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疾病防治(3 / 3)

(5)出現頭痛、發熱、腹瀉、外傷時,自行服用抗生素。隻有明確是細菌性感染,才能使用抗生素。

(6)為了提高“保險係數”,任意延長抗生素使用療程。使用抗生素時,一定要嚴格遵醫囑,不要刻意延長療程。

(7)“以毒攻毒有奇效”,濫用有毒中草藥治療疾病。“以毒攻毒”仍需中醫辨證論治。

(8)害怕出現藥物不良反應,諱醫忌藥。藥物不良反應並非100%會發生,但需提高警惕。

(9)“進補強身”觀念過分深入人心,不僅中藥補,而且西藥也補。缺什麼補什麼是中醫“補法”的精髓,但西藥無“補”可言。

(10)症狀重時可多藥聯用,症狀輕時少用藥,甚至擅自停藥。用藥不可貪多,更不可隨意減藥、停藥。

家庭用藥6個誤區

誤區1:家庭儲備藥品越多越安全。

解誤:很多人打開自己的家庭小藥箱總是滿滿的一箱子藥,無論用得著的,還是用不著的,總之,人們越來越習慣在家裏儲備一些藥品,品種、數量多多益善。其實這樣是不好的習慣,專家建議居民用藥最好隨用隨買。

誤區2:隻要對症,用藥不必因人而異。

解誤:調查發現,很多父母會拿成人用的藥品給孩子服用,以為隻要對症就能治病。殊不知,有些抗生素對骨骼發育會產生抑製作用,成人可用,但孩子萬萬吃不得。專家提醒,家庭用藥要遵醫囑,不可想當然用藥。

誤區3:藥越貴越好,劑量越大病好得越快。

解誤:很多人看病時開藥都不會考慮價格,似乎覺得價格貴的都是好藥,用的劑量越大越好,這樣病才會好得快、才安全。而實際上,最昂貴的藥不一定是最好的,隻有安全、合理地用藥才是最經濟的。對此,專家提醒:能吃藥的別打針,能打針的別輸液,能用小劑量的不要用大劑量。

誤區4:服用過期藥品對健康損害不大,吃總比不吃好。

解誤:據了解,很多不良反應報告案例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服用過期藥品引起的。

誤區5:互為禁忌的藥品同時服用、隨意增減服藥劑量。

解誤:得病後,不要盲目亂用藥,一定要看清藥品的禁忌說明。互為禁忌的藥品不要同時服用。

誤區6:隨意用藥嚴重。

解誤:家庭用藥切忌跟著廣告走。廣告藥品也是藥,吃藥應聽醫生的,而不應聽廣告的或自我對症診斷,購來使用。用藥時應遵醫囑或按照說明書服用,對於需要長期用藥的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適時調換藥物,以免產生對某一藥物的耐藥性。

清理家庭藥箱存在的問題

很多家庭都有用藥箱貯放藥品的習慣,但是對那個小小的藥箱你做到定時清理了嗎?所有的藥品你都是怎麼存放的?……專家對大部分家庭用藥箱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清理,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並歸結為以下幾點:

(1)堅持少而精的原則。因為平時用的藥並不是很多,每個品種準備三五天的量就夠了。

(2)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因時,比如夏天了,你就應該備一點防止蚊蟲叮咬的,到冬天了備一些止咳嗽的藥;因地,根據所在的地區,像大城市周圍有很多藥店,我認為就沒有必要去準備很大的藥箱;因人而異是根據你家裏的情況準備相應的藥。

(3)是要注意整理自己的家庭小藥箱。一般來說三到六個月就應該整理一次,甚至更勤一些,清除失效的藥物,及時更換等等。

(4)藥箱與環境的選擇。放在紙盒子裏或抽屜裏都不大合適,放在紙盒裏容易受潮,而抽屜的密閉性不好,很容易進灰塵,這樣會造成藥品汙染。比較好的容器應該是比較密閉的,例如不鏽鋼,或者是塑料盒都可以。藥箱放置的位置應該通風幹燥,而且要避免陽光直射。還有一些特殊的藥是需要冷藏的,此外,如果是散裝藥的話,最好存放在棕色的密閉瓶子裏。更為重要的是,藥箱擺放的位置應該在兒童能夠接觸到的範圍之外。

(5)儲存藥品時不要拆包裝和說明書。往往為了節省藥箱的空間,很多人都是把藥品的包裝和說明書都扔掉,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不利於藥品的安全使用。藥品說明書對於患者服藥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它還帶有一定的法律性質,因此,服藥的時候一定以說明書為根據。尤其是對一些處方藥,說明書做出了非常詳細的用藥說明。北京軍區總醫院的周書明醫生說人們應該養成在用藥時詳細閱讀說明書的習慣:“用藥的時候也應該養成一個習慣,應該按說明書來吃藥。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藥有很多名字,經常有一個藥有多種名字,如果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道這個藥裏到底成分是什麼,如果吃起來就會造成重用、誤用。”

曾經有過這樣的病例。有一個人因為牙疼,在一個小時內吃了四五種名稱不同的藥,卻因為沒有閱讀說明書,不知道這些藥的主要成分都是同一種鎮痛藥,結果這個病人就因為過量服用鎮痛藥而引起了急性的腎衰竭。

科學地掌握服藥時間

科學地掌握服藥時間,既能發揮藥物的最大療效,還能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否則,不但延誤疾病的康複,還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現將常用的藥物服用時間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空腹服(清晨)

多為滋補類藥如人參、蜂乳等。早晨空腹服以利人體迅速吸收和充分利用。

半空腹服:多為驅蟲藥,如驅蛔靈等。可於兩餐之間,或剛進早餐後服用,這樣使藥能迅速進入腸道保持較高濃度發揮作用,又不致刺激胃腸引起惡心嘔吐,甚至因腸道吸收快而中毒。

飯前服(飯前30-60分鍾)

多為健胃藥、收斂藥、止胃痛藥、腸道消炎藥,如多酶片、乳酶生、躁酸蛋白、胃舒平、三矽酸鎂、阿托品、四環素等。這些藥物依其各自的作用特點,飯前服用能達到最佳效果。此外,中成藥丸劑,為使其較快通過胃進入腸道,不為食物所阻,亦宜飯前服。

飯時服

多為消化藥,如稀鹽酸、胃蛋白酶等,飯時服能及時發揮作用。

飯後服(飯後15-30分鍾)

絕大部分藥物都在飯後服。尤其是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如阿斯匹林、水楊酸鈉,保泰鬆、消炎痛、硫酸亞鐵、黃連素等宜飯後服,以便為胃內食物稀釋而減少其對胃粘膜的刺激作用。

睡前服(指睡前15-30分鍾)

多為催眠藥,如魯米那、安定、朱砂安神丸等;瀉藥如雙醋汾汀、酚酞、果導等,服後8-12小時見效,故在次日清晨可望排便。

定時服(間隔一定時間用藥)

多為一些吸收快、排泄快的抗菌消炎藥,如四環素、土黴素、紅黴素等。因排泄或破壞較快,為維持有效濃度,須每隔一定時間服用一次。

必要時服

多為解痙止痛藥,如顛茄、阿托品、普魯本辛等在胃腸痙攣疼痛時服用;感冒發燒時服APC、阿苯片;頭痛時服用去痛片;心絞痛發作時,舌下含化速效硝酸甘油片等等。

吃藥要按時按量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這樣一些病人,服藥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服就服,或忘記了就一兩天不服,想起來就加量多服;另有一種情況是恨病吃藥,急病、重病也應按規定服藥,但他卻一次服10片、8片,這與事無補反而有害,是非常錯誤的。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雖不絕對正確,但絕大多數藥都有一定毒性是千真萬確的,尤其是急重病人的用藥,用之不當,對健康無益,反而有害。

病人服藥的次數、時間、用量,都是根據藥物的作用、用途決定的。如抗菌消炎藥,隻有每次按要求服足量,按時連續一定時間,才能徹底消滅病菌,使疾病痊愈。倘若每次服不夠量,或不能按時服藥,不但消滅不了病菌,反而使病菌對這種藥物產生了抵抗能力,也就是常說的耐藥性,使這種藥對病菌失去了作用。

總之,家庭用藥不同於醫院就診時開處方,沒有醫生當麵的囑咐,隻能根據藥品說明書或包裝盒上的規定按時按量服藥,而且一定要嚴格執行。

用藥不得趕時髦

為了對疾病進行有效治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不斷開發研製新藥,增加對付疾病的武器,因而近年來新藥可謂層出不窮。研製出的新藥大部分會比相應的老藥的療效高出許多倍,不良反應比老藥少許多。但並非所有的新藥都是如此。

對一些沒有用藥經驗的醫生或患者來說,若盲目使用新藥,出現不良反應時可能不會意識到是不良反應,這種疏忽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如以往生產的一種治療感冒的藥物,含有PPA,早期出現不良反應沒有被重視,因而應用非常廣泛,但經過大量的觀察發現可導致高血壓、腦出血等,因而這種含有PPA的抗感冒藥被停用。

而老藥就不同了,有的經過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使用,證實療效顯著,安全可靠,如阿司匹林,使用了一百多年,盡管有不良反應,但在臨床使用上卻越來越紅火。

事實上,一些老藥在臨床使用過程中還發現了一些新的用途,使這些老藥更具魅力,如阿司匹林,最初用於解熱鎮痛、抗風濕,現在用於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再如用於治療心絞痛的消心痛,現在還用於治療頑固性呃逆、支氣管哮喘、咯血、急性肺水腫、門脈高壓等疾病。

由此可見,用藥不能趕時髦,要聽專家的意見,不要輕信誇大療效的新藥廣告。

最好是診斷清楚了病情,才考慮藥物的治療方案。除非急診,需要急診大夫的經驗和急診團隊的密切配合。

但應該提醒的是,隨意的老藥新用,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隻有醫藥研究人員通過正規的審批途徑,進行了老藥新用的基礎研究、動物實驗,臨床試驗後,證明確實有新用效果和安全性可得到保證時,才能去用於新的治療用途。

那些想當然地改變藥物的適應症,想當然地去發揮所謂的新用途,就是隨意拿人做試驗,不尊重患者,也不尊重科學規律,更是違法行為。醫生、患者都應該自覺抵製這種隨意的老藥新用方式。

中藥製劑並非絕對安全

許多人隻知道西藥有毒副作用,使用自然也比較謹慎。而多數人包括一些臨床醫生認為中藥安全,沒有毒副作用,這也是造成濫用中藥的一個主要根源。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據統計,目前我國常用的中藥材大約有800餘種,具有急性毒性的中藥材占5%以上,具有慢性毒性的理應比此數更多。因此,盲目地認為中藥無害而濫用對健康不利。

中藥經過長期的實踐證明,可分為有毒和無毒兩大類,常見有毒藥如全蠍、附子、朱砂等。另外臨床上極少用單味藥,通常是多味藥配合使用,當配合不合理時,本該無毒副作用的藥物,相互作用發生化學變化而產生毒副作用。“十八反”、“十九畏”,就是中藥使用時的配伍禁忌。如本身無毒的海藻和甘草合用產生毒副作用。

還有些中藥常用量沒有毒副作用,但用量過大,使用時間過長,則產生不良反應,如人參適量可補元氣,但用得不對症,用量過大或時間過長,就會發生不良反應。還有些中藥致孕婦流產,致胎兒畸形。罌粟殼致成癮等等。對那些本身有毒性的中藥,一般都要經過特殊的加工處理降低其毒性,並在安全的用量範圍內作用。

總之,中藥和西藥同樣具有兩重性,用之不當產生毒副作用是必然的,不要存在僥幸心理。看中醫一定找正牌醫生,用中藥一定遵醫囑。

治病還是看病,看你如何用藥

某些人過份依賴藥物保健:病無大孝不問指征、病急亂服藥、無病食補藥;以為醫者靠藥,藥必保身。此乃一大誤會,甚至適得其反。殊不知藥可治病救人,也可以傷身喪生。焉能不慎之又慎耶。

藥補毋寧食補

藥物中有不少所謂補藥,按理增加供給,可以增強體質,防病於未患,實非盡然。首先,人體有非凡的自身調節能力,它能按體內需要從五花八門的食物中吸取,當體內並不需要或已滿足了,額外地加多勢必增加吸收與排泄的不必要負荷,徒勞無益,甚至招致自身代謝紊亂,一旦“額外收入”停止,又非再一次自身調整不可。更重要的是凡藥必有缺點(副作用)的一麵,例如,維生素C有很多好作用,但過多長期服食,可以誘發尿路草酸結石;維生素B(,1)是人所共知的營養藥,也有發生反應甚至致命的報告;魚肝油也如此,會導致高鈣血症導致各種疾病;人參引起死亡並非奇聞。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結論還是發揮身體調節作用,從自然食物中去“按需分配”為好。

多種聯合毋寧精簡用藥

技術發展,新藥如雨後春筍,藥物配伍日益複雜。聯合用藥使作用相互補充,效果相互益彰。然而隨著配伍複雜化和聯合藥物的增多,適得其反的結果,已喚起人們的注意。據統計,聯合應用五種藥毒性副作用的發生率是4。2%,聯合17種至20種藥則急劇上升至40%。此外,忙中有錯、花多眼亂,在眾多配伍中很難防止相互增加副作用的藥物配在一起使用,有人急於求愈,一天之內服幾個醫生之藥,以為“取長補短”、“積少效而成大效”,其實這可能是危險的遊戲。合理的應是:對病下藥,寧簡忽濫,可用可不用以不用為妙。

亂服藥毋寧不服藥

藥可醫病是常識。但在實際臨床中多數常見小病有自限性(即身體自己局限以至消除疾病),當然恰當用藥更快地促進其痊愈。但某些人道聽途說,亂投藥石,或家有貯備藥箱,按膚淺常識性知識便自開處方。不錯,大多數巧合痊愈了,殊不知少數卻徒招橫禍,後悔莫及。例如魚膽清熱(按中醫講法),但因食魚膽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危及生命者決非罕見。貯備藥箱保管不善,過期變質者有之,過期四環素就是有毒的,此外還有對疾病的鑒別能力、藥物配伍、劑量等醫學問題。因小失大決非良策。

小心這些藥“吃”壞眼睛

藥物或多或少的都有一點副作用,而副作用最常見的表現是在胃腸道,對於藥物引起的眼部不良反應往往不為人所知,因此也極易被人們忽視。

在日常臨床中有些眼科醫生會誤將有些藥源性眼病當作原發性眼病治療,其結果往往是收效甚微。那麼,到底哪些藥物可引發眼部不良反應呢?臨床觀察發現,解熱鎮痛藥和抗生素是較多導致藥源性眼病的兩大類藥物。易引起眼損害的常用藥物有:

布洛芬:眼部不良反應主要有視力下降、色弱、中毒性弱視等。

保泰鬆:主要可以導致中毒性弱視、視網膜出血等。

青黴素:在眼部引起的不良反應主要有幻視、一過性視力障礙等。

四環素:可引起暫時性近視、複視、眼球運動障礙、視乳頭水腫。

鏈黴素:除發生急性中毒性弱視外,還可引起突發性球後神經炎或漸進性視神經萎縮等。

氯黴素:主要可引起視神經炎、共濟失調、幻視,連續1個月使用可引起中毒性弱視、視神經萎縮等。過敏病人滴眼可導致過敏性結膜炎。

異煙肼:除引起急性中毒性表皮鬆懈症外,還可引起視神經炎及視神經萎縮等,但這種損害停藥後可以恢複。

氯丙嗪:長期大量應用可引起中毒性視網膜病變,造成視力減退或視野缺損等。

磺胺類:是比較常用的一類抗生素。本品在眼部的不良反應主要是結膜炎、視網膜炎、視神經炎等。

消炎痛:服用時可造成眼部不適,主要有中毒性弱視、角膜炎、角膜基質混濁、瞼球粘連及玻璃體出血等。

多粘菌素B:本品可用於綠膿杆菌等引起的創麵、眼、耳、氣管等部位感染。但也可造成眼部不良反應,主要是複視、眼球震顫等。

撲熱息痛:其主要副作用有中毒性弱視、幻視、皮質盲、眼球震顫、散瞳過敏性結膜炎、低眼壓等。

注意藥品變質發出的信號

一般的藥品變質,表麵都會有明顯的變化。隻要注意觀察,就能發現它發出來的變質信號。這些藥品絕對不能再服用。

(1)膠囊劑有軟化、碎裂或表麵發生粘連現象;

(2)丸劑有變形、變色、發黴或臭味;

(3)藥片有花斑、發黃、發黴、鬆散或出現結晶;

(4)糖衣片表麵已褪色露底,出現花斑或黑色,或者崩裂、粘連或發黴;

(5)衝劑已受潮、結塊或溶化、變硬、發黴;

(6)藥粉已吸潮成發酵變臭;藥膏已出現油水分層或有異臭,均不能使用。

(7)內服藥水尤其是糖漿劑,不論顏色深淺,都要求澄清,如果出現絮狀物、深澱物,甚至發黴變色,或產生氣體,則表明已經變質了。

(8)眼藥水除了極少數為混懸液以外,一般都要求澄清,而且不得有一點纖維,也不能有混濁、沉澱、變色;

(9)注射液不允許有變色、混濁、沉澱或結晶析出等現象。

還有一些藥品在外觀上沒有明顯的變化,但內部已經變質了。因此,凡是過了“有效期”的藥品不能再延長使用。

所謂“有效期”是指藥品在規定的貯存條件下,能保持質量的期限,通常藥品標簽上注明有效期的年月,就是指可以使用到所標明的月份的最後一天,次日即無效。也有的從藥廠的生產日期算起,在標簽上先打印批號:一般采用6位數字,前2位數字表示年份,中間2位表示月份,末2位表示日期,然後注明“有效期”,按批號進行推算即可。但須謹防的是,藥品的有效期並不等於保險期,如果保管不當,即使在有效期內,也可能引起藥品變質失效。

藥品過期一天也不能吃

清理家庭小藥箱時,很多人都曾遇到這樣的難題:一盒阿莫西林膠囊標注的有效期截至2009年6月。那麼,這最後使用期限究竟是6月1日還是6月30日?如果在6月期間服用,是否會產生不良反應?這過期門檻上的藥物,到底能不能吃呢?

對於這個難題,北京友誼醫院藥劑科王汝龍主任藥師解釋說:“如果藥品包裝的有效期沒有標明具體到哪一天,應該指當月的最後一天。例如,有效期至2006年6月,是指截止到2009年6月30日,當天服用仍有治療作用。”

對於過期幾天的藥,一些人抱有僥幸心理,認為隻要外觀和氣味沒有改變,就可以繼續服用。專家提醒,這種僥幸做法很危險。因為,多數藥物生產出來後,藥效就會慢慢降低,根據相關標準,藥品的藥效降低到一定程度,即被認定為失效。像阿莫西林、諾氟沙星等抗菌類藥品,藥效減低的速度比較快,如果超過有效期,服用後將沒什麼療效,還有可能耽誤病情。

另外,過了有效期的藥品,可能會分解成其他產物,而這些分解的產物對身體會產生不良反應。如果服用變質的藥物,不僅沒有治療效果,還會造成細菌感染。而像艾洛鬆等外用藥物,如果超過有效期仍繼續使用,很有可能導致皮膚過敏;四環素片可能會影響肝功能。上述不良反應不一定人人出現,但是為了安全起見,對於過期的藥物,絕不能手下留情,即使外觀、氣味無改變,也不能繼續吃。

雖然藥物過期前,藥效會逐漸降低,但是精心保存能延緩藥效降低的速度。除嚴格按照說明書保存外,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把藥品或藥箱裝入雙層塑料袋中,再放入冰箱中,可保證藥品質量。

白開水是口服藥的理想用水

口服給藥是一種最常見的給藥途徑。口服藥的理想用水是白開水,溫開水或冷開水均可。茶、碳酸型飲料、咖啡、牛奶、豆漿等能用來送服藥物嗎?醫生和藥師的回答是否定的。

茶葉中含有的成分有近400種之多,主要有咖啡堿、鞣酸、兒茶素、多酚類等。當和藥物同時服用時,一些物質可和藥物中的成分發生反應而使藥物療效降低。如大量鞣酸可對藥物的有效成分產生沉澱作用,服多酶片、胰酶片、胃蛋白酶等酶製劑時,鞣酸和蛋白質發生作用,使藥物失去活性,碳酸氫鈉可和鞣酸發生化學反應而使其分解,洋地黃製劑如地高辛可和鞣酸發生化學反應而減弱藥效。鞣酸和鐵劑可形成難溶性鐵鹽,妨礙吸收,如服用一些進補藥物,鞣酸可和補藥中的各類皂苷、生物堿結合,產生不為人體吸收的沉澱物,而降低或抵消補品的進補作用。茶中的咖啡因有興奮作用,不宜和中樞抑製藥同服,咖啡因還有抗腺苷作用,如與潘生丁同服可降低潘生丁藥效。咖啡堿可刺激胃酸分泌,用茶水送服抗酸藥或製酸藥,可降低這些藥的抑製胃酸作用。

碳酸型飲料(汽水)含有碳酸水、咖啡因、香料或其他成分,可和某些藥物成分發生反應而降低藥效。汽水類的堿性飲料及桔子水等酸性飲料均可改變胃腸道的酸堿度,在消化液酸堿度發生改變時也影響藥物的解離度和吸收。

用牛奶送服四環素類抗生素,牛奶中的多價金屬離子可和四環素類藥物形成難溶解不吸收的結合物,影響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降低了抗菌作用。奶製品如牛奶、酸奶等對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如環丙沙星、諾氟沙星等的吸收有明顯的影響,使血藥濃度下降,這可能和牛奶中鈣離子和環丙沙星中羥基絡合而影響吸收。

一般成人一次量的藥物用100毫升水送服即可。如果喝水太少,藥物可能還粘附在食道壁上,引起黏膜損傷,如幹吞或用口水將藥片吞下,這樣食道損傷的危險性就更大。

服藥效果更好的5個姿勢

喝水、吞藥、抬頭、把藥咽下,這個習以為常的服藥方法很可能影響藥效發揮,因為服不同的藥物,講究不同的姿勢。為此,醫藥專家歸納了不同用藥的不同姿勢。

立定青鬆式:

臨床常用的抗骨質疏鬆藥物,如雙膦酸鹽類對消化道有很強刺激性,口服這類藥物需采用站姿,服藥後不要馬上坐臥,最好走動30分鍾。長期臥床的病人,禁用此藥。

俯首低眉式:

對於一些膠囊類藥物,仰頭服用則不太合適。因為,仰頭吞服膠囊,很可能使膠囊粘在食道黏膜上,不利於藥物吸收。正確的方法是稍微低一點頭,將膠囊和水一起吞咽下去。

仰臥依靠式:

有些降壓藥含有α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如呱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藥物,首次服用很可能在兩個小時內,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導致患者突然暈倒或出現眩暈症狀,臨床稱為“首劑效應”。因此,口服此類藥物時最好靠在椅子上或是在床上服用,服用後不要站立走動,以減輕不良反應。

坐如鍾式:

有的人喜歡采取站立的姿勢進行肌肉注射。其實,站立時臀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容易發生折針,藥液吸收較慢。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坐姿,不要讓肌肉緊張,這樣不但藥物吸收好,痛感也會減輕。

隨機而動式:

五官給藥時,更要注意不同部位姿勢不同。滴眼藥時應坐正,抬頭後仰,用手將下眼瞼下拉,將滴管靠近眼睛,進行滴藥。耳朵給藥時,病耳側向上方,然後給藥。鼻用藥應將頭微微上仰,不要仰得太後以防滴鼻液從鼻後腔流入口腔,滴後輕輕捏幾下鼻,使藥物和鼻黏膜充分接觸,幫助藥物吸收。

服去火藥需對症

春季氣溫回升,多風幹燥,人體陽氣開始上升,一旦工作緊張,休息不好,很容易上火,常常表現為咽喉幹燥不適或疼痛、唇舌腫痛、口舌生瘡、口臭、鼻腔幹燥、眼紅幹澀、大便幹燥、小便色黃等症狀,許多人習慣到藥店買去火藥服用。中醫認為,春季上火屬於“熱證”範疇,但有實熱證和虛熱證之分,所以,去火藥也需對症服用。

中醫認為,實熱證應該予以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常選用的中藥有大黃、黃連、黃柏、黃芩、石膏、蒲公英、大青葉、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北豆根、知母等。而虛熱證,治療上應該予以滋陰清熱、解毒消腫,常常選用的中藥有天冬、麥冬、玄參、生地、百合、沙參等。實火中,如為外感風熱證可選用雙黃連口服液;熱毒壅盛時,可選用清熱解毒口服液;上焦風熱,或三焦熱積、心膈煩熱等證,可選用黃連上清丸、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胃火較盛,可選用牛黃清胃丸;下焦有火時,可選用龍膽瀉肝丸、梔子金花丸等。虛火中,若為肺陰虛所致咳嗽,可選養陰清肺丸、百合固金丸等;腎陰虧虛可應用知柏地黃丸等。

不可過量使用寒涼藥物,否則會損傷脾胃,尤其對於患有高血壓、心髒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嚴重慢性病者、孕婦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療的患者,上火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

另外,上火時還需注意調節飲食,盡可能避免進食如羊肉、狗肉、鹿肉、火鍋、酒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可進食諸如苦瓜、苦菜、黃瓜、芹菜、芥藍、西紅柿等新鮮蔬菜,喝一些牛奶、苦丁茶、金蓮花茶、菊花茶等,多吃些如蘋果、梨、草莓、葡萄等新鮮水果,有助於養陰清火。

三類忌熱水服送的藥物

一是助消化類:

如胃蛋白酶合劑、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等,此類藥中主要含蛋白酶、澱粉酶、脂肪酶或兼而有之。酶係一種活性蛋白質,遇熱後即凝因變性而失去應有的催化劑作用,達不到助消化的目的。

二是止咳糖漿類:

為複方製劑,即將止咳藥溶解在糖漿中,較粘稠。一方麵糖漿覆蓋在發炎的咽部粘膜表麵,形成一層保護性“薄膜”,能減輕粘膜炎症反應,阻斷刺激而緩咳嗽;另一方麵,止咳藥吸收後直接發揮鎮咳作用。若用熱水衝服,會稀釋糖漿,降低粘稠度,使粘附在粘膜上的糖漿減少,不能形成保護性“薄膜”,也就不能減輕刺激,緩解咳嗽,從而使止咳糖漿藥效降低。

三是維生素C:

係水溶性製劑,不穩定,遇熱後易被還原破壞而失去藥效。

不要亂貼麝香壯骨膏

麝香壯骨膏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外用膏藥,腰酸腿痛貼一下就好。但有的人使用時非但沒有迅速止痛,反而出現了皮膚瘙癢、紫斑等症狀。可見,麝香壯骨膏雖然使用簡單,但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麝香壯骨膏的主要成分有麝香、八角茴香、山奈、生川烏、生草烏、麻黃、白芷、蒼術、當歸、幹薑、薄荷腦等。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麝香。

麝香是鹿科動物林麝、馬麝和原麝成熟雄體香囊分泌物的幹燥品,是享譽國內外的特產珍貴中藥材和香料,療效顯著,香氣芳烈,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應用曆史。

據《藥典》記載,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熱病神昏、中風痰厥等。現代研究表明,麝香含有多種化學成分,生理活性很強,對中樞神經係統、心腦血管係統等均有顯著影響。

麝香壯骨膏為淡黃色或淡棕灰色的片狀橡膠膏,氣香,主要為骨傷科腰腿痛類、軟組織扭挫類非處方藥。麝香辛香走竄、作用強烈、刺激性強,如果應用不當,會帶來不良反應。因此,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三方麵:

(1)有皮膚病的患者慎用;皮膚過敏者不可使用;皮膚破潰感染處禁用;使用過程中如出現皮膚發癢、變紅、紫斑等過敏現象,應立即取下並去醫院就診;

(2)懷孕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3)一些研究表明,男性使用含麝香的藥物可能導致不育,因此不可長期使用。

小兒用藥的注意事項

(1)小兒體內各組織器管未完全發育好,生理功能尚未成熟,解毒功能也較差,所以用藥時要考慮小兒的生理特點,家長切不可圖方便、省錢,而將大人的藥給小兒服用,否則,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

(2)家長要知道正確計算用藥的劑量,即按照體表麵積或體重來計算用藥劑量,或遵醫囑,不可自作主張給孩子增加或減少藥劑量。

(3)要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並向醫生反映孩子曾有哪些藥物過敏或其它不良反應史以提醒醫生用藥。

(4)在孩子服藥過程中,家長要注意觀察,若發現有與原疾病無關的表現時,應引起警惕,立即停藥,並盡快請醫生診治。

(5)能用一種藥盡量不再加另一種藥,尤其是新生兒\\u0027以防發生不良反應或中毒。

(6)兒童用藥需要注意的除了劑量之外,還有服藥時間。哪些藥物需要飯前吃,哪些藥物適合飯後吃,哪些藥之間不適於一起吃,都要向醫生谘詢清楚。

另外藥物的效果常常要一定時間和濃度才表現出來,所以服用一種藥物,在沒有過敏或其它副作用的情況下,要持續一定時間,待體內達到一定的藥物濃度,才能真正起到治療作用。即使症狀好轉後,還要堅持一段,盡量完成治療周期,徹底治愈。切不可用用停停,停停換換,這樣即不能起到治療作用,又使致病菌產生耐藥性。

老年人用藥八防

老年人用藥要注意防止出現以下問題:

一防:種類過多老年病人服用的藥物越多,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機會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記憶力欠佳,藥物種類過多,易造成多服、誤服或忘服,最好一次不超過3~4種。

二防:用藥過量臨床用藥量並非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用藥應相對減少,一般用成人劑量的1/2~3/4即可。

三防:濫用藥物患慢性病的老人應盡量少用藥,更不要沒弄清病因就隨意濫用藥,以免發生不良反應或延誤治療。

四防:長時間用藥老年人腎功能減退,對藥物和代謝產物的濾過減少,如果用藥時間過長,會招致不良反應。老年人用藥時間應根據病情及醫囑及時減量或停藥,尤其對那些毒性大的藥物,一定要掌握好用藥時間。

五防:長期用一種藥一種藥物長期應用,不僅容易產生抗藥性,使藥效降低,而且會對藥物產生依賴性甚至形成藥癮。

六防:濫用三大“素”抗生素、激素、維生素是臨床常用的有效藥物,但不能將它們當成萬能藥、預防藥濫用,否則會導致嚴重不良後果。

七防:依賴安眠藥老年人大多數睡眠都不太好,但長期服用安眠藥易發生頭昏腦漲、步態不穩等,久用還可成癮並損害肝腎功能。治療失眠最好以非藥物療法為主,安眠藥為輔。安眠藥隻宜用於幫助病人度過最困難的時刻,必須應用時,最好交替輪換使用毒性較低的藥物。

八防:濫用瀉藥老年人易患便秘,為此常服瀉藥。其實老人便秘,最好用調節生活節奏和飲食習慣的方法來解決,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必要時可選用甘油栓或開塞露通便。

孕婦用藥注意事項

孕婦用藥對胎兒有影響,所以有些孕婦對醫生開的藥一概不用,而有些病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加速對孕婦身體的危害,繼而影響胎兒。因此孕婦用藥需慎重。

任何藥物均應在醫生、藥師的指導下服用。

能少用的藥物絕不多用;可用可不用的,則不要用。必須用藥時,則盡可能選用對胎兒無損害或影響小的藥物;如因治療需要而必須較長期應用某種可致畸的藥物,則應終止妊娠。

切忌自己濫用藥物或聽信偏方、秘方,以防發生意外。避免應用廣告藥品或不了解的新藥。根據治療效果,盡量縮短用藥療程,及時減量或停藥。

服用藥物時,注意包裝上的“孕婦慎用、忌用、禁用”字樣。孕婦誤服致畸或可能致畸的藥物後,應找醫生根據自己的妊娠時間、用藥量及用藥時間長短,結合自己的年齡及胎次等問題綜合考慮是否要終止妊娠。

女性月經期用藥需謹慎

腹痛是女性月經期的常見症狀,多發生於少女或未婚女青年,由於月經期子宮收縮引起。月經期一過,這種腹痛隨之消失,但下一次月經時,又會再次發作。多數人並不需要用藥治療,適當休息或采用熱敷等,即能緩解,有的女性則習慣於用藥止痛。

月經期腹部輕微脹痛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要輕易使用止痛藥,除非疼痛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最好選用非成癮性止痛藥,一般采用副反應較少的去痛片或延胡索乙素片。除非疼痛特別劇烈,不要輕易動用麻醉藥品。如果每月周期性地應用麻醉藥品止痛,極易成癮。

月經來潮時,子宮腔內有出血麵,陰道裏有積血。若不注意經期衛生,很容易導致細菌感染。因此,保持外陰清潔,月經期使用衛生合格的衛生棉、衛生巾對預防生殖器官感染很重要。

月經期內,應減少會對子宮造成刺激的種種因素,停止使用引起子宮生理功能變化的藥物,如子宮收縮藥、峻瀉藥(如硫酸鎂),以及具有行氣破滯、活血祛瘀作用的中藥。經期禁用各種陰道栓劑、坐藥,治療陰道滴蟲的局部外用藥,也應暫停使用,防止因處理不潔而造成宮腔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