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做組織最歡迎的人(1 / 3)

——圓融做事,通達做人的八方麵回報

1、成為最受組織歡迎的人

⊙不把水加熱到100℃,你就永遠喝不到開水;不付出100%的努力,你就永遠隻能看著別人成功。你隻有成為最受組織歡迎的人,才會被委以重任,才能從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在現代商業社會中,組織已成為很多人工作的場所和事業發展的平台。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知識、信息的迅速更替,職場競爭也日益激烈,一個人要想在職場中步步高升,並非易事。因此,每個人都迫切希望成為組織不可或缺的人,成為最受組織歡迎的人。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是最受組織歡迎的人呢?怎樣才能成為最受組織歡迎的人呢?

事實證明,要想成為最受組織歡迎的人,就必須通達做人,圓融做事,具體來說,要至少做到以下幾個方麵:

1.樹立主人翁意識

把自己完完全全當作組織的主人,為組織的發展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2.積極主動,自動自發

在上司沒有吩咐應該去做什麼事情之前,就能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情,比上司更積極主動。任何一個組織都希望自己的職員能夠自動自發地工作,一個在工作中始終能自動自發的職員,永遠不會被淘汰,也不會被組織拋棄。

3.全力以赴,追求完美

姚明說過這樣一句話:“籃球就是競爭,沒有遊刃有餘的取勝方法,要拚盡全力,連滾帶爬地爭取勝利。”所以要想成為最受組織歡迎的人,就必須竭盡全力把每一項工作做到最出色。

4.遇到難題,善於思考變通

善於思考變通的人,總能開辟一條新途徑,尋找到更好更新的辦法,高效、出色地完成任務。

5.做事做到位

任何時候都要把最滿意的結果帶給上司,而不是在工作中遺留大量的問題。要知道,隻有100%才算合格。

王林是某市一家報社的記者,他進報社時報社最薄弱的就是廣告業務。

在一次私人聚會中,王林聽說自己的一個老同學要到自己所在城市的開發區投資,並計劃在當地媒體上投放價值百萬元的廣告。聽到這個消息後,王林認為這是上天給了自己一個在報社出人頭地的機會,於是,他積極地向那位老同學爭取這項業務,並最終做成了這項業務。

因為業績突出,報社準備提拔他為副社長。

開發區舉行奠基儀式的那天,王林帶上了社裏最優秀的記者和廣告部成員,計劃用大幅版麵進行宣傳。

奠基儀式結束後,那位老朋友邀請他去吃飯。盛情難卻,於是他向記者和相關廣告人員交代好工作就去了。

那天,他玩到很晚才回家。但是第二天早上,他當副社長的夢就破滅了。原因很簡單:這天他們出版的報紙犯了一個最不應該犯的錯誤。

原來,頭版頭條的新聞標題本來應該是:“某某開發區昨日奠基。”而擺在他麵前的大標題卻是:“某某開發區昨日奠墓。”

對一向重視有個好“彩頭”的企業來說,把“基”寫成“墓”,無異於大觸黴頭,更何況這還是開發區項目正式啟動的第一天。

結果可想而知,老同學一怒之下取消了百萬元的廣告訂單。不僅如此,報社的聲譽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一些準備在這家報紙上投放廣告的客戶,也因此取消了自己的投放計劃。

這樣大的失誤到底是怎樣造成的呢?經報社仔細分析:

1.王林自以為派出的是報社最優秀的記者,因此非常放心。不僅如此,他離開之前還特意請副總編一定對稿子嚴格把關。

2.記者的稿子確實寫得很好,但由於當時電腦還不普及,記者手寫的稿件字跡很潦草,“基”和“墓”看起來非常相似。

3.當時還是鉛字排版,稿子到了排版人員那裏,他想當然地把“基”字當成了“墓”字。

4.稿子排完版後,交到副總編那裏,正趕上副總編家裏有急事,於是他隻匆匆看了一眼,也沒發現什麼問題,就簽發了。

錯誤就這樣造成了。

事後,報社對有關人員作出了這樣的處理:記者和排版工人被開除,副總編降半級。當然,王林被提拔為副社長的事也泡湯了,原本想在那座城市大展宏圖的他,夢想就此化為泡影。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事實:做事不到位,不如不做!從表麵上看,這件事情的前期工作王林做得很不錯:和客戶溝通得很好,報社對此也十分重視,派出的是最優秀的記者,而且從副總編到記者,再到廣告人員,都作了安排和交代。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王林的工作沒有做到位,不僅給報社的形象和聲譽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而且還使得自己的升職美夢化為泡影。

6.堅持不懈,善始善終

我們做任何事,首先應打定一個比較完善的主意,一旦主意打定之後,就千萬不能再猶豫了,應該遵照已經製定好的計劃,按部就班地去做,不達目的絕不罷休。正如英特爾總裁格魯夫所說的那樣:隻有偏執狂才能夠成功。

對於任何工作,要麼不做,要麼就持之以恒,絕不輕言放棄,直至取得最後的勝利。

對比你的工作現狀,如果能夠與以上幾個方麵相契合,那麼,你就是一個通達做人,圓融做事的職員,也同樣是一個最受組織歡迎的人。

職場圓融觀

不把水加熱到100℃,你就永遠喝不到開水;不付出100%的努力,你就永遠隻能看著別人成功。你隻有成為最受組織歡迎的人,才會被委以重任,才能從眾多競爭的對手中脫穎而出。隻有那些能夠做到通達做人,圓融做事的員工,才能成為企業最離不開的人。

2、成為創造最優業績的人

⊙現實生活中,開展工作也好,服務於組織也好,必須力求讓自己成為組織中創造最優業績的人,把努力的目標放在如何幫助組織贏取利潤上。因為隻有這樣,你才真正有資格被稱為一名優秀職員。

很多世界級組織,每到年終就會進行以業績為主的職員排位,那些業績好、創造利潤高的職員一定是表彰大會的主角,享受鮮花與掌聲,當然豐厚的獎金也是少不了的;而排在後麵的不但臉麵無光,還隨時會有被組織解雇的可能。這當然不能怪組織,麵對嚴峻的生存形勢,組織隻能如此。

所謂“在商言商”,組織不是慈善機構,組織領導也不是具有菩薩心腸的慈善家,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獲取利潤。組織雇用你就是為了達到自己的這一目的,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你做好業務,對組織的發展有所貢獻。

對職員而言,通過一係列財務數據反映出來的工作業績,最能證明自己的工作能力,顯示自己過人的魄力,體現自己的個人價值。

“利潤至上”是每個組織的原始推動力,至今仍然是,雖然這讓許多人產生了誤解,可這的確是組織存在、發展乃至服務社會的根本。因此,領導們都希望職員頭腦中有一個簡單卻至關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每一個組織的成員都有責任盡力幫助組織賺取利潤。一旦職員的頭腦中擁有這個概念,並習慣基於這個概念行事,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薛剛是一家紡織公司的銷售代表,他對自己的銷售紀錄很自豪。曾有幾次,他向他的老板報告工作,說他是如何勸說一位服裝製造商向公司訂貨的,可是,他的老板隻是點點頭,淡淡地表示讚同。

“我們的業務是銷售紡織品,不是嗎?”薛剛問道,“難道你不喜歡我的客戶?不覺得我的成績很好嗎?”他的老板直視著他答道:“薛剛,你把精力放在一個小小的製造商身上,他耗費了你太多的精力,請把注意力盯在大客戶身上!”

薛剛明白了老板的意圖,老板要的是為公司賺大錢的客戶。於是他把手中較小的客戶交給另一位經紀人,自己努力去找主要客戶——為公司帶來巨大利潤的客戶。他做到了,為公司賺了比原來多幾十倍的利潤。

組織作為一個經營實體,必須靠利潤維持發展,而要發展,便需要組織中的每個職員都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才智。組織是職員努力證明自己業績的戰場,無論何時何地,如果你沒有做出業績,你遲早是一枚被棄用的棋子。證明自己的唯一法則就是業績。正如一位房地產銷售總監說的:“所有企業的管理者和老板隻認一樣東西,就是業績。老板給我高薪,憑什麼呢?最根本的就要看我所做的事情能創造多大的利潤。”現在,就是一個以業績論英雄的時代。

如果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做領導的不大會遷就人,但他必定會因為業績作出各種妥協,因為領導不會跟自己組織的錢包鬥氣。所以,抱有“我盡忠職守,不浪費組織資源”觀念的職員,並不是最聰明的。屆時,即使你忠貞不二,永不變心,組織領導也會變心,甘願舍棄有忠誠無業績的你,留下業績更為突出的職員。

不要責怪組織領導薄情寡義。一個組織要想長期發展,必須靠職員的業績來支撐。一個成功組織的背後,必須有一群能力卓越、忠心耿耿且業績突出的職員。沒有這些圓融的優秀職員,組織的輝煌事業將無法繼續下去。不是組織在養職員,而是職員在用自己取得的業績來養組織。

所以,不管你在組織裏的地位如何,不管你長相如何,不管你的學曆如何,你想在組織中成長、發展,都需要有業績來保證你實現你的夢想。隻要你能創造業績,不管在什麼組織中,你都能得到上司的器重,得到晉升的機會。因為你創造的業績是組織發展的決定性條件,你是擁有最優業績的人,是最不可替代的人……

職場圓融觀

現實生活中,開展工作也好,服務於組織也好,必須力求讓自己成為組織中創造最優業績的人,把努力的目標放在如何幫助組織贏取利潤上。因為隻有這樣,你才真正有資格被稱為一名圓融的優秀職員。

3、成為最能被托付大事的人

⊙一塊大石頭往往需要小石頭的支撐才能夠放穩,麵對領導知識和管理上的不足,關鍵時刻如果你能夠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動和智慧為領導排憂解難,共同應對工作中的難題,領導就會對你委以重任。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年輕人把自己得不到組織重用的原因歸咎於組織領導的不公平,他們認為領導目光短淺,不識英才,對像自己這樣工作能力超強的職員不但不委以重任,而且還不屑一顧,這是領導在嫉賢妒能。他們還錯誤地認為在這樣的領導手下做事,最終會使自己變成庸才,不但實現不了自身的價值,而且取得成功也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事實上,大多數的領導都是聰明睿智的,他會對每一個新職員進行細心的觀察,職員的工作能力、個人品行、生活習慣、人際關係、性格情感等都在他觀察之列。觀察一段時間後,如果發現一個人沒有工作能力,個人品行又惡劣,還有著許多不良習慣的時候,他就會認為這個年輕人不是一個可造之才。當今社會,組織的競爭說到底也就是人才的競爭,擁有了人才,組織才能更好地發展下去,那些沒有才能的人隻能被解雇。

一塊大石頭往往需要小石頭的支撐才能夠放穩,麵對領導知識和管理上的不足,關鍵時刻如果你能夠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動和智慧為領導排憂解難,共同應對工作中的難題,領導就會對你委以重任。

一位谘詢公司的顧問談起過他曾經服務的一家公司。該公司的總裁精力旺盛,而且對流行趨勢反應極其敏銳。他才華橫溢,精明幹練,但是管理風格卻十分獨裁。他對下屬總是頤指氣使,從不給他們獨當一麵的機會。在公司裏,人人都隻是奉命行事的小角色,連主管也不例外。

這種作風幾乎使所有主管離心離德,大多數職員一有機會便聚集在走廊上大發牢騷。有些抱怨乍聽之下,不但言之成理而且用心良苦,仿佛全心全意為公司著想。隻可惜他們光說不練,以上司的缺失作為自己工作不力的借口。

然而,有一位叫李為的主管卻不願意向環境低頭。他並非不了解總裁的缺點,但他的回應不是批評,而是設法彌補上司的這些缺點。上司頤指氣使,他就加以緩衝,減輕下屬的壓力,又設法配合上司的長處,把努力的重點放在能夠著力的範圍內。受差遣時,他總盡量多做一步,設身處地體會上司的需要與心意。如果奉命提供資料,他就附上資料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建議。

有一次,總裁外出。在那天半夜裏,保安緊急通知幾位主管,公司前不久因違紀開除的三個職員糾集一幫“爛仔”打進廠裏來了,已打傷了數個保安和職員,砸爛了寫字樓的玻璃門。其他幾位主管因為對總裁心懷不滿又不夠負責任,就幹脆裝作不知道。李為接到通知後立刻趕赴現場,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報警,接著又請求治安員火速增援。為控製局麵,他用喇叭喊話,同對方談判,穩住對方,直到民警和治安隊員趕來將這幫肇事者一網打盡。

這件事情過後,李為贏得了其他部門領導的敬佩與認可,總裁也對他極為倚重,組織裏的重大決策必經他的參與及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