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早年因為科舉入仕曆盡千辛萬苦,轉眼已經停戰四年之久。山河破碎如這狂風中亂舞的飛絮,而我自己卻如浮萍一般飄零流離。想起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歎我孤苦伶仃。人生自古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讓自己的一片愛國丹心永遠留在史冊,照亮那些愛國人士的前路。”這首《過零丁洋》把一個愛國詩人一生的辛酸經曆、滿目的瘡痍、堅定的愛國信念都融入到了詩行之中。
一個人經曆了怎麼樣的事情,才會寫出如此悲歎而又大義凜然、堅貞而又忠烈的詩?而今這首詩已成為千古名句,連同文天祥這個名字一起根植入了每一個有著愛國情懷之人的心裏。
文天祥,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字宋瑞。公元1256年,隻有二十歲的文天祥參加京試,寫了一篇洋洋灑灑一萬多字的策變,文章內容開闊大氣,忠心肝膽,當朝皇帝宋理宗讀來愛不釋手,讚揚不已,並欽點文天祥為頭名狀元。滿懷遠大抱負的文天祥本以為自己從此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來報效國家了,可正應了那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剛剛步入仕途的文天祥曆經種種磨難,才知道自己與那些投降派、保守派們的立場與觀點格格不入,而自己的耿直的性格讓自己無法覺察他們的陷害。
文天祥曾是賈似道的得意門生,這直接決定著文天祥的仕途。但是當賈似道站到主和方,並以生病為由不上朝要挾皇帝的時候,文天祥毫不猶豫地寫文諷刺賈似道。當前線戰火正濃,而宦官董宋臣卻要求皇帝遷都,全朝文武因為害怕董宋臣的手段都敢怒不敢言的時候,文天祥依然毫不猶豫地寫檄文要求朝廷把董宋臣斬了,以激勵前線戰士。文天祥的不配合讓賈似道極為生氣,而後賈似道找了個理由把文天祥從朝廷中趕了出來。無奈的文天祥隻好以身體有病為由,辭去官職回到家鄉,時年隻有三十七歲。那麼,後來文天祥又是怎樣再一次被朝廷重用的呢?怎樣成為大宋丞相的呢?
古心江先生以舊弼出鎮長沙癸酉十月乙亥是為
文天祥
炎圖啟不運,皇路熙以平。
蜿蟺發令姿,有美洵一人。
鴻藻舒朝華,大音鏘韶鈞。
黼珽麗三階,火龍昭
紘。
桓圭殿南服,熊旂被金城。
瞻彼鶉為火,翼軫宣其精。
祥鸞舞瑤席,鳴鳳翔媧笙。
孟冬兆陽氣,西北無浮雲。
駕言酌春酒,可以寫我情。
揚旍下祝融,躧履朝泰清。
嘉猷扇九垓,還以邃古淳。
君子保金石,所以永國成。
純嘏錫千歲,綿綿讚休明。
文天祥的這首《古心江先生以舊弼出鎮長沙癸酉十月乙亥是為》是寫給自己的恩師江萬裏七十大壽的祝壽詩,這首詩詞寫的開闊而又大氣,在此詩中除了祝福自己的恩師江萬裏外,更是向他明確表達了自己的遠大理想與目標,作為炎黃子孫,從來不抱怨自己坎坷的命運,君子的心就是一顆堅硬的寶石,隻有這樣才能永遠保衛自己的國家。江萬裏讀了文天祥的這首詩後,深有感觸,從內心深信自己沒有推薦錯人。
江萬裏一生經曆兩朝,幾度沉浮,在中國科舉時代共培養出十七位狀元,兩千七百多名進士。公元1275年2月,饒州被元軍攻破,江萬裏從容坐守以為民望,當元軍將要攻占他府邸的時候,江萬裏執門人陳書器手與之訣別,流著淚說:“大勢不可支,二雖不在位,當與國家共存亡。”言畢,偕子江鎬、家人及左右一百八十餘人相繼從容投水殉國。
江萬裏對文天祥的文學才氣、氣節和遠大抱負都非常了解,當文天祥被迫辭官回家後,江萬裏親自去拜訪文天祥,與文天祥促膝長談,他被文天祥的愛國情懷所感動,並神色憂傷地說:“我老了,觀察天時人事應當有變化,我看到的人很多,能夠擔任治理國家的責任的,不就是在你嗎?望你努力。”也正是江萬裏的話深深觸動了文天祥的內心,讓他感覺到了肩上的責任。而後,辛棄疾在江萬裏的極力推薦下重回官場,並一步步做到了朝中重臣,官至當朝宰相、帶兵元帥,不僅苦戰東南,還冒險出使元營。
正氣歌(節選)
文天祥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文天祥的這首《正氣歌》與他的《過零丁洋》都寫於他被捕入獄之後。這兩首詩同為千古絕唱,他的這首《正氣歌》一入筆,便是波瀾壯闊、大氣凜然,好像看到了英雄目光裏的堅毅與威武,這樣的堅毅與威武是永遠不能被玷汙與屈服的。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文天祥的生存狀況並不樂觀,那麼文天祥怎麼會被元軍關押起來呢?
公元1276年,華夏大地刀兵四起,大宋王朝那些一味求和的奸臣們,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軟弱、無能和自欺欺人而換來自己想要的榮華富貴與太平,當戰爭全麵爆發後,他們想到的不是如何來救自己的國家,而是如何逃跑。一代愛國將領文天祥,望著祖國的大好河山一點點被元軍侵占,內心痛得在流血。他不甘屈服,帶領那些有血有肉有誌氣的將領和士兵們奮勇抗敵,他以及將領用盡了智慧與勇氣,最終寡不敵眾,於1278年12月被元軍活捉。
在被押解去往元朝京師的路上,文天祥曾經幾次自殺,都沒有成功。無論元軍怎麼威逼利誘,文天祥始終不屈服,也不會幫元軍勸其他將領投降,讓元軍將領從內心對他敬佩不已。當押解他的隊伍進入江西時,他開始絕食,不再吃官兵送給他的任何糧食,他希望船到自己故鄉吉安時,自己能像為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一樣餓死守節。但在餓了八天八夜後,船過了家鄉吉安,文天祥竟然奇跡般地沒有死。押解他的人從鼻子裏給奄奄一息的文天祥灌食,硬是從死亡線上把他拉了回來。再一次醒來的文天祥不再尋求自殺,他希望能夠有機會逃脫,即使死也不能在荒山野嶺中,而要在世人關注下悲壯地殉節,他要以自己的死來喚醒世人的麻木和愛國之心。
得兒女消息
文天祥
故國斜陽草自春,爭元作相總成塵。
孔明已負金刀誌,元亮猶憐典午身。
肮髒到頭方是漢,娉婷更欲向何人。
癡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
這首《得兒女消息》含義深刻,單從字麵意思解釋,便讓人有一種欲哭無淚的痛在內心流淌開來:“斜陽照在故國的土地上,春天究竟是來了還是沒有來,隻有小草知道,這世間總有人為爭做將相而不惜手段,卻不知道到頭來一切都歸於塵埃。諸葛亮已不再為劉備出謀劃策,陶淵明還在憐惜著司馬昭的離世,情願永遠做晉朝人,也不做‘劉宋’的官。自始至終、堅持信念、不屈不撓、剛正不阿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漢,姿態美好、相貌出眾的女子是不會輕易嫁人的。傻孩子,你就不要再問我今後有何打算,等來生,我一定還要做我們現在沒有做完的事情。”
文天祥的這首《得兒女消息》到目前為止前人能真正明白他字麵意思的少之又少,這首詩實在是讓人動心、動容,又憂傷、悲哀,但在這憂傷悲哀的背後,卻又蘊含著詩人巨大的愛國心與舍小家顧大家的正義凜然。任誰讀到這樣的句子,哪怕心是石頭做的,怕這石頭也要流出眼淚來了。
這首《得兒女消息》寫於文天祥的女兒到監獄來看望父親文天祥,那時的文天祥已經被關三年之久,受盡了折磨。文天祥與妻子歐陽夫人本有兩子、五女,可因為戰爭,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相繼失蹤、戰死,唯一剩下的兩個女兒也和妻子一起被送進元朝的宮殿裏做最下等的丫頭。這次文天祥的女兒所以能來看望文天祥,也是元朝的統治者們故意安排的,他們想通過親情讓文天祥能投降。
文天祥突然在苦難中見到自己的女兒,內心悲喜交加、掙紮無比,這些兒女情長與家國天下相比,文天祥毅然選擇了後者,最終寫下《得兒女消息》,送女兒一個人上路,自己選擇了一條不歸路。
揚子江
文天祥
幾日隨風北海遊,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的這首《揚子江》與他的《正氣歌》《過零丁洋》被後人並稱為三首浩然正氣的千古絕詩。
一個人要想有一顆高潔的靈魂,離不開三樣東西的支持,那就是“精、氣、神”,如果說《過零丁洋》是文天祥的偉大精神的體現,《正氣歌》是他正義的體現,那麼這首《揚子江》就是他的神,一種靈魂的種子,培育高潔靈魂的種子。
文天祥的氣節、正義一直讓忽必烈極為佩服,他從內心不願意殺掉文天祥,但三年多的時間裏,忽必烈用盡各種辦法勸降文天祥無果。最終,他失去了耐性,終於在1283年1月9日,將文天祥殺害。一代明相、愛國英雄,就這樣結束了自己悲苦、壯烈的一生。
忽必烈雖然殺了文天祥,但內心仍然對他敬佩至極,並允許他的妻子歐陽夫人去收屍,歐陽夫人從文天祥的衣服裏找出了一篇讚文:“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隻有忠義至盡,仁也就做到了。讀聖賢的書,所學習的是什麼呢?自今以後,可算是問心無愧了。”
於謙·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每當讀到《石灰吟》這首詩詞,眼前總是會呈現出這樣一幅場景,悠遠的天空被藍色洗染,那些白雲是在洗染的過程中冒出的白色泡泡,一切美好都透明幹淨到讓人心生感動。
《石灰吟》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並爛記於心的一首詩,等慢慢長大,我越發迫切地想了解他的人生故事,他到底經曆了怎樣的人生磨難、怎樣的烈火戰爭,才寫出《石灰吟》這千古絕唱。
於謙,字廷益,號節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於謙的天賦極高,他七歲的時候,正在家門前玩耍,看到一個老和尚手拿缽盂化緣,別的小孩都沒有理會這老和尚,而於謙跑回家拿來家裏的飯菜送給老和尚吃。那和尚是一位得道高僧,他望著於謙,對於謙的家人說:“這是將來拯救時局的宰相。”他八歲那年,穿著紅衣、騎著黑馬玩耍的時候,路過的鄰居看他樣貌可愛,便笑著對於謙道:“紅孩兒,騎黑馬遊街。”於謙張口就應聲而答:“赤帝子,斬白蛇當道。”這下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還顯露出他非同尋常的氣勢。
公元1421年,二十三歲的於謙考中進士,從此開啟了他的仕途。之後他在官場裏浮浮沉沉幾十年,用自己的正義、耿直、智謀與勇氣和當朝權貴、奸臣賊子們做著你死我活的鬥爭。
於謙第一次為國建功立業是他入官場第四年,公元1426年,這一年漢王朱高煦造反,宣宗朱瞻基親征討伐,於謙被任命為禦史隨宣宗遠征。朱高煦被活捉,宣宗讓於謙訴說朱高煦的罪狀時,於謙侃然正色,曆數朱高煦多種罪惡,嚇得朱高煦瑟瑟發抖,除了說自己罪該萬死,再也沒有辯駁之力。
入京
於謙
絹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這首《入京》是於謙與一位太監的對詩,詩詞的大致意思是:絲娟、手帕、蘑菇還有針線香料,本來是百姓用的,結果這些東西卻被貪官汙吏們搶奪來,讓百姓們遭了殃。而我隻帶兩袖清風去拜見天子,給百姓減少負擔,免除百姓的不滿。
這首詩作於於謙六十周歲生日之時,那時的於謙手握重權,他不改初心,心裏除了國家與天下的太平,從來不多拿百姓的一分一毫,更是不收官員任何的禮物。他六十歲生日那天,相府門外給他送禮的人排成了長隊,於謙都拒之門外一個不見。此時代宗皇帝因為於謙忠心報國、戰功卓著,也派一個太監來到相府,想送一隻玉貓金座鍾給於謙。於謙竟然也是選擇不見。那太監心裏極為不愉快,感覺於謙是一個不通情理之人,便寫了一首詩送給管家,要管家交給於謙,太監在紙條上這樣寫道:“勞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勞勁不鬆。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情不通。”當管家把太監的這首詩送到於謙手中時,於謙笑著在字條下寫了這首《入京》,然後讓管家把字條又送給了太監。那太監望著這首詩詞,內心對於謙更加敬佩,拿著字條回去複命了。
公元1430年,在地方做官的於謙因為政績卓越,被破例提拔為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於謙立刻拿出一係列的整改意見,當百姓因為災害而沒有糧食吃的時候,他就製訂了一套開倉放糧的辦法,把糧食先免費送給百姓吃,讓百姓免了挨餓、受凍之苦。當第二年有百姓還不起的時候,於謙不準當地官員逼債。當江西因為水利不能疏通,有些地方積水成災,有些地方卻又因為沒有水喝而饑渴無比的時候,於謙便和當地百姓一起疏通水利,築建各種水壩,並設亭長,一級一級督率修繕堤壩。又讓百姓們在堤壩兩岸種下樹木,結果讓本來風沙漫天的江西,變得榆柳夾道,風景優美,百姓們也不再受渴,並旱澇保收。
朝廷對於謙非常信任,他的奏折往往早上提交上去,晚上就能批奏下來,而那些因為看到於謙功高而嫉妒他的人便開始設計陷害於謙,聯名上表說於謙居功自傲等,無理由地給於謙加了許多罪名。結果受到蒙蔽的皇帝便把於謙打入大牢,隻等秋後問斬。當這個消息傳到河南、江西的時候,河南、江西的百姓都自發地來到京城,聯名上書,皇帝看著幾萬人為於謙請願,內心對於謙越發地看重。而故意誣陷於謙的奸臣王振,在右都禦史陳鎰和其他剛正不阿的大臣們的彈劾下,得到了他應有的下場,王振因為觸犯眾怒被打死在朝堂上。
嶽忠武王祠
於謙
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
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
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塚白雲多。
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
從這首《嶽忠武王祠》中不難看出於謙內心的苦痛與糾結:“自從南宋建都杭州以後就把東京汴梁巍峨的宮闕全部舍棄掉了。有那麼多位極人臣的大臣,可又有幾個能去戰場殺敵呢?反倒是奸臣當道,毀滅了大宋的未來。寒雨中,黃葉與積水落滿嶽王祠,青山野墳上隻看到白雲皚皚。為什麼朱仙鎮大捷之後,嶽家軍就再沒能打勝仗、高奏凱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