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平最大的政績,是“務進賢才”,“當時知名之士,皆出其門”。不過,作為宰相的他慧眼也會見風使舵,政治主張上他從不支持北宋政壇上的傑出文人,對大膽革新的言論甚至處處打壓。可見,天才的晏殊是個信奉現實與穩妥之人,如他的詞作一般,在溫軟的珠玉中轉過可看到現實的種種。
很多時候,世人更討厭那些圓滑到沒有人情味的掌權者。他們總能及時迎合權力,但從來不會主動伸手,比起那些作惡多端者,世俗圓滑者往往以“無作為”而免於懲罰,避開了其本身也是惡的一部分。
北宋士大夫富弼,就抨擊過晏殊的這份“惡”,對宋仁宗如此進言:“殊奸邪,黨夷簡以欺陛下。”
藝術創作,若是失去了激情,那麼文辭再精雕細琢也不過是溫軟珠玉,清雅婉麗,美是很美,卻是少了點什麼的。激情和創造力,是會顯露內心的,圓滑謹慎者往往會小心翼翼地一一避開,深藏在心,絕不吐露。
有一天,計無愁很認真地說,要認認真真地讀晏殊的詞,了解他的生平。會寫詞的北宋士大夫太多了,但會做官,更懂得圓滑處世的詞人,實在是屈指可數。晏殊,應該排第一。
下班後,計無愁在車站等了又等,直到一輛馬自達牌汽車停在她身旁。
車上是沐斯斯和她男朋友,她穿著一身輕柔閃亮的裙裝,長發又重新染了顏色,一張小臉精致得看不到一點兒瑕疵。
沐斯斯從車窗內伸出手跟計無愁打招呼,說:“你去哪兒,要送你嗎?”
計無愁當然明白這是客氣話,笑著說不用:“我在這有點事。”
她沒說自己住在這裏,兼職的這段時間讓她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把隱私說得太清楚。
沐斯斯對她笑了笑,笑聲似銀鈴一般,悅耳動聽。
沐斯斯的男朋友發動引擎,對計無愁揮了揮手,沐斯斯在座位上對計無愁做出打電話的口型:給我打電話。
計無愁與他們道別,轉身往家的方向走。
有天,計無愁說:“要是能留在公司就好了。”
“你喜歡那個工作?”我問。
“我想見見世麵,看看不同的人。”說著,她眨了眨眼,“我沒有多少錢,又不是名牌大學畢業的,我能走的路很窄,要是有一條稍微好一點的路我也想走下去。
“我爸媽什麼忙都幫不上,他們隻會說別人家的小孩,會反過來問我‘你怎麼這麼沒本事,人家小孩十八歲後就不依靠家裏,你還在問家裏要錢’。我也不想問他們要錢,我要是賺到足夠多的錢,我也想自己付學費。”
“十八歲,有多少人能實現經濟獨立?”
“別人家的小孩,還有那些……”她苦澀地笑了笑,繼續說,“他們不看新聞,不在乎實際情況,一說起什麼事就說別人家的怎麼樣怎麼樣。”
“你看,又下雨了,梧桐葉上瀟瀟雨。我能想到的美夢,真的有個‘別人家的小孩’都完成了。”
我心想,她說的應該是沐斯斯,羨慕甚至嫉妒都很正常,上進也是要靠人激發的。
“我不嫉妒她,我隻是沒想到自己這麼傻,堅信一些沒什麼用的東西。在巨大的物質麵前, 人的精神追求會變得特別可笑, 像個井底的青蛙。以前覺得插不上話,現在覺得還是不說話更好。”
計無愁的哀傷,也是曆史上很多大人物的哀傷。柳永若有機會改變,他會不會像晏殊那樣圓滑謹慎地過一生呢?要是這樣的話,後世一定會少了很多柳詞,少了很多雋永的意境。
“過於懂事、隱忍、妥協,肯定會讓自己陷入萬劫不複的愁緒裏的。你喜歡下雨,天要塌下來的大雨,你站在小小的屋簷前,透過街邊小店的玻璃窗,看著奔跑躲雨的人從眼前一一經過,你說你喜歡這種感覺。這就是生活吧!我們都是冒著大雨往前奔的人,就算淋得濕透也要繼續前行,我們沒有生活在雲端,沒那麼多閑愁可以消磨,但不影響欣賞美麗的事物就好,就像晏殊的詞,泛著溫軟珠玉的香色,不必為自己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