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不少地方發生過沙塵暴。我國的西北地區和華北北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最容易出現沙塵暴天氣,這一強災害性天氣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受阻、供電中斷、火災等,嚴重者還可致人畜的傷亡,給經濟造成嚴重的損失。
目前,世界上有四大沙暴區:前蘇聯的中亞部分和我國的中亞沙暴區、澳大利亞中部的澳大利亞沙暴區、美國中西部的北美沙暴區、撒哈拉沙漠中的中非沙暴區。
從世界各沙暴區的起因和發展來看,人為破壞環境是沙塵暴的最重要起因,它占到所有起因的90%。因此,隻有保護好植被,防止土地沙漠化,才能減少沙塵暴災害。
知識點:沙塵暴、沙漠化、植被破壞
為什麼要提倡愛鳥護蛙
青蛙是捕蟲能手,是農業生產的好幫手。青蛙的食物中,害蟲占了80%,其中包括嚴重危害作物的螻蛄、天牛、蚱蜢、金龜子、蛞蝓、水稻螟、稻縱卷葉螟等。將青蛙用於稻田除蟲,有很好的效果。江西省宜豐縣的農業專家們曾經做了一次“養蛙治蟲”的對照實驗。他們在一組早稻實驗田內每畝放養400—800隻青蛙,不施農藥;在另一組早稻試驗田內噴灑2次農藥。將兩組稻田進行對照發現,放養青蛙的稻田早稻枯心率低,且早稻產量高出9.2%。由此可見,“青蛙治蟲”是增產節約、防止農藥汙染的可行辦法。
鳥類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十分寶貴的生物資源。它們不僅將大自然點綴得分外美麗,使自然界更有生機,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還能產生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特別是食蟲、食鼠的鳥類,它們在農林業生產上的作用更為突出。如啄木鳥是著名的“森林醫生”,白臉山雀、灰喜鵲、畫眉等,一年四季守衛著森林、田野、庭院。主要在夜間活動、俗稱貓頭鷹的梟類,以鼠類為食,是滅鼠能手,一個夏天可以捕食千餘隻田鼠。鳶、大鷥等以動物腐肉、穢物為食,在保持環境衛生上起著良好的作用,被稱為“自然界的清道夫”。由此可見,蛙類和鳥類對我們人類所作的貢獻是巨大的,它們都是人類的朋友。因此,我們應該提倡愛鳥護蛙,堅決抵製濫捕亂殺蛙鳥的行為。
知識點:青蛙、鳥類、生物資源
為什麼地球上的物種會急劇減少
在世界範圍內,生物物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從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同盟發表的調查材料來看,從100萬年前到現在,平均每50年有一種鳥類滅絕;最近的300年中,平均每2年有1種鳥類滅絕;最近的100年來,每年就要滅絕1種鳥類。哺乳動物的滅絕速度更快,在熱帶森林,平均每天至少滅絕1個物種。2010年10月13日,世界自然基金會《地球生命力報告2010》發出警告:自然資源損耗加快,熱帶物種急劇減少。
那麼物種為什麼會急劇減少呢?
物種減少的第一個原因是動物棲息地和植物生存環境遭到破壞,這是物種減少的主要原因。
人類活動不停地改變著生態環境。城市建設、礦山開采、開墾荒地、修築水壩等,往往使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岸發生巨大變化,使野生生物無家可居,導致它們大量滅絕。朱鹮(huan)是一種稀有珍貴的鳥,生活在我國北方和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等地。20世紀50年代,我國陝西秦嶺山區還有不少朱鹮,後來因大片樹林被砍,朱鹮失去了營巢繁殖的條件,數量銳減,幾乎滅絕。80年代,科學家們經過艱苦搜尋,終於找到了7隻朱鹮。根據國家林業局2011年最新公布數據,中國的朱鹮已有1600多隻了。
熱帶森林的破壞對物種的影響最大。熱帶森林雖然隻占地球麵積的6%,但全球50%—90%的物種都生活在這裏。主要由森林砍伐引起的物種滅絕,將使世界物種的5%—15%消失,即每年失去1.5萬—5萬個物種。
物種減少的第二個原因是過度開發或不適當地引進物種。
渡渡鳥生活在印度洋的島國毛裏求斯。它因為不會飛,就把卵產在地上。在16世紀,有人帶著一些豬來到島上生活,結果豬在島上大量繁殖,並吞食渡渡鳥的卵。從此,渡渡鳥便從地球上消失了。
物種減少的第三個原因是人為捕殺。
生活在美國的美洲旅鴿,因肉味鮮美,被大量捕殺,當時僅密執安一地每年就要捕殺1億隻以上,最終導致該物種的滅絕。我國自然資源保護人士表示,過度捕撈威脅全球1/3的公海鯊魚物種,使海洋鯊魚物種瀕臨滅絕。
因此,保護物種已成世界各國重要的責任,隻有保護好地球上的生物,人與自然才可以和諧相處。
知識點:物種、滅絕、破壞
為什麼要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指植物、動物、微生物等所有物種的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在基因、物種和生態係統三個方麵采取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