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雲
據史料記載及人們的觀察, 地震雲多呈帶狀, 似龍、似蛇, 或似草繩, 或呈輻射狀、肋骨狀。其顏色有白色、灰色、鐵灰、橘黃、橙紅等。
除了常見的條帶狀地震雲外, 還有一種地震雲呈輻射狀。這種雲從某一點向外呈指狀輻射, 它主要出現在早晨和傍晚。由於霞光的關係它可以有不同的顏色。雲的輻射中心多位於震中的上空, 因此從鄰近地區常常看不到它的全貌, 而隻看到幾條向中心彙聚的指條狀雲。中國學者呂大炯認為,地震雲除了可能出現在震中地區上空外, 也可能出現在那些遠離震中區而又有應力( 物體由外因或內在缺陷而產生形變時, 在它內部任一截麵單位麵積上兩方的相互作用力) 集中的斷裂帶上空。斷裂帶上的強應力作用使岩石發生擠壓摩擦, 造成熱量增加,於是, 地下熱流通過斷裂處不斷逸出地麵, 並上升到高空, 形成條帶狀地震雲。輻射狀地震雲是怎樣形成的呢? 它是由於震中處於某些應力高度集中的斷裂交彙處, 而且, 應力隨距離而衰減, 因此便形成了焦點對應震中的輻射地震雲。
火山的分類
火山按其活動性質, 分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三種類型。活火山:具有活動能力的火山, 包括那些現在還在經常噴發的火山和那些雖已長期沒有噴發, 但在人類曆史上有過噴發活動的火山。休眠火山: 長期沒有噴發活動, 但將來還會噴發的火山。它和活火山之間, 很難劃出明確的區分界限。死火山: 已經沒有活動能力的火山, 有的還保存有火山特有的形態,但在曆史上既沒有噴發的記載, 又無活動性表現。
黑色閃電
在大氣中, 由於陽光、宇宙射線和電場的作用, 會形成一種化學性能十分活潑的微粒。這種微粒凝成一個又一個核, 在電磁場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 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從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球。這種物理化學構成物有“冷” 球與“亮” 球的區分。
所謂“冷” 球, 它沒有光亮, 也不放射能量, 可以存在較長時間。“冷”
球形狀像隻橄欖球, 發暗, 不透明,白天才能看到。科學家叫它為“黑色閃電”。所謂“亮球”, 呈白色或檸檬色, 是一種化學發光構造。它出現時,並不伴隨某種雷電, 能在空中自由移動, 在地麵停留, 或者沿著奇異的軌跡快速移動, 一會兒變暗, 一會兒再發光。
水龍卷與陸龍卷
龍卷風發生在水麵, 稱為“水龍卷”; 如發生在陸地上, 則稱為“陸龍卷”。龍卷風外貌奇特, 它上部是一塊烏黑或濃灰的積雨雲, 下部是下垂著的形如大象鼻子似的漏鬥狀雲柱,具有“小、快、猛、短” 的特點。水龍卷直徑25 ~100 米。陸龍卷的直徑為100 ~1000 米。其風速一般每秒達50 ~100 米, 有時可達每秒300 米,超過聲速。所以龍卷風所到之處便摧毀一切, 它像巨大的吸塵器, 經過地麵, 地麵的一切都要被它卷走; 它經過水庫、河流, 常卷起衝天水柱, 連水庫、河流的底部有時都暴露出來。
同時, 龍卷風又是短命的, 往往隻有幾分鍾或幾十分衛星拍攝的龍卷風的風眼圖鍾, 最多幾小時。一般移動幾十米到10 千米左右, 便“壽終正寢” 了。
龍卷風的成因
前蘇聯學者維克托·庫申提出了龍卷風的內引力——— 熱過程的成因新理論: 當大氣變成像“有層的烤餅”
時, 裏麵很快形成暴雨雲, 大量已變暖的濕潤空氣朝上急速移動, 與此同時, 附近區域的氣流迅速下降, 形成了巨大的旋渦。在旋渦裏, 濕潤的氣流沿著螺旋線向上飛速移動, 內部形成一個稀薄的空間, 空氣在裏麵迅速變冷, 水蒸氣冷凝,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觀察到龍卷風像霧氣沉沉的雲柱的原因。
鬼風
世界是唯物的, 根本無鬼神存在,所謂“鬼風” 其實是塵卷風。它是風在前進時遇到障礙物改變風向後, 在一個地方打轉而形成的。迷信的人認為這種風是死人刮回來的。其實這種風瞬間就會消失, 對人是沒有絲毫傷害的。
“厄爾尼諾” 的災難
在“厄爾尼諾” 現象發生的時候, 海水增暖往往從秘魯和厄瓜多爾沿海開始, 接著向西傳播, 使整個東太平洋赤道附近的廣大洋麵出現長時間異常增暖現象, 造成這裏的魚類和以浮遊生物為食的鳥類大量死亡。它除了使秘魯沿海氣候出現異常增溫、多雨外, 還使澳大利亞叢林因幹旱和炎熱而不斷起火; 北美洲大陸熱浪和暴風雪競相發生; 美國夏威夷遭熱帶風暴襲擊; 美國加利福尼亞遭受火災;大洋洲和西亞發生嚴重幹旱; 非洲大麵積發生土壤龜裂; 歐洲發生洪澇災害; 中國南部也發生幹旱現象, 沿海漁業減產, 全國氣溫偏高, 糧食大麵積減產。
熱帶氣旋
孟加拉灣發生的熱帶風暴, 實際上是孟加拉海麵形成的一股強大的空氣旋渦。它一麵旋轉, 一麵迅速移動, 是一種破壞力極強的自然現象。
這種風暴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名稱。在亞洲東部的中國和日本, 叫做台風; 菲律賓叫它碧瑤風; 北美洲叫做颶風; 印度半島叫它熱帶氣旋。但也有把風速超過15 米\/ 秒, 或按風力等級超過8 級的持久的強烈的風, 稱之為風暴。一般把9 級的風稱為烈風, 10 級的風稱為狂風, 11 級稱為暴風, 當風力超過30 米\/ 秒( 12 級時) 就稱為颶風了。但是, 不管何種稱呼, 本質上都是風暴, 這是不容置疑的。
強烈的風暴在陸地上很少見, 多半發生在海上。當風速達到15 ~18 米\/ 秒時, 就會折斷微枝和幹樹枝, 使人覺得前進有困難。強烈的風暴氣流形成旋渦時具有陣性的特征, 通常風力越強陣性越大。風陣速度要比平均風速大得多, 因而它的破壞力相當驚人,可以摧毀籬笆院牆, 揭走屋頂。它吹越海麵時, 當風速達到每小時120 多公裏時, 可以掀起10 多米高的巨浪,最高可達30 多米高。這是兩個較小的海浪在海麵堆疊而形成的, 當它推進到岸邊時會疊起一片浪牆, 洶湧上岸,席卷一切, 使沿海地區頓時滿目瘡痍。
熱帶風暴在海上形成之初, 隻是熱帶海洋一股低壓帶暖空氣向那裏彙流聚集並不斷上升, 形成巨大的氣柱。這股巨大的氣柱在上升過程中不斷地冷凝成雲和雨, 從而釋放出大量的熱能,使這股氣流上升更快。強烈的空氣旋渦不斷旋轉, 迅速移動, 便形成了強烈的熱帶風暴。據科學家估計, 熱帶風暴從海洋中卷走的水達25 萬噸, 這些水在冷凝過程中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130 億噸核彈爆炸的能量。當受熱的空氣上升越來越快時, 新的空氣不斷聚集於風暴中心, 這樣又形成了速度更猛烈的風暴。孟加拉灣孕育的熱帶風暴之所以如此猛烈, 就是這個緣故。在熱帶風暴來臨之時, 先是天空中出現白色薄霧, 然後越來越濃,變成淺黃, 日落時呈橙色和紅色的餘輝, 顯得格外光亮。孟加拉南部4 月日出與日落時分呈現出的異常景色,正是熱帶風暴在形成過程中的天象變化。熱帶風暴一般不會在赤道附近形成, 通常發生於南北緯度6 °~20°之間。除了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之外,世界上還有一些地方經常發生這種災害性氣候。如加勒比海( 安的列斯群島附近) 和墨西哥灣、菲律賓附近的東亞海上、中國南海和東海、日本海、毛裏求斯島的印度洋、太平洋的赫布裏底斯群島和薩摩亞群島區域等。其中北太平洋西部大多發生在菲律賓以東的海麵, 但行進的路線不同, 一般分為三路: 一路向西, 經南海在我國兩廣地區和越南一帶登陸; 一路向西北, 穿越我國台灣島, 到福建和江蘇沿海登陸, 又一路向北, 又轉向東北,移向日本。而大西洋上孕育的熱帶風暴, 直徑一般為800 公裏, 有的超過1000 公裏, 風暴中心稱為“風眼”,即有約半徑為5 公裏至30 公裏的平靜區。
地下小“水庫”
日本沒有大河, 水災問題似乎並不嚴重。其實不然, 正由於它的境內缺乏寬闊的河川, 而又麵向海洋, 氣候濕潤多雨, 一些小河渲泄不良, 才發生了特殊的洪水災害。有人甚至說, 這兒並非沒有水災, 而是被強烈的火山、地震掩蔽住, 轉移了人們的視線焦點, 才沒有充分注意到這個不露形色的破壞者。在這兒, 水災集中發生在人口稠密狹窄的濱海平原上,洪水從出山到入海結束, 過程特別短, 也是它常常被人們忽視的一個原因。可是在這裏洶湧出山的洪水, 由於河床縱比降大, 水勢特別猛烈。因為靠近山根, 還常常和泥石流、滑坡、山崩伴生, 和別處的單一洪水泛濫不同, 有其特殊性, 值得我們研究。
為了應付穿越而過的平野川泛濫,大阪在街道下麵20 米深處, 修建了內徑10 米、長1890 米, 貯水量14 萬立方米的洪水調節池。名古屋的若宮大街下麵10 米處, 也建成了長316 米、寬約50 米, 可以貯水10 萬立方米的同樣的地下蓄洪設施。東京正在研究一種方案, 修建幾個巨大的“地下水庫”, 連接成為地下河, 直接排入東京灣。地狹多雨的日本有特殊的洪水,也有特殊的防洪方法。
新灘滑坡
1985 年6 月12 日淩晨, 一個平凡的夏夜, 長江三峽在酣睡, 山, 靜靜的; 人, 靜靜的。隻有永不停息的流水在江心卷起暗沉沉的波浪, 打著漩兒、冒著泡兒, 發出一些輕微的聲響,朝向遠方流去。在西陵峽中的新灘鎮,忽然傳出了一陣陣極不平凡的喧囂聲音。從寂靜的夜幕中可以分辨出, 那是D 雜的人聲, 聲音中充帶著一種難以抑製的驚恐、惶惑的意味。可以判斷出, 那兒必定有什麼事情發生了。
淩晨3 點45 分, 突然發出一聲山崩地裂的巨響, 壓住了D 雜的人聲。新灘,發生滑坡了。
新灘, 是曆史上經常發生山崩的地方, 長江曾經多次被崩落的岩塊阻塞斷流。無數巨大的岩塊滾落江心成為礁石, 每當冬、春枯水季節水落石出, 一個個礁石顯露出猙獰麵貌。江水從密布的石縫裏瀉流出來, 好像是一道洶湧的瀑布。下行船必須繞過一座座險礁, 順著急流從石縫裏衝瀉下去。上行船迎著波濤, 要翻過這道礁石組成的“門坎” 更加困難, 是長江三峽裏的枯水第一險灘。
飛石
飛石, 是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之一。當雨水或是別的原因觸動了岩頂的風化岩層, 一些石塊往往會失去平衡, 順著山坡滾落、或是淩空飛墜下來造成危險。
1966 年11 月, 英國威爾士一個礦區和平時一樣, 正在過著平靜的生活, 忽然發生了一場泥石流。凶猛的泥石流沿著溝穀奔瀉下來, 使猝不及防的人們無處奔逃。許多房屋被衝毀了, 一些礦工和他們的家屬成為了犧牲者, 蒙受了重大的損失。這兒樹木茂密, 環境幽靜, 從來也沒有天災發生, 為什麼忽然禍從天降, 造成這樣一場重大的災難呢? 事後調查原因,原來是他們自己造成的。礦工們采礦時, 把許多礦渣和無用的土石廢料漫不經心地傾倒在山坡上, 日積月累逐漸成為了一個大“垃圾堆”。從前山坡上綠草如菌, 沒有廢物堆積, 不管下多大的雨, 也不會爆發泥石流。可是現在的斜坡上堆積了厚厚一大堆工業垃圾, 經過雨水衝動, 就很容易發生泥石流了。可憐的遇難礦工, 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親手製造了一場泥石流, 白白搭上了自己的性命。這種“人造泥石流”, 稱為礦山泥石流, 是潛伏在礦山裏的一個新的煞星。在不合理堆放廢料的礦區經常發生礦山泥石流, 給人們帶來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