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向黑暗中揮去一拳:“自私的美國和日本一樣,他們看到了袁世凱的身上有更多的油水可榨取!”
陳粹芬:“先生打算怎麼辦呢?”
孫中山:“去歐洲,看看英國、法國會不會和美國、日本一個樣。”他沉吟片時,“阿芬,還要告訴黃興,武漢的新軍是孫武、蔣栩武他們搞起來的,一定要以大局為重。”
長江“海籌號”巡洋艦甲板上外夜
迷漫著硝煙的夜空依然傳來零星的槍炮聲。
身著戎裝的黃鍾瑛手扶船舷,無比憤慨地眺望化為火海的漢口商市。
疊印字幕巡洋艦海籌號管帶黃鍾瑛
這時,從甲板上走來三位年輕的軍官,他們行過軍禮,硬咽地叫了一聲:“黃管帶!”
黃鍾瑛轉過身來,低沉地問道:“何渭生,你這位正電官為什麼不堅守譯電崗位,帶著海深艦的正電官張擇伯、‘海容艦’的正電官金琢章來見我呢?”
何渭生指著對岸的大火,憤怒地質問:“黃管帶,要是我們的眷屬、財產在漢口,您將作何感想呢?”
張澤伯:“黃管帶,請問這大火燒死的人民是不是我們的同胞?這大火燒毀的財產是不是百姓的血汗?”
金琢章:“黃管帶,我真的求求您了,不要再下令向我們的同胞開炮了!”
黃鍾瑛低沉地:“你們說該怎麼辦呢?”
何渭生:“中山先生在國外發表講話,希望所有海軍艦艇立即停止攻擊,迅速站在革命軍一邊,為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立戰功。”
黃鍾瑛將信將疑地:“中山先生都講話了?”
張擇伯:“對!我們從外國通訊社的電訊中還聽到,中山先生還特別提到黃管帶您呢!”
金琢章:“他說黃先生祖上有一位賢人叫黃幹,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女婿,當年在安慶抵禦元軍南犯立下赫赫戰功。他希望您向祖上學習,做一位催生共和的海軍英雄!”
黃鍾瑛感動地:“謝謝中山先生……”
“您說怎麼辦吧?”
黃鍾瑛:“請轉告有關的官兵:如今山河破碎,生靈塗炭。我們是漢族人民,自當效忠民國。現在時機已到,不可錯過。諸位要有誌革命,以求複興中華,一定要鏟除惡習,決不可損害軍人的名譽。”
“是!”
黃鍾瑛:“第一步,我竭力勸說薩鎮冰提督下令,撤出戰鬥東下。第二步,你們要緊密聯係官兵,侯機起義。”
“是!”
武昌長江岸邊外夜
長江岸邊散布著警衛士兵,監視著來往的人員。
黃興、黎元洪駐足岸邊,望著熊熊的大火低聲交談。
黃興:“薩鎮冰的艦隊為什麼突然撤圍,順江東下呢?”
黎無洪:“我曾給恩師薩鎮冰將軍寫過兩封信,勸他順應潮流,率艦隊起義。我雖然未曾收到他的回信,估計這兩封信會起到一定作用的。”
黃興:“這會減輕未來漢陽保衛戰的壓力。黎都督,他們在做些什麼呢?”
黎元洪:“他們根據你對漢口失守的教訓,會商漢陽保衛戰的作戰方案。我明確向你表示:擁護你指揮一切。”
黃興:“黎都督,我來武漢不要名,不爭地位,隻有一個目的:為保衛武漢盡綿薄之力。”
湖北軍政府會議室 內夜
宋教仁:“今天晚上召開一個特別的會議,為的是解決政令、軍令統一,明確黃興和黎元洪二位的關係。下邊,誰先發言?”
田桐:“我先說!黃興同誌是中山先生委托在香港的總理。換言之,他是代表革命黨的。鑒於黎元洪已經就任湖北都督之職,我提議推舉黃興同誌為湖南、湖北的大都督,或稱南方總司令。一句話,要放在黎元洪之上。”
蔣翎武:“我讚成!這不僅指揮關係明確,而且也便於統帥即將到來的各省聯軍。”
楊玉鵬:“更為重要的是,黃興同誌還可指揮江南諸省即將獨立或起義的革命軍。”
孫武:“我反對!”
劉公:“我也不讚成!”
吳兆麟:“我堅決反對!”
會議雙方旗幟鮮明,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宋教仁:“那你們說說反對的理由嘛!”
吳兆麟:“鑒於黎都督不是革命黨同誌,但在湖北軍界資深望重,一旦將他的地位變動,一定會引起中外懷疑黨人爭權奪利,不秉大公。”
劉公:“黃同誌為革命巨子,海內皆知,此次來鄂,大眾熱誠愛戴,乘此在湖北建立基礎功業,來日革命成功選舉總統,自然天下歸心,豈在區區都督虛名可較[”
孫武:“黃興到鄂以後,已經接任總司令,並由黎都督發表命令,這說明黃興已在黎都督之下。一旦黃駕而反轉節製黎都督,必有人為黎鳴不平,或引起內爭。”
張振武:“更為嚴重的是,清軍時有間諜,找尋我軍間隙。因此,不要以黃代黎而授敵一柄!簡之,根據湖北目前情況,黃興隻能放在黎都督之下!”
楊玉鵬:“我堅決反對上述諸同誌的意見!”
孫武:“我也堅決反對你們的意見!”
宋教仁:“好了,不要爭了!此事不過征求大眾意見,絕無成見。由於黃興同誌革命多年,聲望卓著,同誌們推為領袖,隻想借以號召,使革命迅速成功。既然多數同誌反對,即可取消前所主張。”
譚人鳳:“為了指揮即將開始的漢陽保衛戰,我提議黃興為戰時總司令,李書城為參謀部長。有意見嗎?”
“沒有!”
田桐:“為了樹立黃興同誌的指揮威信,我提議:像當年劉邦拜韓信為帥的樣子,舉行隆重的登台拜將!”
武昌閱馬廠外 日
鼓樂喧天,軍號齊鳴,遠近的禮炮響個不停。
鏡頭緩緩搖出:
閱馬廠中央搭起一座威武雄壯的拜將台;
拜將台的四角樹立著十八顆星的軍旗,隨著勁吹的秋風獵獵作響;
拜將台正中央樹著大旗一麵,_L繡“戰時總司令黃”六個大字。
拜將台前站立著各機關、團體、革命軍,他們高舉著戰旗列隊肅立。
黎元洪著戎裝革履,偕同各軍政機關要員拾級登上拜將台,分別站在“戰時總司令黃”大旗兩邊。
譚人鳳走到拜將台前,伸手示意靜聲。
鼓樂聲、鞭炮聲以及嘈雜的人聲漸漸平息下來。
譚人鳳:“現在,登壇拜將儀式開始!下邊,請黎元洪都督講話!”
台下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黎元洪走到拜將台前,行軍禮,大聲地講道:“本都督代表中華民國四萬萬同胞及全國軍界袍澤,特拜黃君興為戰時總司令,於本日此時就職,率我軍民,推倒滿清惡劣專製政府,光複漢族,建立良善真正共和,共謀人民福利。我將士當誠心悅服,聽其指揮,策其群力,驅除糙虜,以衛國家,中華民國幸甚,同胞幸甚!”
全場響起暴風驟雨般的掌聲。
譚人鳳:“下邊,請黃興將軍登壇受職!”
黃興身著戎裝,肩扛上將軍階,邁著軍人的步伐,登上拜將台,向著“戰時總司令黃”大旗行軍禮,然後走到黎元洪麵前,行軍禮。
黎元洪把象征權力的關防、聘狀、令箭等物親自交於黃興的手中。
譚人鳳:“下邊,請戰時總司令黃興將軍發表講演!”
拜將台下發出驚天動地的歡呼聲。
黃興:“此次革命,是為推翻帝製,建立共和政府……今日既承黎都督與諸同誌舉兄弟為戰時總司令,為國盡瘁,亦屬義不容辭。但是,軍人打仗,第一要服從命令,第二要同心協力。自今而後,對於作戰,徜不服從軍令及臨陣怯敵者,即以軍法從事。尚望大眾努力,前途為要!”
拜將台下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譚人鳳:“下邊,閱兵開始!”
軍樂隊奏響閱兵進行曲,同時疊化:
黃興騎著白色駿馬,手握指揮刀,十分威嚴地檢閱拜將台下的革命軍;
黃興站在船頭,身後插著“戰時總司令黃”的大旗,李書城、蔡濟民等分站兩邊,向著江對岸的漢陽駛去;
昭忠祠門前,高高插著“戰時總司令黃”的大旗,迎著朔風飄揚……
孝感袁世凱臨時客廳 內 夜
袁世凱躺在竹椅上,微閉雙眼,聽袁克定彙報。
袁克定:“父親,朝廷己下罪己詔,並決定實行立憲之後,又於十一月一日準奕助內閣辭職,授父親為內閣總理大臣,著即來京組織完全內閣,仍節製調遣派赴湖北陸海各軍及長江水師。”
袁世凱:“攝政王載洋有何變化嗎?”
袁克定:“沒有!”
袁世凱:“他們的搖錢樹盛宣懷呢?”
袁克定:“據趙秉鈞大人來電說,盛宣懷已經逃到天津租界當寓公去了。”
袁世凱冷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袁克定:“父親何時回北京組閣?”
袁世凱看了看手表:“等馮國璋到來之後再定!”
孝感袁世凱臨時指揮部 內 夜
袁世凱手裏拿著一遝報紙在室內踱步。
馮國璋誌得意滿地走進:“報告!第一軍統帥馮國璋前來為弟兄們請賞!”
袁世凱嚴肅地質問:“你馮國璋有什麼功勞要為弟兄們請賞啊?”
馮國璋一怔:“我指揮弟兄們一夜火攻,就把黃興他們趕到長江南岸去了!”
袁世凱把報紙往馮國璋身上一摔:“你看看中外報紙吧,他們是如何抨擊你在漢口演出的火燒連城的!”
馮國璋如遭當頭棒喝,不知所措。
袁世凱:“中外都罵我用了一介武夫,搜盡各店鋪的洋油,沿途縱火,焚燒一段,前進一段。大火從欲生路花樓街開始,向四麵八方擴散,十裏繁華的長街化成一片焦土!”
馮國璋低頭不服地:“您說怎麼辦吧?”
袁世凱:“一,要敢於承擔全部責任;二,不要擅自決定進攻漢陽,一定要等我回到北京完成組閣之後再說。”
馮國璋有情緒地:“放心,我任何時候都是聽您的!”
這時,袁克定手持電報慌忙走進:“父親,大事不好了,第六鎮統製吳祿貞,與駐紮在灤州的第二十鎮統製張紹曾聯合通電,強烈要求清廷立憲,否則將直搗北京。”
袁世凱整著眉頭:“還有吧?”
袁克定:“還有,吳祿貞為抗議縱火焚燒漢口,不僅斷然截留運往湖北的軍火,而且還要求清廷下令停戰,嚴懲焚燒漢口的軍官。”
袁世凱接過電文用心審閱,遂整眉不語。
馮國璋焦急地:“袁大人!立即密電段棋瑞,命他出其不意出重兵,把吳祿貞消滅在石家莊一帶。”
袁世凱:“匹夫之勇!”他沉吟片時,惡狠狠地,“克定,要以父之計而行,讓吳祿貞死都不知是誰殺死他的!”
定格疊印字幕:
第三十一集終
作者注:
袁世凱到達孝感之後,是用電報向馮國璋下達作戰命令。為戲劇發展需要,改為袁世凱當麵向馮國璋下達火燒漢口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