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與夏娃》reference_book_ids\":[7241782726892719138]}],\"23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3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7,\"start_container_index\":23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0},\"quote_content\":\"《亞當與夏娃》reference_book_ids\":[7241782726892719138]}],\"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3,\"start_container_index\":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8},\"quote_content\":\"《天演論》reference_book_ids\":[7172013603774532621]}],\"15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5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2,\"start_container_index\":15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8},\"quote_content\":\"《易經》reference_book_ids\":[720839228653358595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在低沉、悲槍的交響樂中送出深沉的畫外音,並疊印相應的曆史畫麵:
“十九世紀末葉的清朝大廈行將傾覆,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以中日甲午戰爭為起點,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先是德國出兵占領膠州灣,迫使清政府簽訂租借條約,取得在山東境內的鐵路建築權、礦山開采權等;繼之是沙俄強行和清政府簽訂旅順、大連租借條約以及南滿鐵路由俄方控製等不平等條約;法國在取得雲南、廣西、廣東的開礦築路優先權後,又強行取得廣州灣的租借權;老牌的大英帝國得到中國長江流域不得割讓他國、永任英人為海關總稅務司的承諾之後,又強行租借九龍新界和威海衛……為此,康有為聲淚俱下地大聲疾呼:”
康有為站在桌前,望著台下聽講的各界人士放聲痛陳:“吾中國四萬萬人,無貴無賤,當今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籠中之鳥,釜底之魚,牢中之囚,為奴隸,為牛馬,為犬羊,聽人驅使,聽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變……吾四萬萬人,吾萬千之士大夫,將何依何歸何去何從乎?故今日當如大敗之餘,人自為戰,救亡之法無他,隻有發憤而已!”
悲壯而又深沉的畫外音,同時疊印相應的曆史畫麵:
“甲午戰爭的失敗,不僅宣告了不願進行根本改革、隻想靠‘師夷長技以製夷’的洋務運動的失敗,同時又打開了維新變法的曆史大門。在救亡圖存的強烈要求下,國內掀起了一個學習西學的空前熱潮。其中,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代表人物嚴複譯述《天演論》,引進‘天道變化,不主故常’的新理論,打破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傳統觀念,大力倡導支配世界發展的法則‘物競天擇’;維新變法的主帥康有為也從傳統古籍《周易》中找到根據,大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道理。而維新變法的大將梁啟超在其《變法通議》中講了如下這段名言:”
梁啟超站在主席台上,向著萃萃學子振臂高呼:“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萬國蒸蒸日趨於上,大勢所迫,非可闊製。變亦變,不變亦變。變而變者,變之權操諸己,可以保國,可以保種,可以保教。不變而變者,變之權讓諸人,束縛之,馳驟之。嗚呼!則非吾之所敢言矣!
悲壯而又深沉的畫外音,同時疊印相應的畫麵:
“正當維新思想在大江南北廣為傳播之際,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它就像是一顆炸彈,立即在雲集京城參加會試舉人的心中爆炸了!在康有為的倡議下,立即聚議上書,遂由康有為起草,一千二百多舉人連署,堅決要求拒和變法,這就是史家所稱的‘公車上書’!由於當時中國內部沒有足以支持變法取得勝利的社會力量,再加上康、梁變法力倡君主立憲等嚴重弱點,以及支持變法的皇帝光緒軟弱無能,遂在慈禧太後、袁世凱等頑固派的鎮壓下,一場愛國的變法運動徹底地失敗了!
“與此同時,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登上曆史舞台!當他匕書李鴻章失敗之後,自認改革之路化成泡影,毅然決定甘冒殺頭危險,領頭革命,並在檀香山建立第一個‘振興中華、維護國體’的革命組織―興中會!他大聲疾呼:”
孫大山站在陡峭的山巔,對著波濤洶湧的大海振臂高呼:
“方今強鄰環列,虎視鷹瞬,久垂涎於中華五金之富,物產之饒。蠶食鯨吞,已效尤於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有心人不禁大聲疾呼,巫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吾興中會之革命目的:驅逐鞋虜,恢複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悲壯而又深沉的畫外音,同時疊印相應的畫麵:
“康梁變法剛剛失敗,我國下層群眾又自發地爆發了反抗外國侵略的鬥爭,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由於西方列強在華利益受到嚴重威脅,他們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進京,遂上演了英、俄、法、美、意、日、德、奧等八國聯軍在京城血腥屠殺的悲劇,犯下了罄竹難書的曆史罪行!西方列強的槍炮聲驚醒了民族的靈魂,同胞的熱血擦亮了先知者的眼睛,他們摒棄了康、梁君主立憲的救國之路,向著推翻清朝、建立共和的革命大道迅跑!他們不僅建立了各種反清革命的輿論陣地,而且還寫下了催生革命的雄文《革命軍》《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警世鍾》《猛回頭》……
“麵對澎湃而起的革命高潮,上海租界當局應腐朽的清政府要求,逮捕了鄒容、章太炎等,製造了‘《蘇報》案’,並公開審訊。接著,由於沙俄公然侵略我國東北,在日本的留學生又爆發了轟轟轟烈烈的拒俄運動。以此為契機,各種革命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影響較大者有華興會、光複會、嶽王會等。其中,華興會的主要負責人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在領導湖南長沙起義失敗之後,懷著槍然而又悲涼的心情化裝出逃……”
長江外傍晚
夕陽餘暉映照著滾滾東去的長江,泛起萬點金光。
一條順江而下的客輪行駛在江中,發出高傲的鳴叫。
船頭旗杆上懸掛著一麵米字旗,隨著江風抖動。
甲板上走動著英國船警,強行檢查乘船的中國各界人等,引起陣陣騷動,人們迅即走回船艙。
有頃,甲板上就剩下英國船警,他們得意地吹著口哨沿甲板巡查。
迎麵走來一位身穿長袍馬褂、頭戴黑色小帽的中年人,他就是大清國派駐日本的外交官仲清。
英國船警操著華語說道:“仲清先生,你好!”
仲清點頭哈腰地說:“您好!您好!”
英國船警:“需要我們做些什麼嗎?”
仲清微微地點了點頭,轉身向著船頭一指:
距離米字旗不遠處站著一位長發披肩、身著日本學生服裝的青年,他就是時年三十歲的陳天華。
陳天華看著仲清低三下四地與英國船警交談的樣子,憤怒的雙眼就要噴出火來。
英國船警:“他有什麼問題嗎?”
仲清神秘地:“他可能是湖南反叛朝廷的逃亡分子!”
英國船警:“有證據嗎?”
仲清:“看他這個樣子就像!”
英國船警笑了:“他若是日本人呢?”
仲清:“絕無可能!”
陳天華憤怒地向長江中吐了一口唾沫,遂又轉身走向船頭。他扶著船舷,望著東逝江水低聲吟誦《警世鍾》的章節:“同飲一杯血酒,呼的呼,喊的喊,萬眾直前,殺那洋鬼子,殺投降那洋鬼子的二毛子。滿人若是幫助洋人殺我們,便先把滿人殺盡。那些賊官若是幫助洋人殺我們,便先把賊官殺盡。手執鋼刀九十九,殺盡仇人方罷手!我所最親愛的同胞,向前去,殺!向前去,殺!向前去,殺!殺!殺!”
在陳天華低聲吟誦的同時,仲清與英國船警說著什麼。
客輪尾部外傍晚
身著西服革履、滿麵絡腮胡子的黃興表情凝重,他雙手扶著船舷,眺望江麵上的落日餘暉。
疊印字幕華興會會長黃興
宋教仁身著西裝,留著八字胡,怒色滿麵地走到黃興身旁,低沉地說:“克強,你還在為長沙起事失敗傷腦筋啊?”
疊印字幕華興會副會長宋教仁
黃興沉重地點了點頭:“是啊!這是我們籌組華興會後的第一次反清行動,沒想到就這樣快地失敗了,我作為主要指揮者,不能不問幾個為什麼啊!”
宋教仁慨然長歎:“咳!難怪章行嚴先生說,善於自省,就是克強的性格!”
黃興慘然一笑:“叫我說啊,這叫江山易改,察性難移。你是華興會的副會長,對於長沙起事失敗有何看法?”
宋教仁:“第一,失敗是常事,且不說秦末的項羽、劉邦,明朝的朱元璋,就說時下鼎鼎大名的孫中山先生吧,他自打成立興中會以來,十多年了,不也是一敗再敗嘛!第二,失敗是成功之母,因此,雖說長沙起義失敗了,但我依然堅信清朝必亡,古老的祖國也會浴火重生!”
黃興:“可這浴火重生的革命之路在何方呢?”
宋教仁沉沉地歎了口氣,遂又微微地搖了搖頭。
這時,船頭傳來吵架聲。
黃興側耳細聽:“不好!陳天華又和人吵架了。客輪船頭外傍晚”
仲清厲聲質問:“是誰叫你讀反叛朝廷的《警世鍾》的?”
陳天華:“是我的良心!”
仲清陰險地笑了:“良心?”
陳天華:“對!”
仲清:“好啊,你這叫不打自招。”
陳天華:“一點不錯!”
仲清:“好!”他轉身向英國船警一揮手,“快來抓革命黨啊!”
陳天華怒起,重重地打了仲清一記耳光:“我先打你這個認賊作父的二毛子,保皇黨!”
仲清雙手捂著臉驚呼:“抓革命黨啊!抓革命黨啊……”
兩個英國船警走來,不無蔑視地笑了。
乘船的旅客聞聲走出船艙,好奇地圍攏過來。
陳天華背靠著船舷,伸出雙手,做出格鬥的架勢。
英國船警走到近前,一邊舉起雙手模仿投降的樣子一邊說道:“舉起你的雙手,跟我們走!”
陳天華依然做著格鬥的架勢,低沉地說:“想得美!你陳爺爺永遠不會向你們這些洋鬼子、二毛子投降的!”
這時,圍觀的乘客驚恐地看著。
英國船警怒色滿麵地伸出雙拳,向陳天華擊去。
陳天華閃身躲過,順手打了英國船警一拳。
由此,陳天華與英國船警交手、開打。
仲清捂著臉歇斯底裏地大叫:“打!狠狠地打……”
圍觀的乘客就像是看熱鬧的,個個發出不同的叫喊聲。
陳天華力不如人,被英國船警打倒。
英國船警俯身按住陳天華,十分得意地大笑。
仲清捂著臉大聲呼喊:“把他捆起來,別讓他跑了!”
一聲大吼傳來:“住手!”
英國船警、圍觀的乘客、仲清、陳天華等循聲望去。
黃興、宋教仁擠進圍觀的人群,站在前麵,怒視按住陳天華的英國船警,用英語命令道:“把我的學生放了!”
英國船警愕然,不知所措。
仲清走到跟前操著日語問道:“你是幹什麼的?”
黃興操著日語熟練地說道:“我是日本東京弘文學院的教授,前來武漢訪友!”
仲清一怔,操著日語說道:“啊,你是日本人?”
黃興不屑地哼了一聲。
仲清指著業已站起的陳天華:“他是你的什麼人?”
黃興操著日語說道:“用你們中國人的話說,學生!”
仲清一怔:“學生……”遂又厲聲問道,“那他為什麼會朗讀反判大清國的書文?”
黃興嚴厲地:“這是你們中國人應該問的嗎?”
仲清懾懦地:“這……不是我們中國人該問的。”
黃興走過去,抓住陳天華的手操著日語說道:“受委屈了,回船艙去吧!”他轉身對英國船警點了點頭,操著英語說:“對不起,一場誤會!”遂大步走去。
乘船的旅客好奇地看著黃興、宋教仁和陳天華走去。
英國船警大聲命令:“散去,散去!都回船艙去……”
乘船的旅客相繼散去,走回不同的船艙。
仲清微微地搖頭自語:“不對啊……”
頭等船艙 內夜
昏暗的燈光,映出一張長方形的小桌,上麵擺著簡單的菜肴,還有一壇白酒。
陳天華喝得有三分醉了,他端著酒壇一邊倒酒一邊憤怒地說:“今天的事情,使我再次明白了一個道理,比洋鬼子、二毛子更可怕的是那麼多老百姓的愚昧、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