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橘
又名金棗、棗橘、金彈、盧橘。金橘含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胡蘿卜素,還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粗纖維和金柑苷、揮發油等,其中80%的維生素c存在於果皮中。金橘所含的維生素c和金柑苷能強化毛細血管。常食金橘可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金橘要連皮吃,因為皮比肉好吃。除鮮食外,還可以泡茶飲用。用金橘加工食品中,金橘餅最受歡迎。
杏
又名杏實、甜梅。杏果中含維生素a原豐富,在果品中僅次於芒果,礦物質鈣、磷的含量也很可觀。杏仁的營養比杏肉還豐富,杏的藥用價值主要在杏仁。南太平洋上的斐濟是現今世界上沒有癌症的國家,據科學家分析,這與斐濟人喜歡吃杏有關,因為杏中的維生素a原、維生素c、兒茶酚、黃酮類物質以及杏仁中的苦杏仁苷等都有直接或間接防癌、滅癌的功效。杏不僅供鮮食,還可以製成杏脯、杏幹、杏醬、杏汁、杏罐頭等等。
梨子
又名快果、玉乳、蜜父、百果之宗。梨含有蘋果酸、檸檬酸、果糖、蔗糖、葡萄糖、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其醫療價值很大。梨中的維生素、糖有較好的保肝、養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常吃梨對防治高血壓、心髒病引起的頭昏目眩、心悸耳鳴及肺結核、急性氣管炎大有裨益。梨還對咽喉有保養作用。梨大都是鮮食的,也可煮熟吃,稱“熱冬果”。民間常采用煮、蒸、冰糖燉等方式吃梨,對人身體更為有益。梨還可製成梨幹、梨醬、梨膏、梨汁、梨罐頭等。
桃子
又名波斯果、仙桃、壽桃、王母桃等。桃含有豐富的營養,尤其是鐵含量較多,為蘋果和梨的4~6倍。對小兒和婦女缺鐵性貧血有輔助治療作用。桃子含鉀較多,含鈉很少,可利尿消腫。桃子含有多種有機酸和纖維素,可增加胃腸蠕動,從而增進食欲,有利於消化。桃,既可鮮食,也可以製成桃脯、桃醬、罐頭等食品。
土豆又名馬鈴薯、山藥蛋、洋芋。土豆中所含的營養成分比較全麵,富含碳水化合物,占15.5%,高於山藥,大部分是優質澱粉,可代替主食;其蛋白質也很豐富,占2.3%,高於普通蔬菜。
食譜土豆具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強身益腎、活血消腫等功效,主治消化道潰瘍,便秘,皮膚濕疹等症。歐洲人特別是德國、西班牙人愛將土豆作為主食。我國的北方特別是東北地區,人們也喜歡在冬季貯存土豆作為主副食品。土豆的吃法很多,可煮、蒸、煎、炸、炒等等。
玉米
又名珍珠米、玉蜀黍、棒子、苞米。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明,玉米的營養價值很高,其所含的氨基酸已分析出10種,且數量充足,比例適當。玉米顆粒中所含的鎂元素、玉米胚芽中所含的天然維生素e都具有保健作用。玉米中還含有一種抗癌因子——穀胱甘肽,它能與某些致癌物結合,使之失去致癌性。玉米中含有較多的纖維素,有潤腸通便之功。常食玉米好處多多。玉米的食用方法也很多,可直接蒸、煮、炸、烤等。
小米
又名粟米、黃粟、秈粟。每100克小米含澱粉72~76克,而澱粉的被消化吸收率高達99.4%;蛋白質為83.4%;脂肪為90.8%,是糧食中最高的。與大米相比,小米的維生素b高1.5倍、維生素b2高l倍、粗纖維高2~7倍。此外,小米還含有煙酸及維生素a原。小米具有滋養腎氣、健脾胃、補虛損、開腸胃、養心安神、除熱解毒等作用,適用於脾胃虛熱、反胃嘔吐、腹瀉、產後及病後體虛者食用,煮粥最好。中醫認為,小米粥上麵浮的一層細膩的黏稠物,形如油膏,俗稱“米油”,營養價值極為豐富。被譽為“代參湯”。
花生
又名長生果、落花生、果仁、萬壽果、幹果之王。花生仁中含蛋白質高達26%左右,相當於小麥的2倍,大米的3倍,而且易於被人體利用,消化係數約為90%,是理想的高蛋白食品;它還含有豐富的脂肪,含量達40%,大部分為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和使肌膚潤潔細膩之作用;花生中含有多種氨基酸,是人體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的基礎物質。美國科學家發現,經常食用花生的人其心髒病發病率低於很少食用花生的人群。花生具有潤肺、和胃等功效,主治燥咳、反胃、腳氣、乳婦奶少,適用於脾虛少食、消瘦乏力、產後血不足、肺虛久咳、腸燥便秘等患者。
生薑又名川薑、白薑、均薑。薑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鐵元素含量豐富,每100克生薑有7毫克鐵質,是一般蔬菜數倍乃至數十倍,比菠菜的鐵含量還高。薑有多種揮發油成分,有助於消化。薑還有治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功效,主治外感風寒、風寒咳嗽、腹痛腹瀉等病症。薑是做菜的主要調料之一,不論葷菜、素菜,薑以它的辛辣芳香和祛腥除膻的功能而受到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