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生代之前的這個時期,在酷熱和持續潮濕的雙重作用下,地球上繁衍著眾多植物。一種蒸汽狀大氣包圍著地球的各個部分,使陽光無法照到地球上來。
由此,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高溫並不來自這個新熱源。也許太陽根本不準備在地球上發揮其光照的作用。這時還不存在“氣候”,地球表麵各處均是酷熱的,兩極地區與赤道地區同樣酷熱。這種高溫來自何處?答曰:來自地球內部。
與利登布洛克教授的理論相反,地球深處蘊藏著熱火烈焰,它的作用一直到達地殼的最外層,由於沒有陽光的有益照耀,植物既不開花也沒有香味,然而它們的根部卻能從創世初期燃燒的土層中獲得強大的生命力。
那時樹很少,隻有一些草本植物,有很多種草,如蕨類、石鬆、封印木等。現在這些植物很少了,但是當時有成千上萬種。
確切地說,煤就源於這種茂盛的植物。當時地殼還具有伸縮性,能順應地球內部液體群的運動。這種流動便造成了許多溝隙和沉陷的地方。被水淹沒的植物逐漸形成巨大的沉積堆。後來發生天然的化學反應,植物沉積堆先是在海底變成泥炭,然後,由於氣體的影響,在發酵的作用下,這些植物沉積堆經受了全程礦化。煤炭層就是這樣形成的。儲煤量是很豐富的,工業國不注意,亂采濫用,也要用三個世紀才能用完。
在估算這地方的儲煤量時,我就想到了上麵所說的一些情況。這些煤層永遠不會有人來開采,這是毫無疑問的。開采這些遠離地麵的煤礦,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得不償失。此外,可以說,地麵上許多地方都還有煤,幹嗎非要到這裏來采煤呢?因此,這些煤層現在是這樣,世界末日來臨時,它還將是這樣。
我們還在向前走,三個人中隻有我忘記了路程的漫長,完全沉浸在對地質問題的思考之中。溫度幾乎沒有變化,還像我們走在熔岩和板岩地層中時一樣。但是,我聞到了一股強烈的碳化氫和沼氣的氣味,我立即意識到這條通道裏存在著相當數量的礦工們叫做瓦斯的那種危險的氣體,它的爆炸經常造成慘絕人寰的大災難。
幸虧我們是用路姆考夫天才的器具來照明的,如果不幸冒失地舉著火把來這裏勘探,那麼,一次可怕的爆炸就會把我們全部毀滅,使這次遠征半途而廢。
我們在煤層上一直走到晚上。道路的平行度使我叔父很著急,他幾乎忍不住要發脾氣了。周圍總是很暗,走二十步後,就要更暗一些,我們不能估計出這條通道究竟有多長。我開始想,這條通道可能沒有盡頭。
晚上六點鍾的時候,忽然有一垛岩壁出乎意料地出現在我們麵前。左右上下也都無路可走,我們已經走到了死胡同的盡頭。
“這樣更好!”我叔父喊道,“我至少知道該怎麼辦了。我們不是走在薩克努斯的路上,隻好退回去。我們休息一夜,三天內趕回那個岔路口。”
“好吧,”我說,“隻要我們有力氣!”
“為什麼沒有?”
“因為明天完全沒有水了。”
“那麼,也完全沒有勇氣了嗎?”教授嚴厲地看了我一眼,問道。
我不敢回答他。
(1)德文郡,在英格蘭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