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深沉(1 / 3)

《容齋隨筆》reference_book_ids\":[7263045563183008768,6838936283234962446]}],\"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start_container_index\":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容齋隨筆》reference_book_ids\":[7263045563183008768,683893628323496244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院落深沉

洪邁,是南宋饒州鄱陽人(今江西省鄱陽縣),你若是沒看過他的《夷堅誌》,也許聽說過他的《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是他曆時四十年以散文方式寫成的史料筆記,被曆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曆史必讀之書。

婕熙新製作的一副掛畫上,手書的一首詞就是洪邁的《踏莎行?院落深沉》:

院落深沉,池塘寂靜。簾鉤卷上梨花影。

寶箏拈得雁難尋,篆香消盡山空冷。

釵鳳斜攲,鬢蟬不整。殘紅立褪慵看鏡。

杜鵑啼月一聲聲,等閑又是三春盡。

最近,婕熙變得有些安靜,不知道是因為專注忙手上的工作,還是因為終於離開讓她感到壓抑的生活環境,總之變得很安靜。

婕熙與母親的爭執,沒有因為她的搬走而緩和,倒是自從她獨立經營掛畫和絨花的生意後,與親戚們的矛盾變得少了。

婕熙一度打算送幅掛畫給表姐,以賀喬遷之喜。

當初,蠻素在給新房裝修時,曾添置了幾幅畫,看上去很名貴,不過是貴在畫框。據說,這幾幅畫是蠻素一個住在比利時的朋友幫她代購的。婕熙看過,有些懷疑蠻素的眼光,以為是什麼名家,結果還不如一般畫廊裏的練習作品。這些畫,掛在中西結合的設計風格屋子裏,有著一種紮眼睛的衝擊力,不過,蠻素的母親和準婆婆都很認可這種設計風格。

婕熙把出租屋稍稍規整了一下,為了符合仿古的意境,她特地買了兩個價格不菲的方壺,隨著季節的轉換添置不同的鮮花,陽台上也多了許多精致的小盆栽。有幾次,我和她約吃飯,聊的都是買書的事,她感歎很多書店紛紛關門,勉強維持的書店都經營起了咖啡,大部頭的書無人問津,許多經典的書已成絕版。

“所幸,做傳統物件的工作室很多,喜歡用來裝點門麵的人也多了起來。”她無奈地一笑。

“你是不是去參加過線下聚會?”我問。

婕熙熱衷參加此類聚會,還結識了幾個誌趣相投的人。她說:“真是一言難盡。人多的地方就有江湖,一開始挺好的,時間久了矛盾就多,為了雞毛蒜皮的事勾心鬥角,鬧了半天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不去了?”

“不去了,精力不夠,工作之外的事太多了。”婕熙在手機裏翻出她表姐的婚紗照,對我說:“這套禮服搭配這個絨花,你覺得好看嗎?”

照片上的新人不知道是不太習慣濃妝,還是其他的原因,整張臉在鏡頭前呆呆的。

我說:“有點兒紮眼,色調太飽和了。”

婕熙立刻點點頭,說:“所有人都一致誇好,我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來好在哪兒,很多人去拍藝術照也是這種感覺,一眼認不出來是誰。後來我才知道,拍婚紗照的地方是舅媽和姨媽一起去選的,她們不知怎麼又和好了。”

婕熙笑得樂不可支,我看了眼周圍投來的好奇的目光,小聲說:“今天的咖啡館有些冷清呢。”

婕熙收斂住笑聲,道:“伴娘裏沒有我。”

我“嗯”了一聲,見她並沒有失望的表情,說:“那幅掛畫呢?”

有洪邁《踏莎行》行書的掛畫,她沒有送給蠻素,也沒見她貼出已售出的標簽,我有些好奇。

“在家。”

“沒售出?”

“這幅是非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