞自己的腳印”,一回頭,鬥誌就鬆懈了,進取之心也淡去不少,這等於是自己絆住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