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九八二(1)(1 / 2)

紀事

這一年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係畢業,獲碩士學位。論文答辯極其不順利,差點通不過。主要原因是答辯委員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其實沒有哲學修養,在一些最基本的觀點上說我錯了,而我一分辯則得咎而招怒。

全靠導師和學術秘書大力斡旋,勉強過關。

下麵的選文發表在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機關刊物《現代外國哲學論集》上,這與我是社科院學生有關——學會工作基本上由哲學所現代外國哲學研究室和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主持。雖然,我的論文是合格的,但如果差一些仍然可以發表。

羅素認識論述評在20世紀西方著名哲學家當中,羅素是最令人矚目的一個。他思維敏捷,著述豐富,見解多變而新穎,在人類認識史上留下了巨大的、值得思索的遺產。羅素在五四運動發生之後不久到過中國,在長達一年的時間中,在各地演說、講學,傳播和介紹當時歐洲新興的科學理論,社會思潮和他本人的哲學觀點。因此,他是對中國有特殊影響的現代西方哲學家之一。研究羅素的哲學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羅素的思想以善變著稱。他很容易受別人的影響,也能夠一發現錯誤,就拋棄舊觀點,另覓新說。這種變化多、變化快、變化大的作風,使我們在研究羅素哲學時經常感到無所適從。但對他來說,這卻是再自然不過的。他認為哲學家的態度應該像科學家而不應該像神學家。對於科學家來說,因為新的證據和新的研究而改變觀點,是理所當然的。

不過,真正稱之為“羅素哲學”的,還是一些比較穩定、確切的東西。在他的思想發展中,有一個明確的裏程碑。在那之前,他的思想可以視為不成熟的。在那之後的觀點,才能真正稱為羅素的哲學思想。他說過:“在我的哲學著作中有一個主要的分界線:我在1899-1900年采納了邏輯原子主義的哲學和皮阿諾在數理邏輯中的技術。這是一個如此之大的革命,它使我在先前的著作(除了純數學之外)和我後來所寫的一切東西毫不相關。這幾年的變化是一場革命;其後的改變是屬於漸進性質的。”形成羅素哲學思想的理論背景有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英國經驗主義的傳統,另一個是20世紀初自然科學的巨大成果,尤其是數理邏輯的公理化方法。羅素在《意義和真理的探究》一書的導論中說,他對於貝克萊和休謨的著作賦予了很大的重要性。他的目的是試圖把與休謨有血緣關係的一般看法與從現代邏輯成長起來的方法結合起來。出發點是經驗主義,方法是邏輯分析技術,這可以當成理解羅素哲學的總綱。

自從培根和洛克以來,英國經驗主義哲學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探討人類認識的確定性,極力要從明白無誤的材料,無法否定和懷疑的來源開始進行哲學思考。這種具有高度自明性的東西是什麼呢?休謨回答說,這樣的知識隻有兩種,一種是感官直接經驗到的;另一種是先天的邏輯推理。羅素正是遵循著休謨指示的方向,以直接的“感覺預料”為磚石,以邏輯推理的技術為灰漿,孜孜矻矻地建造一座自以為基礎牢靠的認識論大廈。休謨從經驗主義的立場出發,不承認因果聯係的必然性。羅素用了畢生的精力探討歸納法和因果性問題,他最後在《人類的知識——它的範圍和界限》一書中分析和總結了各種因果理論之後說,盡管借助於概率論等數學工具,在技術性的細節上有所精確化和發展,但整個問題仍然沒有超出休謨的結論。

羅素與休謨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羅素所處的時代裏,各門自然科學都有了長足進步。特別是羅素本人作為一個傑出的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很明顯地使他的哲學論述和思想風格深深地打上了數學專業的烙印。在把數學的精神和方法引進哲學這個方麵,給羅素最大影響的是弗雷格和皮阿諾。

弗雷格是力圖從邏輯中引申出數學的開路先鋒。為了完成這個任務,他下了很多工夫對一些基本概念給以重新定義。為了避免含糊,他在討論哲學問題時引進了數學符號,並提出理想語言的問題。弗雷格還強調指出,把命題的語法形式看作是邏輯形式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對弗雷格的這些思想,羅素是全部吸收了,並進一步加以發揮。

皮阿諾的重大貢獻是著手證明算術和代數的整個係統可以根據幾個初始概念和幾條原始公理推論出來。羅素在《我的精神發展》一文中說:“在我的智識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年是1900年,這一年最重要的事件是我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哲學大會。”羅素在大會上結識了皮阿諾。在閱讀了皮阿諾的著作之後,羅素很快就掌握了邏輯分析的銳利武器。在羅素的哲學研究中,使用公理化方法,以一套邏輯結構來代替一個哲學基本概念,成了隨時運用的工具。

下麵,分六個部分來概略介紹羅素哲學中的認識論內容。

一、哲學的主要任務是邏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