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時間的管控要到位——提升效能,不浪費寶貴的時間(3 / 3)

此時,宇宙足球廠的公關顧問認為,現在的問題很明朗,那就是這位女士的控告讓足球廠損失了一大筆錢,如果能通過這次控告重新賺回損失的錢,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於是,他向公司提出了一個明智的建議:與其在法庭上與陪審團進行無謂的陳述,還不如利用這一離譜的案例,為公司大做宣傳,向人們證明宇宙廠生產的足球魅力之大。

於是,接下來,他們把工作重心放到了與媒體溝通上,讓他們對這場官司進行大肆渲染。果然,這場官司經傳媒的不斷轟炸後,宇宙足球廠名聲大振,產品銷量一下子就增加了4倍。與損失10萬英鎊比起來,宇宙足球廠算是因小禍而得了大福。

宇宙足球廠為什麼能因禍得福?可以說,這主要源於公關顧問的明智與冷靜,他看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於是,針對這一問題,他提出了解決危機的方法——借助官司這一免費的宣傳手段,從而為企業的產品帶來了大量的銷路。

另外,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是否能處理問題以及將問題的負麵影響降到最小,最重要的還是看速度,速度就是效益。一旦問題產生,我們就要明白速度等於一切,要有敏銳的反應能力,以及尋求周圍人的幫助,集中一切資源著手解決問題。

那些能迅速解決危機的企業,通常都是因為領導者有較高的應變能力。我們以中美史克為例:

中美史克在2000年因為PPA(苯丙醇胺)事件,受到的衝擊非常大,之前它在國內感冒藥市場上有將近6億元的銷售額,占了市場份額80%以上。在感冒藥不允許有PPA的情況下這家企業很可能麵臨滅頂之災,但是這家企業處理得非常成功。

它處理事件的速度特別快,2000年11月16日公司接到天津衛生局傳真,要求立即停止銷售含有PPA成分的藥物。16日上午,中美史克立即成立了危機管理小組,製訂應對危機的方案:溝通小組,負責信息發布和內外部的信息溝通;市場小組,負責加快新產品開發;生產小組,負責組織調整生產並處理正在生產線上的中間產品。

16日上午,它的危機管理小組發布了危機綱領——執行政府暫停令。不管對還是不對,不管有理還是沒理,首先表現了對政府、對社會、對客戶的利益的尊重和負責。事發後它通知經銷商立即停止銷售,停止廣告宣傳和市場推廣活動。大家都知道,停止銷售每天都有巨大的經濟損失。但是在這種危機麵前,企業必須承擔損失,而不能拿企業的利益跟政府、媒體、公眾進行對抗,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重塑或挽回原有的形象。

中美史克處理危機和突發事件的速度非常快,並且非常細化,這一點是中國的很多企業做不到的。雷厲風行本身就是積極的信號,等到危機事件出現以後,不要拖,不要滿不在乎,應該積極響應,這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針對這一問題,企業領導者該如何處理呢?

1.穩定情緒

遇到問題時,我們應表現出積極的態度,不要發牢騷、不要辯解、不找借口等,如果此時無法調整心態的話,那麼,影響會非常大。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人在工作出了問題之後,就把責任推卸給自己的同事、合作夥伴或者下屬,這樣對問題的解決毫無益處,甚至會延誤處理時機。

2.找到症結,把麵臨的問題一一列舉出來

處理問題並不是毫無章法的,不管你要怎樣解決它,成功的前提是看清問題的關鍵在哪裏。找到了問題的關鍵,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如何來具體實行了。為此,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管理顧問查爾斯·吉德林提出:把難題清清楚楚地寫出來,便已經解決了一半。隻有先認清問題,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那麼,現在,你遇到了哪些問題?哪個環節沒有做好?針對這一問題,你應該最大限度地列出答案。當你列舉出來後,你會發現,其實,問題並不難解決。

3.追求速度,不可拖延

有些人在工作遇到問題時,總是采取逃離、躲避的態度,他們認為,一切問題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解決的。他們麵對危機的心態通常是:僥幸心理、鴕鳥政策、推卸責任、隱瞞事實,這些錯誤的態度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甚至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事實上,問題出現後的一分一秒都是十分珍貴的,因為隨著問題的進展,各種不可測因素也會增加,通常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最後,太多的問題隻會讓事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堅持和專注,才能把事做好

一個人做事的狀態影響著他做事的效率,做事高效的人通常都會在做事時專注、認真,因為他們知道時斷時續是高效的大敵。古人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也告訴我們做事不能斷斷續續,而是要一鼓作氣,一次做完。

的確,做事要想效率高,良好的狀態是必需的。而進入狀態是需要時間的,因此,若是做事斷斷續續,必然會導致效率的降低,浪費大量時間。另外,人或多或少是會懶惰的,若做事中途有停頓,而非堅持做完,則很可能會因為想“休息一下”而拖延很久,效率十分低下不說,還會導致前鬆後緊,後期任務過多,質量下降,又沒有應付突發狀況的精力、時間。

在美國,曾經有這樣一個調查:一個人能否勝任一件事,85%取決於他的態度,15%取決於他的智力。認真、堅持就是好心態的表現。曾有人這樣說:“堅持是機遇的種子,年輕人在求學和創業的道路上,在經過各種權衡比較之後,你要充分調動起自身的能量,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力量幹一件事。”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以挖井為例,找到了水脈之後,就要奮力往深處挖,如果打一槍換一炮,那麼,最終獲得的不過是一個個的土坑而已。而在發掘中所消耗的時間與精力,已經永遠找不回來了。

我們先來看下麵一個故事:

孔子帶領學生去楚國采風。他們一行從樹林中走出來,看見一位駝背翁正在捕蟬,他拿著竹竿粘捕樹上的蟬,就像在地上拾取東西一樣自如。

“老先生捕蟬的技術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對老翁表示稱讚後問:“您對捕蟬想必是有什麼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練捕蟬五六個月後,在竿上壘放兩粒粘丸而不掉下,蟬便很少有逃脫的。如壘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蟬十有八九會捕住;如能將五粒粘丸壘在竹竿上,捕蟬就會像在地上拾東西一樣簡單容易了。”捕蟬翁說到此處,捋捋胡須,嚴肅地對孔子的學生們傳授經驗。

他說:“捕蟬首先要練站功和臂力。捕蟬時身體定在那裏,要像豎立的樹樁那樣紋絲不動;竹竿從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製樹枝一樣不顫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無論天大地廣、萬物繁多,在我心裏隻有蟬的翅膀,我專心致誌,神情專一。精神到了這番境界,捕起蟬來,還能不手到擒來,得心應手嗎?”大家聽完駝背翁捕蟬的經驗之談,無不感慨萬分。

孔子對身邊的弟子深有感觸地說:“神情專注,專心致誌,才能出神入化、得心應手。捕蟬翁講的可是做人辦事的大道理啊!”

駝背翁捕蟬的故事向我們昭示了一個真理:專心致誌、心無旁騖,就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把工作做好做到位,取得成功。

事實上,除了捕蟬外,其他任何事又何嚐不是如此呢?無論做什麼事,最要不得的就是三心二意。戴爾·卡耐基曾經根據很多人失敗的經驗得出一個結論:“一些年輕人失敗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精力分散,做不到專注。”托馬斯·愛迪生曾說過:“成功中天分所占的比例不過隻有1%,剩下的99%都是勤奮和汗水。”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事需要專注,不膩煩、不焦躁,一門心思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我們再來看下麵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日本的一家小工廠裏,有一位工人是初中學曆。

他的上司總是對他說“這事要這麼做”,無論上司說什麼,他總是一一記下,生怕漏了什麼。每天,他的話都不多,總是埋著頭在做他自己的事,雙手烏黑,額頭流汗。無論上司布置什麼任務,他都日複一日,不厭其煩地認真完成。在工廠裏他毫不顯眼,一直默默無聞,從無牢騷,也從無怨言,兢兢業業,孜孜不倦,持續從事著單純而枯燥的工作。

20年後,當他已經離職的老上司再看見他時吃了一驚。當年默默無聞、隻是踏踏實實從事單純枯燥工作的人,居然當上了事業部長。令他驚奇的不僅是他的職位,從言談中他更是體會到,這位工人已經是一個頗有人格魅力且很有見識的優秀的領導。“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你很棒!”

的確,這位工人看上去毫不起眼,隻是認認真真、孜孜不倦、持續努力地工作。但正是這種堅持,使他從平凡變成了非凡,這就是堅持的力量,是踏實認真、不驕不躁、不懈努力的結果。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很多人在做事的過程中,總是容易被周圍的人和事幹擾。簡簡單單的一件事,他們時斷時續,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你也因此而苦惱,那麼,有必要對自己進行一個意誌力訓練。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針對性地磨煉自己的浮躁心理,如練習書法、學習繪畫、彈琴、解亂繩結、下棋等,培養自己的耐心和韌性。

總之,我們要記住,任何一個人,要想有一番成就,或者做成一件事,都需要有踏實務實的品質。如果我們能安下心來認真做一件事情,那麼就沒有做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