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謎(3 / 3)

台風的風眼中沒有風

台風是範圍很大的一團旋轉的空氣, 中心氣壓很低, 四周圍的空氣繞著它的中心以反時針方向快速地旋轉。

低層空氣邊旋轉邊向低壓中心流動,空氣流動速度越快, 風速也越大。

在台風中心平均直徑約為40 公裏的圓麵積內, 通常稱為台風眼。由於台風眼外圍的空氣旋轉得太厲害, 在離心力的作用下, 外麵的空氣不易進入到台風的中心區內, 因此台風眼區就像由雲牆包圍的孤立的管子。它裏麵的空氣幾乎是不旋轉的, 風很微弱。

台風眼區外的空氣, 向低壓中心旋進, 它們挾帶著大量的水蒸氣, 由於不易進入眼區, 而在其外圍上升,形成大片灰黑色臃腫高聳的雲層, 下著傾盆般的暴雨。而台風眼區內出現了下沉氣流, 因而雲消雨散, 夜間還能看到閃爍的星星。正如所拍攝到台風的衛星圖像所表現的那樣, 台風眼中一般是晴到少雲天氣, 因而在衛星雲圖上呈黑色小圓點狀。但台風眼移過後, 天氣將重新變得極為惡劣。

海浪總是迎岸而來

在海岸上極目望去, 波濤洶湧的海浪總是垂直於海岸線迎麵襲來, 從來沒有見過沿海岸線前進的海浪, 這是為什麼?

海麵上的波浪在深海處傳播的速度總是比淺海處的傳播速度快, 越是近海岸, 海水越淺, 波浪的速度越慢。

若用虛線AB 表示海岸附近深水域與淡水域的分界線, 那麼在深水域中,海浪在第1、2、3 . . 11 秒走過的距離較大( 因為速度快) , 因此, 線條之間的間隔大; 在淺水域中, 同樣花費1 秒鍾時間, 海浪經過的距離短,表現為線條之間的間隔小。因此, 在分界線處發生了海浪的波長和傳播方向的改變, 海浪的傳播方向變得漸漸垂直於海岸線了。由於越靠近海岸的海水越淺, 因此, 海浪的速度也漸漸慢下來, 這就使它的傳播方向越來越垂直於海岸線。當我們站在海岸麵向大海時, 由於看到的海浪都是以垂直於海岸線的方向一排排襲來, 我們就感到海浪是迎你而來的。

在遠離海岸的大海深處, 海浪的行進方向取決於海風與海流的方向,並不一定朝觀察者迎麵而來。

世界各地的怪坡

你想體驗一下“上坡輕鬆、下坡費勁” 的奇妙感覺嗎? 你想目睹一下“車往坡上滑、水往高處流” 的奇異景觀嗎? 那麼, 不妨到世界各地的“怪坡” 去走一回, 看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最早被發現的“怪坡”, 位於遼寧省沈陽市新城子區清水台鎮周家村東北方的寒坡嶺。

1990 年5 月, 一輛麵包車途經此地, 司機下車小歇; 回來時發現熄火的麵包車已自行從坡底“滑行” 到了坡頂。在這條長約90 米、寬約15 米、坡度為1. 85 度的“怪坡” 上, 坡道平坦, 兩邊長滿小草, 並無任何異常現象。但就在這“怪坡” 上, 汽車下坡必須加大油門, 而上坡即使熄火也可到達坡頂; 騎自行車, 下坡要使勁蹬, 上坡卻要緊扣車閘; 人行坡上,也是上去省力, 下來費勁。

烏拉圭“怪坡”

南美烏拉圭的巴納角地區, 可以說是“怪坡” 的“聚焦點”, 汽車隻要一開進這一地區, 便怪事叢生。最令人驚奇的要數汽車一旦拋錨, 一種不知從何而來的神力, 會把汽車推出幾十米遠。

韓國“怪坡”

韓國的濟州島, 在天馬牧場附近的516 國道, 有一段“怪坡”, 汽車到此, 熄火並置於空檔時, 可見汽車又向坡上滑行。

美國“怪坡”

美國猶他州, 有一個被人們稱為“重力之山” 的奇特山坡, 有一條直線距離為500 米左右, 坡度很大的斜坡道, 也是聞名全球的“怪坡”。驅車到此, 將車停下, 鬆開製動器, 就會發現, 汽車像是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拉著似地、緩慢地向山坡上爬去。

世界怪坡之謎引起了科學家們的 關注, 多次進行科學實驗。結果表明:在“怪坡” 上, 越是質量大的物體,越是容易發生自行上坡的奇異現象。

如此“怪坡” 效應, 自然使遊客、探險家和科學工作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先後提出了“重力異常”、“視差錯覺”、“磁場效應”、“四維交錯”、“黑暗物質” 和“飛碟作用”、“鬼怪作祟”、“失重現象”、“黑暗物質的強大萬有引力” 和“UFO 的神秘力量” . . 各種解釋, 眾說紛紜, 卻難以使人信服。

“怪坡”, 依然成為人們競相前往探奇的“旅遊謎地”。

船吸現象

1912 年秋天, “奧林匹克” 號正在大海上航行, 在距離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遠洋輪的100 米處, 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鐵甲巡洋艦“豪克” 號正在向前疾駛, 兩艘船似乎在比賽, 彼此靠得較攏, 平行著駛向前方。忽然,正在疾駛中的“豪克” 號好像被大船吸引似地, 一點也不服從舵手的操縱,竟一頭向“奧林匹克” 號闖去。最後, “豪克” 號的船頭撞在“奧林匹克” 號的船舷上, 撞出個大洞, 釀成一件重大海難事故。我們知道, 根據流體力學的伯努利原理, 流體的壓強與它的流速有關, 流速越大, 壓強越小; 反之亦然。用這個原理來審視這次事故, 就不難找出事故的原因了。

原來, 當兩艘船平行著向前航行時,在兩艘船中間的水比外側的水流得快,中間水對兩船內側的壓強, 也就比外側對兩船外側的壓強要小。於是, 在外側水的壓力作用下, 兩船漸漸靠近,最後相撞。又由於“豪克” 號較小,在同樣大小壓力的作用下, 它向兩船中間靠攏時速度要快得多, 因此, 造成了“豪克” 號撞擊“奧林匹克” 號的事故。現在航海上把這種現象稱為“船吸現象”。

鑒於這類海難事故不斷發生, 而且輪船和軍艦越造越大, 一旦發生撞船事故, 它們的危害性也越大, 因此,世界海事組織對這種情況下航海規則都作了嚴格的規定, 它們包括兩船同向行駛時, 彼此必須保持多大的間隔,在通過狹窄地段時, 小船與大船彼此應作怎樣的規避, 等等。

海洋中的淡水

在海洋底床中也蘊藏著大量淡水資源。在美國佛羅裏達州和古巴之間,海麵上有一個直徑30 米的淡水區, 人稱“淡水井”。在我國福建省古雷半島東邊, 有個島嶼, 距該島500 米的海麵上有一個淡水區, 叫“玉帶泉”。

上述兩例都是海底噴泉, 因離岸不遠和陸地含水構造相連, 噴出的淡水由陸地予以補給。由於地下水露頭很低,在海麵以下, 水頭壓力也是很大的。

在一些大河河口外, 都有第四紀晚更新的下切古河道, 其充填的沙礫層也是和陸地連通的含水層, 往往在活動斷層穿過的地方形成淡水露頭。像這樣的“海泉” 在美國發現200 多處,在我國沿海地區的近海域也發現幾十處。此外, 在海底海相與陸相交互地層中, 陸相地層也有與陸地含水構造不連通, 成為封存的“化石淡水”。

海底淡水一旦開發成功, 將給沿海城市帶來福音。

海中“浮雲”

藍天、白雲, 是人們司空見慣的天氣現象。但你是否知道, 在蔚藍色的大海之中, 也有一種奇妙的“雲朵”, 它在白天躲進深海避人眼目,而到了夜晚才浮上海麵亮相。這種海中“浮雲” 神出鬼沒, 蹤影不定, 神秘地漂浮在大洋深水之中, 令人難以捉摸。

那麼, 這個神秘的水下怪物究竟是什麼呢? 原來, 在海洋的一定水深內, 常聚集著為數眾多的浮遊生物。

這些浮遊生物的氣囊與聲波共振, 使聲波強烈散射。因此, 這些浮遊生物集結的水層, 便成了聲波的散射層。

組成這些散射體的, 有磷蝦科動物、烏賊、橈足類動物以及魚類。正因為深水散射層是由不同生物所組成的複雜群體, 所以其散射強度必定會隨著地點、季節和晝夜的變化及聲波頻率的變化而變化。

深海“浮雲” 所散射的聲波, 會引起聲波的體積混響, 即像在空曠的山穀裏大喊一聲後所聽到的回音一樣,引起一陣長長的逐漸減弱的顫動的聲響。這種混響給艦艇的主動聲納帶來嚴重的幹擾, 使聲納找不到敵人的潛水艇、魚雷等目標; 但隨之而來的有一個好處, 就是給潛水艇的隱蔽創造了條件。潛水艇可以利用這種綿亙幾百公裏的深海“浮雲”, 秘密地接近敵方目標, 完成作戰任務。萬一被敵方發覺, 那也不要緊, 可以鑽進“雲層” 中安全地躲藏起來。當然, 深海“浮雲” 也是天然漁場, 如果人們知道了“浮雲” 中的生物種類, 就可以決定是否撒網捕撈了。

75 萬年的冰芯

歐洲科學家通過初步分析確認,一塊從南極冰層下3200 米深處取得的冰芯是在75 萬年前形成的。這是人類迄今取到的最古老的冰芯, 它將為地球氣候曆史研究提供新的信息。冰芯中封閉的氣體與顆粒能夠反映地球過去的氣候情況, 例如氧和氫的含量體現著冰雪形成的那一年的氣溫, 二氧化碳和甲烷含量高則標誌著全球變暖的時期。

科學家在不久前於意大利舉行的國際南極冰川學討論會上發表了初步結果, 確認深度2140 米處的冰芯是在約75 萬年前形成的。確定冰芯年代的一個方法是數冰雪的層數, 但協和丘每年形成的冰層太薄, 因此科學家測定了冰雪的塵埃和氣體含量、導電性的參數, 與已經確定年代的事件如火山和冰期對照, 判斷冰芯的年齡。

下一個研究任務是檢查這些冰芯是否仍嚴格按年代順序排列。此前科學家在南極冰湖沃斯托克湖取得了3600 米深處的冰芯, 但分析到42 萬年前時就停止了, 因為冰芯曾經在地麵上移動過, 不同年代的冰層發生了混淆。如果協和丘冰芯沒有發生過混淆, 就可以提供大量地球氣候史的新信息。

英國南極考察機構的科學家說,45 萬年前的地球軌道與現在的軌道特別相似, 研究冰芯有可能描繪出, 如果沒有人類活動造成的汙染和溫室氣體排放, 地球目前的氣候應該是什麼樣。科學家還希望能夠從冰芯中獲得78 萬年前的氣候信息, 了解地球磁極翻轉對氣候的影響, 因為78 萬年前是地球磁場最近一次發生翻轉、南北極對調的時候。

死亡水域

在北美洲的墨西哥灣中有一片麵積為7728 平方英裏的神秘水域, 其中除了茂盛的水藻之外沒有任何生物,即使剛剛投入的魚類也會立即逃離這片水域。那些總是空網而歸而失望之極的漁民們幹脆稱之為“死亡水域”。

那麼“死亡水域” 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多年來, 人們作出了種種猜測: 有人認為水域中有水怪存在, 也有人懷疑是有外星人在作祟。直到今年初美國政府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才真正解開了這個疑團。

根據這份研究報告, 造成“死亡水域” 的罪魁禍首是上遊的密西西比河從沿岸的農田和養殖場帶來的氮肥殘渣。氮肥在水中加速了水藻的繁殖生長, 使該水域中的水藻劇增。當大量的水藻死亡後, 在腐化的過程中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氣, 這就嚴重破壞了水中的生態係統, 造成了缺氧現象。

魚蝦都因缺氧而逃離了該區域, 而那些移動不靈活的生物如蝸牛、螃蟹則都窒息而死。

看來要讓“死亡水域” 起死回生並非易事。美國治理受汙染的伊利湖和切薩皮克灣都花費了大筆的錢, 而且收效甚慢。科學家們預計要複活該水域更是要費一番苦功。美國環境保護署的官員福克斯說: “這個問題是多年的汙染造成的, 因此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我們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奇特的間歇泉

一股泉水時而停息, 時而噴湧而 出, 這是陝西省商南縣金絲大峽穀國家森林公園境內, 一個被稱為“間歇泉” 的奇特地理現象。

據當地林業幹部介紹, 他們在被

專家稱之為“生物孤島” 的新開嶺考察時, 在冷水河上遊羊角山腹部, 發現了一條50 多米長的幹河床, 河床頂部有一塊長滿苔蘚的天然亂石窖。突然石窖中發出“咕咕. . ” 的聲音,這聲音由遠及近, 越來越大, “嘩” 的一聲, 一股泉水從石縫中冒出來, 水麵迅速增大, 同時有四五處都向外噴湧。據估算, 泉水流量可達0. 5 立方米每秒。泉水沿山坡上飛流直下, 流至丹江一級支流冷水河。

令人驚奇的是, 在泉水流淌20 分 鍾後, 水量漸漸減小, 石頭露出水麵。

不一會兒, 水完全退去, 石頭上的蕨類依然如舊。當地老百姓說, 泉水從每年春季到秋季不定時流出; 雨水多時, 泉水較大, 噴湧次數較多, 有時一天出現6 次。

海底“鐵塔”

在平靜的海底也會遇上某種離奇 古怪的事件——— 美國“愛爾塔寧” 號海洋考察船上的研究人員在深海考察時, 意外地發現了一座奇異的海底“鐵塔”。

1964 年12 月4 日, “愛爾塔寧” 號完成了考察使命, 駛入新西蘭的奧克蘭港, 研究人員將這張海底神秘“鐵塔” 照片拿給一名記者看。這名記者問隨船海洋生物學家托馬斯·霍普金斯: “這是什麼東西? ” 霍普金斯回答說: “它當然不是海洋植物. ! ”

在3500 米深的海底根本見不到陽光,這意味著那裏不可能有光合作用, 更不可能有植物存活, 有可能是一種奇特的珊瑚類生物。可是, 過去我們無論是誰, 都從未聽說過這類生物。我不想說這座神秘的海底“鐵塔” 是人建造的, 倘若這樣, 會產生一個無法解釋的問題: 人是以何種方式到達如此深的海底? 從照片上看, 這一海底“鐵塔” 無論如何也不像是一種自然形成的東西。

不久, 新西蘭UFO 研究者們把這 張照片的複製品寄給從事月球遙控探測器指令研究的美國著名航天工程師C·霍尼, 請他對此作出解釋。霍尼工程師憑借他多年的研究經驗認為,這個神秘的水下“鐵塔” 是測量地球地震活動的傳感器和信息轉發器。而建造者並非別人, 正是來自太空的外星人, 他們借助安裝在最深洋底的這一地震傳感器和轉發器能更及時更精確地將地震信息傳送給他們的外星同胞。與此同時, 還將其傳送給世界各國的大地測量局。

如果霍尼工程師的這一推斷正確, 便會出現這樣一種與事實不符的騙局:當世界各國政府獲得外星人的海底傳感器傳來的地震信息時, 往往會否認其中有外星人參與的事實。那麼, 究竟是誰借助什麼技術手段將這個水下“天線” 安裝在這人跡罕至的深海洋底的呢? 誰也不知道。

海底村莊

在離紅海蘇丹港不遠的海麵下14 米處, 有一個建在海底的人造村莊。

這是目前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海底村莊。

這個海底村莊, 共住著20 多戶人 家, 擁有50 多名居民, 雖然海麵上波濤洶湧, 但那裏的居民生活得卻異常寧靜。

原來, 這個海底村莊是科學家進 行科學實驗的產物, 目的是研究海底建築及人們居住在海底對健康產生何種影響, 以便將來把陸地上的人向海洋轉移。

在海底, 海水的壓力非常大, 因 此耐壓對海底村莊的建築物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不僅建材要堅固, 結構也要十分新奇獨特。其實, 整個海底村莊, 就是一幢特別大的屋子, 屋頂呈錐形, 以便分散水的壓力, 所有橫梁和支柱, 全部是堅固結實的特種鋼管。

房間的布局呈放射形, 一個較大的客廳居於正中, 臥室圍繞在四周, 每戶以1 間居多。房屋中所需的空氣、淡水等, 均通過特種管道從海麵送來。

室內的設施十分現代化, 有電燈、電話、電視、空調及其他先進設備, 住在裏麵非常舒適。

海底村莊裏的居民, 一般都在家裏從事手工勞動。如果要外出到海麵上, 隻需穿上潛水衣, 開啟客廳中的一個蓋板, 通過一條密封的玻璃鋼通道, 便可以輕鬆地從海底“走” 到海麵上來。

為了及時掌握住在海底村莊裏的居民的身體狀況, 科學家作出了一條嚴格的規定: 每個村民每周必須接受一次體格檢查。不過, 迄今為止, 所有海底村莊的居民身體都很健康。

不同顏色河流的交彙

在巴西馬瑙斯附近兩河交彙: 黑 色的內格羅河流入棕色的亞馬孫河。

兩條河流的流速非常快, 以致在好幾千米內河水並未完全混合。

兩條不同顏色的河流彙合並且顏色相混的現象在別處也經常發生。一個最著名的例子是在奧地利維也納城外, 綠色的摩拉瓦河與藍色的多瑙河在這裏彙合。

亞馬孫河在其6400 千米長的流程中有1. 5 萬多條支流( 流入亞馬孫河的河流) 。可通行輪船的水路幾乎達2. 24 萬千米, 可通行小船的水路則有數百萬千米。

這些支流中的許多條支流因含有不同的礦物質和化學物質, 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來自西部的支流一般呈棕色, 來自北部的支流呈黑色, 而來自南部的支流同呈藍色。

兩條不同顏色的河流在巴西中部馬瑙斯城附近交彙: 發源於哥倫比亞的呈黑色的內格羅河流入棕色的亞馬孫河。這個交彙點的亞馬孫河也稱為索利蒙伊斯河。

佩恩蒂德彩繪沙漠

大約2 億年前, 美國亞利桑那州 的佩恩蒂德沙漠曾是一片廣闊的, 多沼澤的泛濫平原。在其邊緣的山丘和火山上長有巨大的球果樹( 針葉樹) 。

洪水退去後留下了多層的泥土、礫石和火山灰, 逐漸變成砂岩和頁岩。

這些岩石吸收礦物質染上了彩虹般的顏色, 後來又被廣大的內陸海所淹沒。

約至6500 萬年前, 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產生了落基山脈, 同時佩恩蒂德沙漠的這個地區抬升到海平麵以上,另外再加上天氣變化的作用。便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塊平坦的台地。

沙塔爾·休於的村落

沙塔爾·休於是土耳其南部一個新石器時代的大型村落。它建於公元前7000 年左右, 人口最多時, 曾有5000 多居民, 泥磚房群集在一起, 都沒有朝外開的門。人們從屋頂上的開口處進出。

生活在沙塔爾·休於的人都是農民, 但由於他們有效地組織安排生活,因而這個村落很快地繁榮起來。像其他原始農民一樣, 他們很關心天氣和節氣。自己種的莊稼會長得好嗎? 會獲得豐收嗎? 對於他們來說, 這一切都取決於神的安排。

從在遺址發現的華麗神殿, 壁畫和宗教物品, 我們了解到某些與沙塔爾·體於人的宗教生活有關的事情。

他們崇拜一個大地女神, 在壁畫中她經常以豹的形象出現。

另外還有至少40 個神殿供奉著一個公牛神, 在壁畫中它被再表現成了一個巨大的公牛頭。這些頭像用粘土製成, 但它們是靠包在公牛顱內上塑造成形的, 有時還加上了真公牛的雙角。

人們死後, 屍體被放在露天, 任禿鷲吃。然後, 屍骨將被埋在房子或神殿的地下。如果是在房間裏的話,屍內則被放在睡覺的平台下。

沙塔爾·休於曾是一個貿易中心,手工業者們生產一係列的物品, 如武器、紡織品、粘土塑像和小件金屬飾物等。他們將這些物品拿到這裏來交換原材料。

千年不腐的女屍

20 世紀70 年代初, 在我國湖南省馬王堆漢墓裏, 考古工作者們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神秘女屍。經過鑒定, 這具古屍已經在地下沉睡了2000年。一般情況下, 屍體經曆了如此漫長的歲月, 不是腐爛就是變為幹屍,而這具古屍在出土時全身潤澤, 肌肉仍有彈性, 手指、腳趾紋路清晰, 骨骼結構、軟組織和內髒仍然保存完好、關節還可以活動, 骨質甚至比現在60歲的正常人還好。

是什麼原因使千年古屍不腐呢? 專家學者們經過多年的研究, 終於找到了答案: 原來, 在馬王堆女屍出土時, 人們發現棺材裏注滿了一種紅色的液體。經過化驗, 證實這種液體具有殺菌作用, 可以保證屍體不腐。專家們還推測, 馬王堆的女主人生前可能有服用丹藥的習慣。這種丹藥對人體非常有害, 但卻使她的屍骨長久保存下來。

一些學者認為, 這具女屍能2000年不腐, 充滿了偶然性。除了采取得當的防腐措施之外, 當時的環境一定非常幹燥, 有利於保存, 而且棺木密封很好, 和外界空氣隔絕, 避免了細菌對屍體的侵蝕。再有, 這座陵墓從來沒有被盜過, 使得千年古屍奇跡般地保存了下來。

人體輝光

1911 年, 一位英國醫生意外地發現, 人體周圍環繞著寬約15 毫米的發光邊級。不久前, 前蘇聯科學家在高頻高壓電場中, 用照相技術拍攝下了環繞人體的明亮而有色的輝光。

20 世紀80 年代後, 世界各地都 對人體輝光進行了深入研究。日、美等國家利用紅外線技術, 在不存在可見光條件的黑夜裏, 成功地實現了對“人體輝光” 的圖像顯示, 並把這種輝光稱為“人體生物光”。

科學家們發現, 一般人發的輝光 隻有20 毫米左右, 在正常環境與條件下不易被人眼看到。很多領域的學者們都對這種現象感興趣, 但目前還無人能解釋人體發光的奧秘。

意大利油畫閃光的秘密

意大利文藝複興後期威尼斯畫派的畫作總是熠熠生輝, 明亮動人。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對曆史的研究和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 丁托列托和那時其他偉大畫家的秘密是, 在顏料中摻進玻璃粉末。

據此間媒體近日報道, 人們一直以為, 與歐洲其他地方一樣, 威尼斯畫派的畫家、玻璃工人和陶器藝術家各自有調製顏料和染料的方法。而紐約斯克內克塔迪協合學院視覺藝術係主任路易莎·馬修從塵封的遺囑和納稅記錄等檔案卷宗中發現, 威尼斯比歐洲其他地區早一個世紀就有了專門的顏料和染料市場, 而且其中一些顏料含有玻璃材料。

這一發現促使美國國立美術館高 級科學家芭芭拉·貝裏用電子顯微鏡對威尼斯畫派的部分油畫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洛倫佐·洛托兩幅畫的紅色和橙紅色顏料以及丁托列托一幅畫的黃色顏料中, 她都發現了玻璃粉末。

四百年前的紅細胞還活著

南京市胸科醫院談萬聯醫師在協助上海醫科大學鄭天中教授進行古屍塑化有關組織細胞學研究工作時, 發現400 年前的古屍肺內有紅細胞、腺體及細支氣管上皮, 其形態完整、結構清晰、色澤鮮明, 與現代活體無異。

這在我國古屍研究中尚屬首次發現。

古屍於1997 年7 月在江蘇省丹徒出土。經考證為明代崇幀人。薑姓,男性, 45 歲, 為當時的丹徒縣縣令,距今已有400 年。據上海自然博物館研究員徐永慶和何惠琴稱: 我國迄今為止出士的曆代古屍的組織學和細胞學觀察中, 除了各器官的支持性組織( 如纖維、軟骨、基質等) 保存較好外, 細胞結構多已消失或僅存碎屑,而完整的紅細胞能保存至今, 令人不可思儀、讚歎不已。這不僅展示了我們先人的智慧和文化, 而且對解開古屍保存這個謎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千米三國石刻

曆時3 年, 千米連環畫石刻《三國演義》2003 年7 月在山西省晉中市祁縣創作完成。該作品規模宏大、氣勢磅礴, 長度堪稱世界之最, 目前作者正在為其申報吉尼斯世界記錄。

從1999 年開始, 祁縣民間藝人袁晉生、劉如岡、任曉峰就著手籌備創作千米石刻, 以再現《三國演義》的傳奇故事, 為曆史文化名城再添新景。

他們深入河北、內蒙古、山東、陝西等20 餘個省、市、自治區, 考察石刻藝術, 購買了1000 塊高84 厘米、寬100 厘米的優質黑花崗岩, 並且不遠千裏去長沙深造石刻技藝。經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精心雕刻, 終於完成了這部石刻精品。

恐怖的羅布泊

羅布泊位於中國新疆塔裏木盆地東部, 這是一個充滿神秘氛圍的地方。

它被人們稱為“死亡之海”, 因為這裏非但不孕育生命, 不歡迎生命, 而且還無情地扼殺生命。20 世紀80 年代, 中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失蹤, 至今杳無音信, 成為世紀之謎。

一些真真假假的傳聞不斷傳到我們耳邊: “羅布泊常有飛碟出沒, 肯定有外星人, 彭加木說不定就是被他們劫走的”; “羅布泊磁場磁力特別強, 許多儀器都在那裏失靈, 人一進去就頭腦發暈不知東南西北”; “羅布泊的沙暴幾分鍾就可將人掩埋. . ” 這些是聳人聽聞的謠言, 還是對羅布泊的真實披露呢? 一切都有待科學家的進一步探索。

奇異的湖

察爾汗鹽湖位於柴達木盆地, 從青海省格爾木市市區出發, 不用一小時就能到達。這裏曾經是一個水域遼闊的大湖, 後來氣候幹燥, 湖麵縮小,湖水含鹽量增高, 成了鹽湖。原來的湖區成了幹鹽灘。殘留下來的小湖,湖麵上也結了一層厚厚的鹽蓋, 就像冬天湖麵上結的冰。放眼望去, 整個湖麵白茫茫一片, 就像終年的積雪。

所謂“萬丈鹽橋” 指的就是利用這種鹽蓋所修的公路。青藏公路有31 千米的路段是修在察爾汗鹽湖上的。事實上, 青藏鐵路有32 千米的鋼軌也架設在察爾汗鹽湖上。所以來此觀光, 你就能看到火車和汽車在湖麵上飛奔的壯美景觀。

奇異的貝加爾湖

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南, 有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貝加爾湖。

在西伯利亞人眼中, 貝加爾湖是一片神聖不可侵犯的“榮耀之海”。就是這樣一個極富吸引力的藍色深湖, 蘊藏著無盡的奇特謎團。這些謎團就像貝加爾湖本身一樣, 變幻莫測。英國研究員發現, 一般湖泊深到二三百米時便少有生物。貝加爾湖卻是特例,湖深處含氧豐富, 生物種類奇多, 甚至在1600 米的底部仍可見到大量生物群。這可能是因為湖麵強風吹襲, 再加上每年大批沉入湖底的碎冰帶來足夠的溶氧, 才使得湖底蘊藏生機吧。

貝加爾湖內特有的底棲生物含量之豐也令人驚歎, 歐洲湖泊像蝦狀的扁形蟲總數隻有11 種, 而貝加爾湖卻高達335 種之多。

蛇島的奧秘

神奇的大自然, 供給人類空氣、陽光和水, 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許多不可思議的謎。在中國遼寧省旅順西北25 海裏處的渤海灣海麵上, 有一個麵積約1 平方千米的島嶼。島上地勢陡峭, 多洞穴和灌木。就在這樣一個由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組成的小島上,盤踞著成千上萬條蝮蛇。因而, 人們稱它為蛇島。蛇島以蝮蛇的數目眾多而聞名中外。的確, 當你踏上蛇島,你就會發現, 無論在樹幹上或草叢中,還是在岩洞裏或石隙內, 處處有蛇。

它們蜷伏著, 爬行著, 張口吐舌, 露出一副凶相。這些蛇會利用各種保護色進行偽裝, 它們倒掛在樹幹上就像枯枝, 趴在岩石上恰似岩石的裂紋,蜷伏在草叢間又活像一堆牛糞。據統計, 蛇島上的蝮蛇有2 萬多條, 並且每年增殖1000 條左右。這種情景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人們不禁要問,在這彈丸之地的孤島上為什麼棲息著這麼多的蝮蛇?

奇特森林的奧秘

森林, 相信大部分人都見過。但你知道地下森林是怎樣的嗎? 或者說什麼是地下森林呢? 這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地理現象。地下森林之所以稱為地下, 在於從外表幾乎看不見森林。

它生在火山口裏麵, 隻有到了火山口邊上, 才可看到口裏麵有森林。在黑龍江省安寧縣境內的張廣才嶺上, 海拔千餘米處就有中國著名的地下森林。

它很壯觀, 麵積600 平方千米, 生長在7 個死火山口內。這個地下森林是怎麼形成的呢? 有關專家推斷, 1 萬年前這些火山處於活動時期, 常噴出大量岩漿, 等到岩漿冷卻以後, 就變成了7 個大深洞。由於長久的刮風下雨, 岩層風化剝蝕, 加上動植物、微生物等活動, 逐漸有了土壤。動物或風力攜帶來了種子, 種子紮下根, 由草本植物的繁茂直到長出樹林來。火山口一帶是植物生長的“世外桃源”。

這裏年平均氣溫4 ℃ , 年降水量600 ~800 毫米。火山口內比較潮濕, 土層肥沃, 生長的植物竟達百餘種。

南極的不凍湖

南極是人跡罕至的冰雪世界, 素 有白色大陸之稱。在南極, 放眼望去,皚皚白雪、銀光閃爍。這片1400 萬平方千米的土地, 幾乎完全被幾百至幾千米厚的堅冰所覆蓋。零下五六十攝氏度的溫度, 使這裏的一切都失去了活動, 喪失了原有的功能。石油在這裏像瀝青似的凝固成黑色的固體, 煤油在這裏由於達不到燃點而變成了非燃物。然而, 有趣的自然界卻奇妙地向人們展示出它那魔術般的本領: 在這極冷的世界裏竟然奇跡般地存在著一個不凍湖。科學家提出這是氣壓和溫度在特殊條件下交織在一起的結果。

在3000 多米冰層下, 壓力可達到278個大氣壓。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下, 大地所放出的熱量比普通狀態下所放出的熱量多, 而且冰在- 2 ℃ 左右就會融化。另外, 冰層還像個大地毯, 防止了熱量的散發, 使得大地所放出的熱量得以積存。這樣在南極大陸的凹部就可以使大量的冰得以融化, 變為湖水。

海火之謎

海洋是地球上占地麵積最廣的區域。在歲月的長河中它湧現出了許多難解的謎團, 例如奇異的海火現象。

海火是怎樣產生的? 一般認為, 這與海裏的發光生物有關。水裏的發光生物因受到擾動而發光, 是早為人們所熟知的現象。這些生物種類繁多, 除甲藻外, 還有許多細菌和放射蟲、水螅、水母、鞭毛蟲以及一些甲殼類、多毛類等小動物。因此, 人們推測,當海水受到地震或海嘯的劇烈震蕩時,便會刺激這些生物, 使它們發出異常的亮火——— 海火。

響石與跳石

任何時候都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對於石頭也是如此。

因為石頭不僅能跳, 還能如樂器似的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浙江省湖州有一個黃龍洞, 這是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溶洞。但是, 倒掛在這個小溶洞頂部的很多岩石卻是不同尋常的, 因為它們是聞名天下的“響石”, 會發出美妙的音樂。如果用力敲擊這些岩石,就如撥動琴弦, 不同的打法會發出不同的音響。假如音樂家有節奏地敲打它們, 還可以演奏一曲動聽的“響石樂”。石頭能當樂器使,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由於黃龍洞是由石灰岩組成的, 鬥轉星移, 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溶解, 漸漸形成了溶洞。

而溶洞靠近古太湖, 古太湖的湖水升降十分頻繁, 石灰岩逐漸被衝刷溶解。

久而久之, 石灰岩成為中空狀, 而且形式各種各樣。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比較扁而薄, 因此隻要受到了震動, 就能發出各種清脆的音響,縈繞在耳邊。

沸騰的石頭

沸石的奧秘在科學儀器的檢測下終於露出了其“廬山真麵目”。它的晶體非常細小, 隻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它是無數沸石晶體構成的集合體。晶體的形狀也各不相同, 每個晶體的內部有大小均勻的孔穴與孔道, 可想而知, 構成晶體的孔穴和孔道當然就更小了。孔穴被孔道連通,形成了非常整齊的孔穴孔道網。在孔穴和孔道中, 常常有水和鎂、鉀、鈣等物質, 受熱或遇上幹燥環境, 水汽就會冒出來。

恐怖的毒石

1986 年8 月, 非洲馬裏共和國的 一個地質勘探隊正在亞名山進行勘探。

挖著挖著, 猛然覺得下麵硬硬的, 好像有什麼異常物體, 急於挖到“寶” 的他們, 不辭辛勞地幹了起來。很快,一塊美麗的大石頭呈現在他們麵前。

石頭的上部呈藍色, 下部呈金黃色,形狀就像雞蛋一樣, 大約重5 噸。他們還未來得及分享“勝利” 的喜悅,就已感覺到手腳麻木, 視線模糊, 接著發出痛苦的呻吟。不久, 他們被送到了醫院, 雖經醫務人員奮力搶救,還是因中毒過深而未能逃出死神的魔爪。他們為什麼會中毒呢? 據科學家解釋這種石頭多在火山口附近, 由於被火山噴出的亞硫酸和硫化氫氣體浸熏, 所以有了毒性。

“鬼火” 的成因

“鬼火” 是不是就單單是磷火呢? 其實不然, 在長穀鎮研究者們把所有出現“鬼火” 的地方全都標繪在地圖上。這時, 他們發現“鬼火” 都出現在石英礦的斷層帶附近, 因而估計這與石英的壓電效應有一定聯係。為了驗證這一設想, 他們做了一次人工地震的實驗。果然, 當地震發生時, 儀器記錄下了石英因受壓而產生激變電壓並伴隨出現無線電波的輻射。與此同時, 紅外攝像儀上則拍下了“鬼火” 的真跡, 從而證實了“鬼火” 的產生確實與石英的壓電效應有關。據此, 他們認為, 由於長穀鎮附近的斷層是一種活動斷層, 當斷層發生錯動時, 地下的石英受到壓力, 產生壓電電荷。電荷聚集到一定數量便會放電。

若放電足夠強烈, 就會使近地麵的空氣大量電離, 溫度驟升, 放出熠熠群光, 出現一團團直徑為5 ~100 厘米大小的光球。

木乃伊屍體的防腐

木乃伊的防腐過程如下: 清空了內髒器官後, 他們開始用棕桐油塗遍屍體的全身。有時在縫合好屍體之前還要再添進去一些瀝青或者鬆香等防腐物。然後把這具已經處理得很幹淨的屍體放在鋪了一層泡堿、脫水鹽等防腐劑的床上, 再在屍體上放上更多的泡堿。食鹽本來對皮膚有很強的腐蝕性, 還是造成脫發的原因。但經過提煉後的食鹽卻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效功能, 可以起到保護皮膚和頭發的作用。用泡堿浸泡了40 天, 等屍體的水分被完全排出後, 再用尼羅河水衝洗掉屍體表麵的原料, 最後用亞麻布包起來, 等待下葬。木乃伊就製作完畢了。對屍體進行防腐處理的方法有許多種, 但在新王國時期所使用的方法最為複雜, 效果也最好。要防止人體的內髒器官不腐爛很不容易, 所以他們就幹脆把這些器官從體內取出來,用食鹽把裏麵的水分吸幹, 再用食油或者液態的鬆香浸過, 然後用一種名叫卡諾皮克的罐子一樣的容器保存起來, 隨木乃伊一起葬入陵墓( 到了後來, 這些器官是用亞麻布包好之後又放進體內一起埋葬的) 。他們還經常用一根長管子穿過鼻孔, 把腦袋裏的液體抽幹。古埃及人認為這些東西沒有多少價值, 因為心髒才是人類智慧和感情的源泉, 才是時間的無限性的衡量尺度, 所以他們把心髒留在了體內而把其他的器官用刀子挖出來。

奇怪的倒影塘

廣州一村莊有個奇怪的倒影塘。

塘內的倒影來自廣東花縣最高的山峰獨秀峰。此峰並不高, 海拔僅400 多米。它離那口魚塘有5 公裏之遙, 然而它的倒影竟然出現在那口魚塘裏。

附近有許多類似的魚塘, 但都沒有倒影, 唯獨那口魚塘是個例外。更有趣的是, 獨秀峰在魚塘西邊, 倒影也出現在西邊, 如果倒影在下午出現, 也許是夕陽斜射的結果, 可是, 上午太陽從東方升起, 魚塘也有倒影出現。

第一個享用氧氣的是老鼠

我們知道, 沒有氧氣人類就不能生存。然而, 是誰發現了氧氣呢? 在眾多討論發現氧氣的著作中, 約瑟夫·普利斯特裏所著的名為《幾種氣體的實驗和觀察》, 最饒有趣味。約瑟夫·普利斯特裏在1733 年3 月13 日生於英國黎芝城附近的飛爾特黑德鎮。

他一生大部分時間實際上是當牧師,化學隻是他的業餘愛好。他所著的《幾種氣體的實驗和觀察》於1766 年出版。在這部書裏, 他向科學界首次詳細敘述了氧氣的各種性質。他當時把氧氣稱作“脫燃燒素”。

普利斯特裏的試驗記錄十分有趣。

其中一段寫道: “我把老鼠放在‘脫燃燒素’ 空氣裏, 發現它們過得非常舒服, 我自己受了好奇心的驅使, 又親自加以試驗。我想讀者是不會感到驚異的, 我自己試驗時, 是用玻璃吸管從放滿這種氣體的大瓶裏吸取的。當時我的肺部所得到的感覺, 和平時吸入普通空氣一樣; 但自從吸過這種氣體以後, 經過好多時候, 身心一直覺得十分輕快舒暢。有誰能說這種氣體將來不會變成時髦的奢侈品呢? 不過現在隻有我和兩隻老鼠, 才有享受呼吸這種氣體的權利啊! ” 當時, 他沒有把這種氣體命名為“氧氣”, 而隻是稱它“脫燃燒素”。在製取出氧氣之前, 他就製得了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和同時代的其他化學家相比, 他采用了許多新的實驗技術, 所以被稱之為“氣體化學之父”。

第一個發現癌病毒的人

1911 年1 月21 日發表的弗朗西斯·佩頓·勞斯的一份報告, 稱癌腫瘤是病毒所致。這一提法在醫學史上是首次。勞斯是紐約市洛克菲勒研究所的內科醫生和病毒學家。

在此前一年, 一位養雞人送給勞斯一隻發育奇特的雞。他從這隻雞的癌性腫瘤中抽出傳染物, 又注到另外幾隻健康雞體內, 於是癌症狀傳給了這幾隻健康雞。既然這種汙染物能穿透很薄的薄膜, 看來它就是所有微生物中最小的——— 病毒。勞斯醫生畢業於馬裏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斯——— 霍普金斯大學。他在醫科大學的學曆是非常完美的, 但他的研究成果在科學界看來卻有爭議。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癌症對人或動物有傳染性, 因此沒有理由為此而過分驚慌。

古塔不倒的奧妙

中國古代用糯米飯拌以桐油石灰來粘合磚塊, 這種粘合劑的強度甚至超過了現代的水泥砂漿。上海鬆江的護珠塔用這種優良的粘合劑, 加上古代砌磚技藝的精湛, 使整座塔能夠渾然一體, 再加上這種粘合劑隨著建築時間推移會越來越堅固, 因此殘缺的塔磚不會一塊塊塌落。另據有關專家考察研究, 古塔不倒也是由於當地地質構造的關係。由於天馬山護珠塔是建造在沉降不均勻的地基上, 東南方向土質較軟, 西北方向土質較硬, 所以塔向東南方向傾斜。但江浙一帶多東南風, 護珠塔建在天馬山頂, 四周空曠, 所受東南風力更強。因此, 塔的傾斜力與風力相平衡, 風力起到支撐作用, 使護珠塔斜而不倒。

奇雨之謎

1940 年6 月17 日, 前蘇聯高爾基省巴甫洛夫區米西裏村突然一聲霹靂,在藍色的閃電中一串串古錢隨著雨水從天而將, 原來這是數千枚中世紀俄國的銀幣。

奇雨不奇, 怪雨不怪, 這些都是自然界中出現的小概率事件, 是大氣運動的結果, 並非虛無的“天意”、“神力” 的惡作劇, 亦與世事毫無關連, 那麼奇雨是如何而來的呢?

大氣和海洋一樣有時風平浪靜, 有時漩渦叢生, 上下翻騰, 龍卷風便是大氣中的“翻江倒海” 者, 也是奇雨現象的製造者, 龍卷風是強烈積雨雲的伴生現象, 當積雨雲中出現時,中心的氣流就會旋轉起來, 不斷被吸上去, 然後周圍空氣又向中心輻合,造成漩渦的擴展, 於是漩渦的轉速就會逐漸加快起來。龍卷風的氣流將地麵的塵埃或水吸入空中, 直至雲裏。

1956 年, 上海出現的強龍卷風, 竟然把一個上22 萬斤重的大油罐吸到15米高的空中, 再甩到120 米以外的的地方, 可想而知, 龍卷風將糧食、金屬、魚蛙等吸入空中是多麼輕而易舉。

在俄羅斯下的所謂“銀幣雨” 是在離米西裏村不遠的地方, 古時候貴族們在地下埋了許多銀幣。長年累月,地麵被侵蝕, 暴風雨把泥土衝走, 龍卷風把銀幣卷向天空, 以後又隨著雨水紛紛落下。在西班牙下的所謂“麥雨”, 經過調查, 原來是由於從烏雲中向地麵伸出了一個類似的“象鼻”

旋轉的、極快的雲柱, 把摩洛哥某處的一個大糧倉卷走, 飛過崇山峻嶺來到西班牙時降落而成。“黃雨” 原來是雨中夾帶了來自當地林區一種黃色的鬆樹花粉。“紅雨” 後來才知道這是來自大西洋龐大的氣旋把北非沙漠中大量微紅色和赫石色的塵土帶到空中的緣故。1962 年, 馬來西亞豐盛港突然降落了一陣黑雨, 這是大風把馬來西亞的黑土層卷向天空後隨雨一起落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