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紐斯特德寺(2 / 3)

1798年,“老勳爵”或“可惡的拜倫勳爵”——兩種稱呼都為人們所知——去世,寺院轉到詩人手中。他那時才11歲,與母親一起在蘇格蘭過著卑微的生活。不久他們來到英格蘭接手寺院。對於詩人最初到達自己祖先土地上一事,摩爾作了一個簡單而引人注目的描述。[ 指托馬斯·摩爾1835年寫的《拜倫傳》中的內容。]

他們到達了紐斯特德的通行收費處,看見寺院的林子延伸出來迎接他們;這時拜倫夫人假裝不知道這裏,問收費亭的女人那片地方是誰的。對方告訴她,它的主人拜倫老爺幾個月前去世了。“繼承人是誰呢?”驕傲而快樂的母親問。“他們說,”老婦人回答,“是一個住在阿伯丁郡的小男孩。”“這就是他,為他祝福吧!”他母親大聲說,再也控製不住自己,轉過去高興地親吻坐在她膝蓋上的小主人。[ 見摩爾著《拜倫傳》。――原注]

拜倫小時候,寺院被出租給格雷·德·魯森勳爵,不過詩人在哈羅[ 倫敦西北麵的一個市鎮。]鎮休假期間偶爾去看它,當時他和母親寄宿在諾丁漢郡的住處。眼前這個租客對待寺院比先前的老主人好不了多少。所以1808年秋拜倫去那兒居住時,它已經給毀損了。下麵這些他所寫的詩句,可以讓人多少想象到它的狀況:

穿過你的牆垛,紐斯特德,低沉的風在呼嘯,

你,我祖先們的廳堂,已在衰掉;

在你一度微笑的花園,鐵杉與薊

將曾經在路上盛開的玫瑰阻撓。

身披盔甲的男爵自豪地投入戰場,

他們帶領你的部屬從歐洲打到巴基斯坦平原之上,

種種盾牌如今已成唯一可悲的遺物,

伴隨著每一陣風發出陣陣聲響。[ 見《告別紐斯特德寺院之詩》。――原注]

在另首詩中,他表達了接手祖傳宅第時所感到的憂傷:

紐斯特德!你經曆了怎樣可悲的變化場麵,

張著大口的拱門預示著你必將腐朽衰變:

一個高貴的家族最年輕的後人,

此時將你衰敗的塔樓掌握在手邊。

他審視著你那些顯得灰暗的高塔,

你的拱頂——封建時代的死者長眠在那,

你的回廊——冬天的雨水從中流過,

這些——這些他看在眼裏並且流淚啦。

然而他更喜歡你而非鍍金的殿宇,

或者虛榮的偉人那些花哨的洞穴;

他流連於你潮濕多苔的墓地,

從不為命運的意誌發出抱怨的低語。[ 見《紐斯特德寺挽歌》。――原注]

拜倫並沒有足夠錢財對寺院進行大修,也無法把它維護得像在先輩們手裏那樣。他修複了一些房間,以便給母親提供一個舒適的住處;另外他為自己裝修出一間奇特的書房,在那些書籍、半身像和其餘藏書設備當中,有兩副遠古的修士的頭骨,它們分別在一隻古老的十字架兩邊呲牙咧嘴。紐斯特德經過這樣維修後,他的一位快樂的同伴給它作了一幅畫,此畫現在已被完全遺棄。

“回廊有兩層,周圍是各種單人房間和小屋,它們雖然沒人居住,而且那種狀況也不適合居住,但把它們弄來住人並不難。許多最早的房間仍然用著,其中有一間很不錯的石廳。至於寺院的禮拜堂,現在隻剩下一端了。有著一長排屋子的古老廚房,如今成為一堆廢物。有一間極好的屋子從寺院通向新式居住區,它長70英尺寬23英尺;不過除了目前的主人最近裝修過的部分外,它處處顯示出被人忽略、腐朽衰敗的跡象。”[ 引自已故查爾斯·斯金納·馬修斯先生的信。――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