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科學(2 / 3)

“太陽高升號” 飛機是世界上第一批太陽能動力飛機中的一架。它由輕而且很堅固的材料製成, 重量隻有57 千克。飛機具有上下兩個機翼, 在上級一的上表麵裝有500 個太陽能光電池。外麵罩衣用透明塑料製成的保護層。

最早的殲擊機

世界上最早的專用於空戰的殲擊機由法國人雷蒙·桑尼埃研製。該機是在“莫拉納·桑尼埃” L 型單翼機上加裝固定式機槍而成。

最早的王牌飛行員

世界上最早的王牌飛行員是法國飛行員羅朗·加羅斯。此人在16 天時間裏, 共擊落敵機5 架。

最早駕機從軍艦上起飛的飛 行員

世界上最早駕機從軍艦上起飛的飛行員是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他於1910 年11 月14 日駕駛一架“金鳥” 號柯蒂斯雙翼機從“伯明翰” 號巡洋艦起飛。同時, 他也是最早駕機降落在軍艦上的飛行員。1911 年1 月18 日, 他駕機降落在“賓夕法尼亞”

號巡洋艦上。

最早的重型轟炸機

世界上最早的重型轟炸機是俄國人西科爾斯基研製的“伊裏亞·穆羅梅茨” 號轟炸機。該機是一種雙翼機, 有4 個發動機, 每台功率162 千瓦, 翼展24. 9 ~34. 5 米, 機長15. 5 ~22 米, 飛行重量6. 1 ~7. 5 噸, 飛行速度137 公裏\/ 小時, 升限4000 米,航程540 公裏, 機組成員4 ~8 人, 機上可安裝多達8 挺機關槍, 首次采用了電動投彈器, 載彈量達400 公斤,還裝有駕駛和領航儀表以及轟炸瞄準具。

軍事飛機之最

( 1) 世界空戰史上最早采用撞擊戰術、最早完成斤鬥飛行的飛行員是俄國人彼得·尼古拉維奇·涅斯捷羅夫。

( 2) 世界上最早的空中加油機是 美國人研製的代號為DH - 4M 的飛機。

( 3) 世界上最早利用機載雷達擊 落敵機的是英國飛行員吉·阿什費爾德和雷達操縱員拉·萊蘭。

( 4) 世界上最早研製成功實用型直升機的人是伊代爾·伊萬諾維奇·西科爾斯基。該機代號為VS - 300。

( 5) 世界上載重量最大的運輸機是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安- 225“夢想” 大型戰略運輸機。該機最大載重量可達250 噸。

殺人最多的原子彈

1945 年8 月6 日, 一顆原子彈轟炸了日本廣島, 超過20 萬在這次轟炸中喪生。這個數字包括原子彈爆炸一年之內因輻射引起疾病而死亡的人。

世界第一艘燃料電池潛艇

2003 年4 月7 日, 由德國研製的世界第一艘燃料電池驅動的潛艇“U31” 號在基爾港下水, 開始了首次試航。

這種潛艇最大的特點在於其驅動力來自燃料電池, 因而水下巡航時不易被發現。此外, 這種屬於212A 級的常規潛艇還配備了先進的指揮和武器控製係統, 將傳感器、武器係統等和中央控製設備高度集成, 大大提高了潛艇的戰鬥能力。

除德國外, 美國、俄羅斯等也在 研製燃料電池驅動的常規潛艇, 但“U31” 號潛艇是最先下水的。研製者稱, 它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

“U31 ” 號由霍瓦爾特造船廠製造。造船廠發布的新聞公告說, 早在1994 年, 該廠便與德國聯邦政府簽訂了製造4 艘此類潛艇的合同, 隨後開始進行設計製造工作。這一型號的潛艇從1998 年7 月開始裝配, 並從2002年1 月起針對德國國防軍在密封性、靜音效果、高端武器與傳感係統方麵的要求在基爾港進行了一係列測試。

潛艇7 日起開始在波羅的海西部水麵試航, 從2003 年7 月開始進行水下試航。在結束所有試航之後, 潛艇將於2004 年初進行最後調試與改進,並交付德國海軍服役。

最大的火炮

“巴黎大炮” 是由德國克掠伯兵工廠的火炮設計師, 董事費利茨·勞森北爾格監製的。雖然它的口徑不算大, 隻有210 毫米左右。可是又高又大。堪稱火炮中的巨人, 其炮管長近37 米倘若把它豎起來, 足足又十幾層樓高。真是令人望而生畏。全炮重達750 噸, 盡管巴黎大炮令人心寒, 是當時世界上打的最遠的火炮。可是發射彈丸很輕, 威力不大, 泡身壽命隻有50 發左右。該炮共製造了7 門, 前後共使用了140 天。

此外, 1942 年德國還製造了翼門口徑為800 毫米的鐵道炮, 這門炮全重1328 噸彈丸重7. 1 噸, 是世界上最重的火炮, 在火炮的曆史上, 象上述這樣的兩種舉行火炮是空前的。

世界上最好的防雷車

TSG 公司的“布法羅” 防雷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防雷車之一, 能夠執行多種作戰任務, 並為野戰維修進行了特別的設計。該車采用了南非的單殼體座艙技術和美國最新的車輛技術,具備最好的防護性、載重能力、內部空間和視角, 它的部件可用任何該類車的部件替換。

“布法羅” 是當前該類車市場上唯一一種具備360 度防護的防雷車。

該車的任何一個車輪可防三重層疊地雷( 裝有20. 25 千克TNT) , 車體下任何部位可防二重層疊地雷( 裝有13. 5千克TNT) 。這意味著“布法羅” 可以抵禦世界上99. 9% 的地雷, 使它成為世界上防雷能力最好的車輛。該車還可以選裝自成形破片( SFF) 裝甲,以抵禦最新一代的自成形破片地雷。

“布法羅” 是世界上現有的最有效、最全麵的掃雷車之一, 每小時可以排除1000 顆地雷。該車的裝甲可以抵擋7. 62 毫米的子彈, 經進一步升級後還可以抵禦Dragunov 穿甲彈的襲擊。

除了執行作戰任務和維和任務之 外, 這種車輛還有許多其他用途, 譬如安全地運送美國大使館官員和其他政府官員。

世界最大的軍艦

世界最大的軍艦——— “尼米茲” 級航空母艦。“尼米茲” 級航空母艦是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航空母艦,目前有8 艘在役, 另有2 艘在建。在伊朗危機、海灣戰爭中均曾發揮過突出作用。其排水量在10 萬噸左右, 編製人員3000 多人。航速30 節以上,裝載各類飛機100 架左右。核動力裝置更換一次核燃料後, 可連續使用15年左右。另外還裝備各種自衛用的導彈、火炮、電子戰武器。

最小的攻擊型潛艇

最小的攻擊型核潛艇——— 法國“紅寶石” 級攻擊型核潛艇。

該級艇1983 年服役, 共8 艘。水上排水量2385 噸, 水下排水量2670噸, 艇長72. 1 米, 艇寬7. 6 米, 水下航速25 節。該級艇均裝備SM - 39“飛魚” 潛艦導彈。4 座533 毫米魚雷發射裝置, 即可發射“飛魚” 導彈,也可使ECAML15mod 型魚雷。其導彈、魚雷備彈總數為18 枚, 水雷備彈總數為32 枚。

刃最多的刀

一般的刀隻有一個刃, 這是普通常識。如果說刀上有很多刃, 那就無法理解了。不過, 除了實用之外, 有些是工藝品, 有些是表現製作技巧的,也還有一些帶有某種紀念意義, 那就可以由許多刀刃了。

英國希斐德郡有一爿很古老的刀 剪商店, 是羅吉爾父子公司開設的。

折價在1682 年開設的老店, 其產品享有很高的聲譽。後來折價公司別出心裁地製造了一種世界上罕有的、稱之為“年刀” 的小刀, 這把刀的刃, 是按公園紀年為基準來製作的, 每年製造出一個刃來。自1822 年開始, 這家商店創製了一把有1822 個刃的刀, 以後每年再在刀上加一個刃, 那麼到了公元2000 年為止, 在此以後便再也沒有製刀刃的餘地了。這是一把名副其實的世界上刀刃最多的刀。

人類第一顆原子彈 1945 年7 月16 日, 人類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的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爆炸成功。這標誌著人類掌握核裂變與核聚變的巨大能量的時代到來了。

1939 年初, 德國物理學家奧托-哈恩和弗裏茨·施特拉斯曼利用中子分裂鈾原子獲得成功。不久,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逃到美國的匈牙利物理學家西拉德和意大利物理學家費米, 向羅斯福總統提出利用核裂變釋放能量以製造原子武器的建議。

1942 年, 美國製定了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一批著名的美國科學家以及逃到美國的外國科學家參加了這項研製工作。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是“曼哈頓計劃” 的主力之一。

1945 年7 月16 日, 在他主持下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在阿拉莫戈多沙漠成功地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

首批製造的原子彈共3 枚, 除第一顆用於試驗外, 另兩顆分別投在了日本廣島和長崎。

空天飛機

空天飛機是既能航空又能航天的新型飛行器。它像普通飛機一樣起飛,以高超音速在大氣層內飛行, 在30 ~100 公裏高空的飛行速度為12 ~25 倍音速, 並直接加速進入地球軌道, 成為航天飛行器, 返回大氣層後, 像飛機一樣在機場著陸。在此之前, 航空和航天是兩個不同的技術領域, 由飛機和航天飛行器分別在大氣層內、外活動, 航空運輸係統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係統一般是不能重複使用的。

而空天飛機能夠達到完全重複使用和大幅度降低航天運輸費用的目的。

空天飛機還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可作為戰略轟炸機、戰略偵察機和遠程截擊機使用, 這對進一步發揮戰略空軍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正開發新型的航空航天飛機,在有人駕駛時, 能在常規機場水平起飛和著陸; 還可在大氣層內飛行, 此時飛行馬赫數為5 , 從美國的紐約飛往東京隻需2 小時; 也可作地球大氣層外的軌道飛行, 此時的飛行速度為25 倍音速, 僅需90 分鍾就能繞地球一周。除作常規的民航機外, 它還可代替現有的航天飛機作軌道飛行。據估計, 使用高超音速航空航天飛機可使民航機的速度增加6 倍, 而航天飛行器的發射費用減少90% 。1986 年2 月,美國總統在國情谘文講話中, 把航空航天飛機稱作新的“東方快車”, 要求它在本世紀末投入使用。這種航空航天飛機是航空航天技術一體化的體現, 能在常規飛機跑道上起飛和著陸, 自由方便地往返大氣層的一種新型飛行器。其起飛重量不到第一代航天飛機總重的1 \/5( 約500 噸) , 而運載能力則提高兩倍多( 達60 噸以上) , 這樣就可大幅度降低航天運輸費用。

在軍事上, 這種空天飛機既可作 為全球高超音速運輸、洲際轟炸和戰略偵察, 又可作為航天運載工具或太空兵器, 有可能成為一般轟炸機、戰鬥機和導彈所“不可比擬” 的攻擊和防禦力量。美國擬議中的空天飛機方案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擬用作跨太平洋飛行的高超音速運輸機, 稱“東方快車”, 能以5 ~6 倍音速在3 萬米的高度作巡航飛行, 隻需兩小時可從美國杜勒斯機場飛至日本東京; 另一種為“跨大氣層飛行器”, 可作軌道飛行( 飛入地球低軌道的速度為25 倍音速) , 也可在次軌道作氣動力機動,然後在回升到軌道上以軌道速度航行。

美國從1982 年開始實施空天飛機這一長遠發展計劃, 總費用預計為數十億至200 億美元, 由美國國防部和國家航空航天局聯合進行技術研究。為了解決在大氣層中持續高超音速飛行的問題, 1985 年以前在氫燃料的空氣渦輪衝壓發動機和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技術研究方麵, 已有所突破。從1986 年至1988 年, 集中進行這類發動機的方案論證工作, 並加速發展機體設計、動力裝置等關鍵技術, 在1988 年後著手研製一架試驗樣機, 於l992 年至1995 年期間進行飛行試驗。

它既是一種反應快、費用較低的跨大氣層飛行的運輸機, 也是一種裝備有計算機和先進探測設備的偵察飛行器,還可能是一種廉價、靈活並可重複使用的太空發射平台。在未來太空戰中,既可以當作航空兵參加戰鬥, 也可以參加天軍行列, 出現在太空戰場上,與大空“敵人” 廝殺。它是比航天飛機更為靈活、戰鬥力更強的一種大空武器。

當然, 在國際軍力對比極不平衡的情況下, 無論是從效用性、時效性和應用範圍來看, 還是從製造和使用的成本角度來說, 純粹空天飛機的未來角色, 主要還在於戰略威懾和執行特殊任務, 不可能像普通軍用飛機一樣批量生產和成建製列裝。而具備空天飛機特征的第六代戰鬥機, 則更具有實際意義。因此, 就目前而言, 不少國家都把注意力放在發展高性能飛機執行航天任務上。

一千多年前的飛行器

哥倫比亞銀行, 保存著一件5 厘 米大小的金古玩, 它是1800 年前的瑪雅人的陪葬品, 像飛鳥, 又像飛魚,直到現在, 才有人指出, 它是一隻具有引擎室、飛行艙、擋風板和升降舵的三角翼飛機模型。飛行員出身的流體力學教授烏利奇說, 這是一架噴氣式飛機, 除了升降舵外, 很像F - 102戰鬥機, 這種飛機很適合在五六千英尺高度的大氣層中飛行。它的機翼角度可以防止穿過音障時的震動, 顯示了超音速飛行的能力, 還可以在水下快速潛進, 而不至於折斷機翼。在埃及開羅博物館, 也保存著一件法老時代的陪葬品: 木製飛鳥模型。“木鳥”

重29 克, 總長14 厘米, 鳥鼻長3. 2厘米, 翼展寬18 厘米。據卡力·梅西亞博士分析, 它擁有許多現代單翼飛機的特征, 它的翼展, 幾乎與卡拉維爾尼舵機的翼展一模一樣, 然而尾部卻是垂直的, 既可以減少阻力, 又可以達到相當的穩定性, 上麵有文字“阿蒙的禮物”。阿蒙是埃及的風神。

把“木鳥” 送進風洞, 它仍然可以起飛。大家公認: 它是飛機或滑翔機的縮比模型。這些深諳體力學的卓越設計, 怎麼可能出現在1800 年, 甚至幾千年前呢? 此外, 在羅馬古墓中, 還發現了2000 年前的長明燈; 在埃及古墓中, 發現了8000 年前的人頭石膏模型; 在黎巴嫩和印加古都庫斯科一帶,發現了大片的玻璃狀岩石; 在大西洋海底, 發現了巨大的玻璃塊; 在埃及和伊拉克, 發現了一些琢磨得很精致的水晶透鏡; 在中美洲的瑪雅人遺址中, 發現了雕刻得十分精致的水晶頭骨? 曆史學家告訴我們: 大約在二三百萬年前, 人類開始出現, 他們用天然石塊和木棒來維護自身的生存; 大約在1 萬年前, 他們才學會磨光石器; 大約在5000 年前, 他們才學會煉銅, 使用金屬; 使用動力機械, 不到300 年;實現空中飛行, 不到100 年; 核武器出現, 不到50 年; 心髒移植, 是現代醫學剛剛突破的禁區。然而, 我們怎樣解釋上麵這些光怪離奇的現象呢?

防毒麵具還是宇航頭盔

20 世紀20 年代, 到中國考察的瑞典考古學家安德森在甘肅購得幾件新石器時代半山文化的陶塑半身人像,這個陶塑圓頭、長頸, 頸上似乎圍著多圈金屬軟片, 頭上似乎戴著頭盔,盔上有一對玻璃狀的” 風鏡”。西北高原, 風沙彌漫, 風鏡也許是必不可少的, 但當這風鏡, 這頭盔與頸下的服裝連接得如此緊密、渾然一體的時候, 除了防毒麵具、宇航服之外, 我們還能想象什麼呢? 10 年之後, 日本也發掘了兩個5000 年前的陶製常世神像, 他們頭戴密封的頭盔, 盔上有兩個裝置成一定角度的觀察鏡, 有現代暗扣的扣眼, 一個類似呼吸過濾器的裝置清晰可見, 衣著寬大臃腫, 兩道背帶從雙肩開始, 向胸部臀部延伸交合, 一條綴滿鉚釘的腰帶繞過臀部,神氣十足。美國宇航局科研人員認為:陶像是穿著宇宙服的宇航員, 他們的服裝和裝備為美國宇航局設計宇航服提供了參考。日本的熊本縣與UFO 頗具淵源, 1984 年當地一家公司的職員, 意外地成功拍攝到UFO 照片, 一時轟動海內外, 而熊本縣的一幅古墓畫上, 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頭戴三角形麵具、頭盔的宇宙人! 據考證: 人類穿衣的曆史不過4600 年, 裸體的原始人想到了衣, 但絕對想不到漂亮的夾克衫和連體服, 也絕對想不到密封的頭盔和時髦的吊襪, 不管是寫生畫也罷, 記憶畫也罷, 想象畫也罷, 他們的依據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