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圖騰(2 / 2)

僅僅是導遊的一句話,立刻把我們帶進了原始古老的氛圍之中:噢!這是到了古代漢、番的分界地,過了這道山梁,就開始邁進藩屬的領地了。因而,當汽車沿著青藏公路向日月山的山脊上攀時,一個古老的人文曆史故事隨之盤升於我的心頭。據史記載:641年,唐皇之女文成公主,就是穿越這個山口進入西藏的。當時,文成公主在翻越這座大山時,因惜別長安和中原故土,曾拿出父皇賜給她的一麵日月寶鏡,觀看鏡中的“八水繞長安”的美景,以抒發遠離故土的悲傷心境。麵對即將前往的茫茫草原,她的淚水淒然而下。此情此景被奉命來接她去西藏與鬆讚幹布完婚的使臣發現,這位使臣為了幫她驅散離情的悲楚,便在遙遠驛路上,偷偷把她使用的那麵鏡子換成了一麵石鏡。此舉弦外之音,不外是讓她忘卻對鄉土的眷戀,以防文成公主愁斷心腸。聰穎過人的文成公主見到這麵石鏡之後,立刻把她從長安帶來的那麵日月寶鏡摔碎,以示她訣別故土、踏進西藏與鬆讚幹布完婚的決心。她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此舉成了日月山之名稱的來由。後人為了紀念文成公主那顆亮若太陽和月亮般的心,從此之後,此山就失去了赤嶺之名,由日月寶鏡演繹出來日月山的聖潔名字,一直延續至今。

我是第一個下車的。我無論如何也未曾料到,山頂的風有那麼大,我差點被吹了個跟頭。當我站直身子後,中樞神經又傳來第二個信號,這兒氣溫極低,夏日的單衫根本無法禦寒。我不得不匆匆返回車內,穿上毛背心後再把夾克衫罩在身上,以抵抗日月山的高原之寒。在這一刻,我才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到了海拔3520米的青藏高原,不僅心跳加劇,進而呼吸也有些急促。以自己之切身感受,去遙想當年在宮廷的蜜窩裏長大的文成公主要經曆這種行程磨礪,該有多麼艱難?但是她沒有退卻,而是為了民族和諧和中華大業,終於邁過了這座大山,進入海拔更高的西藏。

為此,我和幾個文友把一路上藏族朋友送給我們的多條哈達,都找了出來,將其拴係在山脊的祭台之上。這既是向曆史前賢文成公主表示後來人的敬意,也是向日月山獻上一份中華的赤子情懷——因為這日月山的內涵已然不僅僅是巍巍的石山,它與曆史結緣之後,已然成為中華龍的象征和山嶽中的精靈了!

青藏高原上的山是迷人的。它不是雕塑出來的盆景,而是渾然天成、令人回腸蕩氣的大自然傑作。西行路上,筆者在與大山無數次對視中,心靈得到了最為完美的陶冶,故而寫此“山的圖騰”,以為青藏高原之行的永恒紀念。

2005年秋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