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睡眠(3 / 3)

在不得不熬夜時,事先、事後做好準備和保護是十分必要的,至少可以把熬夜對身體的損害降到最低。

比如雖然晚睡但按時進餐,而且要保證晚餐的營養豐富。魚類、豆類等有補腦健腦功能,也應納入晚餐食譜。熬夜過程中要注意補水,可以喝枸杞大棗茶或菊花茶,既補充營養又有祛火功效。

熬夜之後,第二天午間的10分鍾小睡也是十分有用的。此外,打打羽毛球,多去戶外走動,有助於你的身體健康和精神愉快,也是擺脫熬夜後萎靡狀態的好方法。

睡覺開燈健康不利

專家提醒,開燈睡覺對健康不利。

科研人員研究證實,入睡時開燈將抑製人體內一種叫褪黑素的分泌,使得人體免疫功能遭到破壞。因此,許多人在挑燈夜戰後,很容易受到病毒的威脅就是這個道理。

醫學專家警告,開燈睡覺不僅影響免疫功能,而且容易患癌症。國外研究表明,空姐、醫生、護士等夜班一族,癌症的發生率比正常人要高出兩倍。

不僅睡覺不宜開燈,就是半夜醒來上廁所,也不要把燈全部打開。因為即使短暫的燈光也會使人體體內分泌褪黑素的酶分泌量銳減。褪黑素是人體體內的調節激素,通過它的調節,才能使人體白天、夜晚、四季的生理時鍾規律正常運行。褪黑素在夜晚分泌量大增。但晚上接觸光線將使褪黑素分泌量銳減,因而體內的生理時鍾被擾亂,將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睡覺時遠離手機和電器

有的人為了通話方便,晚上睡覺時將手機放在枕頭邊。這樣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因為手機有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釋放出來,形成一種電子霧,雖然量也極其微小,但會幹擾神經係統和造成生理功能的紊亂。

據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的趙玉峰教授介紹,手機輻射對人的頭部危害較大,它會對人的中樞神經係統造成機能性障礙,引起頭痛、頭昏、失眠、多夢和脫發等症狀,有的人麵部還會有刺激感。因此,睡覺時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邊。

在美國和日本,已有不少懷疑因手機輻射而導致腦瘤的案例。曾在美國馬裏蘭州一名患腦癌的男子認為使用手機使他患上了癌症,於是對手機製造商提起了訴訟。因此,人們在接電話時最好先把手機拿到離身體較遠的距離接通,然後再放到耳邊通話。此外,盡量不要用手機聊天。

除此以外,不少人有戴手表睡覺的習慣,其實這對手表的保養和人體健康都不利。因為手表特別是夜光手表有鐳輻射,雖然量極其微小,但長期積累可導致不良後果。

從安全角度講,不光是手表和手機,凡有變壓器的電器用品,最好都讓它們盡量離床頭30厘米以上,比如床頭音響、電子鬧鍾、調光型台燈、充電器等,以防這些東西的電波長期近距離靠近人體,使人體荷爾蒙分泌改變。

貪睡賴床是健康養生的大敵

在時下快節奏的生活中,學習和工作十分緊張,充足的睡眠是人體生命活動所不可缺少的,也是解除疲勞、恢複體力和精力所必須的。可是,有人卻錯誤地認為,多睡有益健康,尤其是有利於青少年生長發育,以致有機會就賴在床上不起來,使睡眠時間大大超過需要,這是一種不良習慣。據研究,長此以往,將有損身心健康。表現為四個方麵:

(1)人的生活規律與體內激素分泌是密切相關的,生活及作息有規律的人,下丘及腦垂體分泌的許多激素,早晨至傍晚相對較高,而夜晚至黎明相對較低。如果平時生活較規律,逢節假日貪睡,就可能擾亂體內生物鍾的時序,使激素水平出現異常波動,結果白天激素水平上不去,夜間激素水平下不來,使大腦興奮與抑製失調,使人夜間久久不能入睡,白天心緒不寧,疲憊不堪。這還會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體,誘發多種疾病,所以必須注意睡眠時間的均衡,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

(2)清晨臥室內空氣較為混濁,經測定,空氣中含有大量細菌、黴變和發酵顆粒、二氧化碳氣體和灰塵等,以致容易損害呼吸係統,誘發感冒、咳嗽、咽喉炎及頭昏腦漲等,時間長了,還可損害記憶力和聽力。

(3)經過一個晚上,腹中空空,已出現明顯的饑餓感,胃腸道準備接納、消化食物,分泌各種消化液。這時如果賴床不起,勢必打亂胃腸功能的規律,時間一長,胃腸黏膜將遭到損害,容易誘發胃炎、潰瘍及消化不良等疾病。

(4)人在床上躺著,尤其是入睡後,新陳代謝降低,能量消耗減少,特別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營養豐富,如果睡覺時間超過正常需要,就會使體內能量“入大於出”,以脂肪的形式堆積於皮下,不需要多長時間就會成為“小胖子”。

因此,愛護自己的身心健康,就必須改掉賴床的不良習慣。

當心睡出啤酒肚

年過40的中年男子似乎很難避免身材走樣,雙下巴、啤酒肚幾乎已成了中年男子的標記。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中年男性身材走樣呢?

根據最新的調查研究顯示,睡眠質量是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美國芝加哥大學日前發表於美國醫學協會會刊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男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中的深眠階段也就越來越少,進而影響成長荷爾蒙的分泌,使男性身材走樣。深眠的時間越少,促進成長的荷爾蒙分泌也就減少。成長荷爾蒙的缺乏會使得體內脂肪組織增加並囤積於腹部,還會減少肌肉的質量、力量及運動的負荷量,而且年紀越大影響越大。如果我們增加深眠的時間,所分泌的成長荷爾蒙就會隨之增加。

所以,男性最好從35~40歲之間就開始進行一些改善睡眠的措施,如,睡前洗個熱水澡增高體溫、運動20分鍾以上,每周3~4次,這些都有助於增加深眠時間。

睡覺不宜麵對麵

生活中,經常有麵對麵睡覺的情形。比如恩愛夫妻之間、母子之間,往往是麵對麵相對而睡,表現雙方的恩愛和關心。這種麵對麵睡覺的情況,對雙方身體健康有害。

在人體內以腦組織的耗氧量最大。一般情況下,成人的腦組織占全身耗氧量的1\/6左右。兩個人麵對麵地睡覺時,雙方長時間吸收的氣體大部分是對方呼出來的“廢氣”。這樣由於氧氣吸入不足,易使睡眠中樞的興奮性受到抑製,出現疲勞,因而容易產生睡不深或多夢等現象。同時,因睡眠中樞興奮性受到抑製而出現的疲勞,其恢複過程比較緩慢,使人醒後仍感到昏沉,萎靡不振。

兩人經常麵對麵睡覺,還有可能引起大腦的睡眠中樞興奮和抑製功能發生障礙,出現記憶力減退,思維分析能力下降,以致影響工作和學習。

所以,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睡覺時還是不要麵對麵的好。

另外,大人孩子最好別睡一個被窩。孩子和大人一起睡,很不衛生,大人在社會上活動的範圍要比孩子廣泛,傳染各種病菌、病毒的機會也比孩子多得多。

孩子的各種器官都比較嬌嫩,抵抗力弱,如果晚上大人和孩子一個被窩睡覺,容易把病菌、病毒傳染給孩子。如果大人身患傳染病,那更會危害孩子的健康。

再者,大人身體的熱量多,和孩子一個被窩睡,容易使他感到太熱而出汗多,有時大人翻身,被窩漏了風,又會使孩子著涼感冒。

蒙頭睡覺供氧不足

在蒙頭睡覺時,被窩裏的空氣不流通。由於不斷地呼吸,被窩裏的氧氣量逐漸減少,吸入體內的氧氣也就明顯減少,這樣,體內新陳代謝和產生能量所需要的氧氣就不充足,體內營養物質的氧化作用進行得也不完全,代謝紊亂就會引起不舒服的感覺。

蒙頭睡覺使氧氣吸入減少,二氧化碳在體內蓄積,這樣就會產生憋悶、透不過氣的感覺,這種異常情況上報給大腦,就引起一些皮層區域的興奮活動,睡眠中就易作惡夢。

經常蒙頭睡覺,不但影響睡眠質量,而且會使身體虛弱、心肺功能降低、頭痛頭暈。也可產生喘息、窒息感,甚至發生生命危險。

改掉睡覺張口的習慣

張口睡覺和閉口睡覺本沒有什麼區別的,隻不過是出於個人的習慣罷了,但是習慣也有好與壞之分。

我們睡覺的時候雖然身體處於屬於一種放鬆的狀態,呼吸和心跳的強度都減弱,但是他們依然是進行的,如果睡覺的時候張著嘴,隨著呼吸的進行,空氣中的部分物質(如灰塵,空氣懸濁物等)未經過鼻腔過濾、加溫及濕化的幹燥空氣直接吸入肺內,易發生肺部疾病。而且身體中的水分會隨著呼吸的進行而流失,影響身體在夜間的代謝,早上醒來會覺得口幹,對身體會有一定的危害;但是若是睡覺的時候閉著嘴,空氣會通過鼻腔進入體內,鼻腔內有鼻毛,鼻粘膜有豐富的毛細血管,能分泌粘液,對吸入的空氣有過濾、加溫及濕化作用。也會減少身體的水分流失,對身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女性睡覺的4個錯誤方式

錯誤1:帶妝睡覺

一些女性,特別是青年女性睡覺前不卸妝。皮膚上殘留的化妝品堵塞毛孔,造成汗腺分泌障礙,不僅容易誘發粉刺,而且時間長了還會損傷皮膚,使其衰老速度加快。

錯誤2:戴胸罩睡覺

乳罩白天對乳房起保護作用,但晚上戴胸罩入睡則會誘發乳腺癌。研究發現,每天戴乳罩超過12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險比短時間戴乳罩或不戴胸罩者高20倍以上。這是由於乳房長久受壓,淋巴液回流受阻,有害物滯留乳房所致。

錯誤3:戴飾物睡覺

一些女性在睡覺時不摘卸飾物,對身體十分有害。一些飾品是金屬製作的,長期佩戴對皮膚有所磨損,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引起中毒反應。一些有夜光作用的飾品會產生放射性輻射,量雖微弱但長時間積累可導致不良後果。佩戴飾物入眠不利於新陳代謝,這也是戴飾品的局部皮膚容易老化的原因。

錯誤4:酒後入睡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如今年輕女性的夜生活較為豐富,特別是一些職業女性的應酬較多,常會伴著微醉入睡。據醫學研究表明,睡前飲酒入睡後易出現窒息,一般每晚兩次左右,每次窒息約10分鍾。長久如此,人容易患心髒病和高血壓等疾病。

午睡的2個誤區

誤區1:趴在桌上午睡

趴在桌上午睡對健康不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趴在桌上午睡會影響消化,如果吃了午飯就立刻趴在桌上睡午覺,胃的消化功能很容易受到影響,造成胃部的脹氣。

(2)入睡後人的心率會逐漸減慢,流經組織的血液速度也相對變慢,流入大腦的血液會比平時減少。

(3)午飯後較多的血液要進入胃腸道,幫助消化,趴著睡會加重腦部的缺血,最終導致頭暈、耳鳴、腿軟腳麻等症狀。

(4)趴在桌上午睡還會影響呼吸。由於它使身體彎曲增加,導致呼吸不通暢,胸廓也不能很好舒展,體內氧氣供應自然會不充足。女性壓迫胸部的姿勢還會誘發各種心髒及乳房疾病。

(5)同時,眼科醫生認為,趴在桌子上睡覺的姿勢還有可能壓到眼球,使眼睛容易充血,造成眼壓升高,尤其對高度近視的人而言更加不利。

另外,午睡時最好不要直接趴在手臂上,不如帶個小墊子、小枕頭,甚至拿外套當枕頭都會好一些。

誤區2:午睡時間過長

人的睡眠分為淺睡和深睡兩個階段。一般人在睡眠80~100分鍾後,便由淺睡轉入深睡。因為,人處在深睡時,大腦各中樞的抑製過程加深,腦組織中許多毛細血管暫時關閉,腦血流量相對減少,這時醒來,由於被抑製的大腦皮層和關閉的毛細血管尚未開放,從而使大腦出現暫時性供血不足,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會使人感到“越睡越困”,難受不適。

所以,午睡時間過長(90~120分鍾),反不如時間短(40~80分鍾)醒來後精神狀態好。午睡時間最好以1小時以內為宜,這樣既有助於機體疲勞狀態的消除,又可避免出現“越睡越困”的現象。

醒後不宜立即下床

研究表明,清晨醒後立即下床對身體健康有害,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等疾病。

人在睡眠時,大腦皮層處於抑製狀態,各項生理機能都維持著“低速運轉”,這時人體新陳代謝降低,心跳減慢,血壓下降,呼吸變緩,部分血液鬱積於四肢。早晨一覺醒來後,呼吸、心跳、血壓、肌張力等在大腦由抑製轉為興奮的一瞬間,即要迅速恢複“正常運轉”,此時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而由於經過一夜時間的體內代謝,尿液和不顯性失水會丟失體內水分,以致血液變稠,血流變緩,循環阻力加大,心腦供血不足。所以,醒後如果立即下床活動,對本來已經負擔過重的心髒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最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造成意外死亡。

因此,早晨醒來後的第一件事不是倉促起身穿衣,而是懶床5分鍾,取仰臥位,進行心前區和頭部的自我按摩,做深呼吸、舒展腰身和四肢,然後慢慢坐起,從容不迫地穿衣,再緩緩地下床,使剛從睡夢中醒來的身體功能逐步適應日常活動。這一點,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睡覺關窗空氣汙濁

關窗睡覺,一夜之間呼出的二氧化碳很多,使人體組織內的氧比在新鮮空氣中呼吸時少,而二氧化碳相對較多。

在這種情況下,人容易做夢,醒後容易頭昏、頭痛、無力等,特別是患慢性支氣管炎、肺功能減弱的老人,血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已經比正常人高,當空氣中氧少、二氧化碳多時,對健康更不利。

因此,應當開窗睡覺,即使冬天睡覺也以開窗為好,但應注意不要把窗戶開得太大,以能交換空氣而不覺得有風為原則。

高枕睡覺易得疾病

人在睡眠時墊個枕頭,並非一般的習慣,而是生理的需要。

墊個枕頭睡眠,能保持頸部的生理曲度,保證頭頸部的血液循環和呼吸道通暢,維持腦部及全身的血氧供應,保證代謝正常進行。

如果枕頭過高或過低,使頸部過度屈曲或伸張,頸部的神經和血管就會受到牽扯或擠壓,這不但會引起落枕,而且可誘發中風。

另外,腦血栓病除了血流緩慢的因素之外,與枕頭高低不適、頸部曲度改變、血管受壓過久都有一定的關係。

長期使用過高的枕頭,頸部被固定在前屈位,就會使頸椎發生變形,出現肩背酸痛,甚至引起腦血管循環障礙,腦血流量降低,出現腦供血不足。

據論證,用9厘米高的枕頭最有利於長壽,而用12厘米高的枕頭可睡得最踏實、舒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喜歡仰臥睡覺的人,適合用低一些的枕頭;喜歡側臥睡覺的人,則適合使用高一些的枕頭。

頭發未幹睡覺不好

有些人常常在頭發未幹時便上床入睡,這對身體健康其實極為不利。

洗頭使頭皮毛細血管擴張,肌體向周圍輻射的熱量增多,同時由於洗頭後頭發是濕的,有大量水分需要蒸發出去,也要帶走很多熱量。

濕頭發散熱蒸發水分,會使肌體受涼,因而反射性地使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局部的血流量減少,上呼吸道抵抗力降低,這就使局部早已存在的病毒或細菌得以乘虛而入,生長繁殖,造成上呼吸道感染,出現感冒症狀,如流涕、鼻塞、頭疼甚至發燒等。

失眠者切勿早上床

美國一位專治睡眠失調的精神病專家最近指出,有決心自我治療失眠者,不要早早上床,而且不要在白天打盹。

許多失眠者常常希望早上床,以為這樣就可以補足睡眠時間,結果有人在床上睜眼躺了十幾個小時。美國的研究人員對35位持續失眠的人做了為期8周的治療。測定了每個人的平均睡眠量之後,給他們製定了應上床的時間。如一個人在床上躺了9個小時,實際隻睡了5個小時,平常上床時間是晚上10點,那麼現在則將其上床時間改為半夜2點,每天早晨在和以往相同的時間起床,並禁止白天打盹和躺下來休息。

睡眠專家們每5天計算一次睡眠效率,計算方法是以一個人的睡眠時間除以其上床時間。如果睡眠時間占在床上時間的90%以上,則再允許他多躺15分鍾;對效果不好者則進一步推遲其上床時間。

研究結果表明,86%的失眠者比以前睡得長一些、深沉一些。其中有位患者失眠15年,另一位患者失眠40年。半年以後的追蹤觀察結果表明,凡是堅持限製上床時間的人,都比以前睡得好多了。

慢性病患者忌賴床不起

慢性病患者如有賴床不起的習慣,則會使機體的患病器官日趨衰退,可能會加重病情。

這是因為,賴床不起常導致胡亂猜想,身體不動,大腦卻十分活躍。如此一來,腦組織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氨基酸、氧氣、卵磷脂等能源物質。慢性病患者原本體能欠佳,加上腦的能源物質大量消耗,起床後便有頭重腳輕的異常感覺。

一個人的器官有病,並不是這人的器官整個組織不好。如慢性腎炎,病變的腎小球組織隻占全部腎小球的1/3~2/3,此時正常的腎小球要負擔著腎髒的整個代謝活動,而病變組織則更需要修複。腎髒內的“動”能加速腎血流,使腎獲取更多營養,並促進對身體廢物的排泄,從而緩解病症,減少腎小球病變的加重。因此,慢性病患者應每天堅持活動3次,每次2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