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地球新鮮事(2)(3 / 3)

知識點:轉動、赤道、直射、斜射

為什麼指南針能指示方向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傑出貢獻。早在25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磁石能指示方向,於是就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司南。有了指南針,無論是在深山老林裏,還是在茫茫大海上,我們都不會迷失方向。

指南針為什麼能指示方向呢?首先,讓我們從地球上的方向談起。地球上的方向是依據地理坐標而定的,即經線表示南北方向,緯線表示東西方向。

我們居住的地球實際上是一個大磁場,它有兩個磁極,一個叫北磁極,另一個叫南磁極。北磁極位於加拿大北部巴瑟特島附近,南磁極位於南極洲的威爾克斯地附近。磁性物質之間有個規律: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如果將一根磁針放在光滑的平麵上,讓它自由轉動,由於受到地球兩個磁極的作用,它的一端總是指向北麵。

但是,南北磁極與地理上南北極之間存在著一段距離,指南針所指的方向並不是正南正北。不過,南北磁極與地理上的南北極相距並不是很遠,指南針的指向基本上是南北向的。在實際生活中,這麼小的偏差一般是忽略不計的。

知識點:指南針、坐標、磁場、相斥、相吸

為什麼河流總是彎彎曲曲的

打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不論長江、黃河,還是黑龍江、珠江,它們都是彎彎曲曲的。

河流之所以會彎彎曲曲,主要是因為河水的流速不同造成的。盡管河水在河床上靜靜地流淌著,但河流兩岸卻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比如,在河水的長期衝刷下,河流一邊的岸被衝坍了;有的地方倒下一棵大樹,使河水的流速放慢了;有時在河流的某一段,突然有一條小支流彙入。上述種種情況,都會使河流兩岸的河水流速不一樣。河水流速大的一邊,河岸受到的衝擊力就大,發生坍塌的可能性也大,這樣河流就有可能發生彎曲。

另外,河流兩岸的土層結構也不盡相同,有的比較鬆軟,有的比較堅硬。時間一長,鬆軟土層的河岸發生坍塌,河流就會變得彎彎曲曲。河道彎曲以後水流方向會直接衝向凹岸,而凸岸處的水流速度會相對減慢。在水流的長期作用下,凹岸會變得越來越凹,凸岸會變得越來越凸,這樣整條河流就更加彎彎曲曲了。

知識點:河流、彎曲、水流速、土層結構、水流方向

為什麼海水是鹹的

我們知道,海水是鹹的,和我們平時飲用的自來水、河水和井水的味道不一樣。

海水中的鹽分主要來自於陸地。土壤中含有許多鹽分,受到雨水的浸洗和溶解,鹽分流入小溪、河流,最後彙入大海。天長日久,水分不斷蒸發,而鹽分逐漸積累下來。經過幾億年的時間,海水就變成鹹的了。

海水中可溶性的物質,叫做鹽分。1千克海水中所含鹽分的總克數,被稱為海水鹽度。普通海水的鹽度約為35‰。由於蒸發和降水不同,各地海水的鹽度不一樣。非洲和亞洲阿拉伯地區之間的紅海海水鹽度最高,約為40‰,因為那裏降水很少,蒸發卻很強烈,而且幾乎沒有什麼河流彙入。而波羅的海的鹽度卻隻有10‰。

海水中含有許多鹽類物質,其中氯化鈉占70‰。人們生活中所用的食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大部分取自海洋。此外,海水中還含有帶苦味的氯化鎂、硫酸鎂、硫酸鈣、硫酸鉀等。所以海水是既鹹又苦的。據計算,如果把海水中的鹽全部提取出來,鋪在地麵上,那麼,全世界陸地的平均高度要增加150米。由此可見,海水中含鹽量之多。

知識點:海水、鹽分、陸地、蒸發

為什麼高原上也會有湖泊

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但是,在我國青藏高原上卻有許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湖泊,總麵積達3萬平方千米,大約占我國湖泊總麵積的37%。其中最出名的叫納木錯湖,位於海拔4718米的高原上,它東西長70千米,寬30千米,是世界最高的大湖泊。

在我國新疆地區的天山上,也有一個聞名遐邇的高山湖泊,叫天池。天池的海拔高度約為1980米,麵積大約為4.9平方千米。

為什麼高原或高山上也會有湖泊?

高山湖泊是在地殼運動和冰川活動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大約在兩三百萬年前,天山頂上有許多冰川,當它們從山頂上慢慢地向下滑行時,這些冰川刨出了又深又寬的山穀和一個個積水的窪地。後來,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逐漸融化,冰川滑行時挾帶的碎石堵塞了山穀,把窪地圍了起來,融化的冰水注入窪地,就形成了高山湖泊。

也有的高山湖泊是火山爆發後形成的,如吉林長白山頂上的天池,那兒原來是個火山口,後來火山停止噴發,火山口形成一片窪地,積滿了水,於是就形成了今天的高山湖泊。

知識點:高山湖泊、地殼運動、冰川活動、火山爆發

為什麼土壤會有各種各樣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