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篇(2 / 2)

幼子改名馬興,舉家遷往幽州,一麵繼續經商,暗中繼續資本,一麵開始謀劃收複燕雲十六城的計劃。斯時匈奴已經強盛,得燕雲十六城後,更是如虎添翼,雖與大周議和,仍不時南下劫掠。馬興居於其境,屢見匈奴行凶,苦於手無縛雞之力,隻能暗自生氣,卻也更堅定了其心誌。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馬興立誌收複舊地,但終其一生,也未能完成,遂傳誌其子,事不成,又傳其孫。如此匆匆百年,西元七百七十八年,大周曆經七百多年風雨,傳到了徽帝的手中。其時匈奴已見頹勢,東北慎戈族勇而善戰,開始擴張屬於自己的勢力,漸有燎原之勢。匈奴懼慎戈坐大,威脅其漠北霸主的地位,發兵擊之。慎戈雖處劣勢,卻越戰越勇,多次取得勝利,卻無法擊敗匈奴,隻得向其稱臣納貢。匈奴派官管理,官吏自恃官威,時常欺辱慎戈民眾,使得矛盾更加尖銳,隻等那最後的一粒火星,便能燃起衝天大火。

馬家至馬植時,經過百餘年努力,儼然已是幽州大戶,掌管多種生意,家中財產富可敵國。一年三月春分,馬植攜義弟蕭允,並隨從數十人,至幽州郊外打獵,遇匈奴兵劫掠大周邊民,匈奴兵見馬植衣著光鮮,隨從所乘馬匹精良,遂起歹心,欲向前行凶,為酋首霍心製止。歸途中,蕭允詢問馬植怎會識得霍心,勾起馬植往事,講述了昔年大周割讓燕雲十六城的事。回到營地,馬植找來蕭允,向其表明身份,得到蕭允鼎力相助。兩人籌劃數月,卻是有餉無兵無將。馬植一怒之下,將自己關於屋中,麵對著地圖,苦思三天三夜,終於悟出一條千古奇計。

徽帝十六年,樞密使管橦出使匈奴,馬植夤夜往見,獻“連接慎戈,合滅匈奴”之策。管橦如獲至寶,歸朝後,急忙覲見徽帝,獻策曰:“慎戈恨匈奴入骨,若遣使自登州渡海,至遼東結好慎戈,約同夾攻匈奴,燕雲舊地可複也。”徽帝聞言大喜,知是馬植獻計,賜姓周,任直龍圖閣,加佑文殿修撰。馬植拿出錢財培植慎戈勢力,經過多年努力,終於與慎戈首領阿古達達成約定,一同舉兵攻打匈奴。徽帝加其為光祿大夫。

徽帝二十二年,阿古達乘夜攻下達魯古城,正式舉兵討伐匈奴。一個月後,阿古達攻克龍城,自立為皇帝,國號為“慎戈”。匈奴帝天禧大怒,親領二十萬大軍逃之,被阿古達乘夜偷襲,全軍混亂,互相踐踏,死傷無數,天禧僅以身免。阿古達分兵出擊,不出數月,克永昌,京東各州為其據有。

徽帝二十七年,按照與慎戈的約定,管橦統率大軍二十萬,北上攻打燕京。管橦信心滿滿,不料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周二十萬兵馬,養精蓄銳數年,臨陣卻被匈奴殘軍打的大敗,將士狼奔豸突,沿途自相踐踏,死者不可計數,遺失之銀絹、錢糧、軍械更是曆年積攢之總和,經此一役,國庫為之一空。阿古達見周軍不濟,乃進兵收取燕京,橫掃幽、涿、薊等城。管橦遣使接受,阿古達不與相見,率軍蔑笑而去。

徽帝三十年,慎戈軍俘獲匈奴帝天禧,立國數百年之匈奴滅國,全境為慎戈占領,阿古達之名,威震天下。

徽帝三十年冬,慎戈突然分兵兩路南下,西路由左副元帥顏中寒統率,自西京攻太原;東路由南京路都統顏望統率,自南京而下,攻燕山府。西路軍輕取朔、武、代等城,如入無人之境,繼而圍攻太原。東路軍進抵燕山府,守將郭藥師以城降,顏望遂以藥師為向導,移軍直撲東京。敗績如雪片般飛入洛陽,大周朝野震驚,上下一片嘩然,徽帝大驚失色,遷怒與馬植,將之貶至萊州。

徽帝三十四年,慎戈軍擊敗各路勤王周軍,一舉攻入洛陽,徽帝攜皇後自焚於皇城,太子於亂軍中失蹤。

三個月後,顏中韓、顏望率大軍班師,攜大周宗室、後妃、文武大臣、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並各類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等北還。立國八百一十二年之大周王朝,至此滅亡。

馬植聞知京都淪陷,徽帝與皇後殉國,驚的當場吐血。而後竟以風燭殘年之軀攀上千丈高峰,麵向京都洛陽,不吃不喝不休息,掛孝大哭了三天三夜,在鬱鬱不得誌中,飲恨而去……

師道以忠孝立家,遺命後世子孫,定要恢複燕雲舊地,前後曆三百年,由馬植完成夙願,卻又因此引來兵禍,致使大周滅國,徽帝與皇後殉難,若是地下有知,卻不知作何感想?馬植飲恨而終,與曆代先祖相見,可有麵目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