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說:“上次打敗齊軍後,齊國表示願意服事吳國;”現在齊國不來朝聘,我正要向它問罪。隻是我聽說南麵的越國正在訓練軍隊,有侵犯吳國的野心。為了消除後顧之憂,我準備先行討伐越國,然後進兵齊國。”
子貢連忙說:“這樣不妥!越國弱而齊國強。征伐越國。得到的利益小;而縱容齊國,引來的禍患大。您如果畏懼弱小越國而避開強大的齊國,這是不勇;您如果追逐小利而忽視了大患,這是不智;而不智不勇,怎麼能爭霸天下呢?假使大王確實對越國有顧慮,我願意為您去說服越王,讓他親自率領越軍跟隨您北伐齊國。”
夫差十分高興,便命子貢去越國。
越王勾踐聽說孔子的高足子貢要來,親白到都城郊外三十裏處迎接:接到賓館後,勾踐向子貢鞠了一躬,恭敬劉說:“敝國地處荒僻的東海之濱,怎收煩勞先生遠道光臨。”
子貢說:“我是特地前來吊您之渦的。”
勾踐向子貢下拜叩頭說:“我聽說‘禍和福相鄰近’,先生吊我之禍,那末,我的福也就不遠了。不過,請你詳細說一說究竟是什麼事”。
子貢說:“我最近去見吳王,請他救魯伐齊,而吳王懷疑越國將要進攻吳國,所以想先伐越國。如果您並沒有為報仇而攻吳的想法,卻被吳王所懷疑,這說明越國的做法很笨拙;如果您確有報仇伐吳的誌向,卻被吳王所發覺,那越國就危險了。”
勾踐聽後臉色發白,跪在地上問道:“請問先生有什麼辦法可以救我?”
子貢回答:“吳王夫差為人驕傲自大,喜聽別人的吹捧,吳田的太宰伯FM,_。專權而喜進讒言。您隻要送些寶物給他們,再說些他們愛聽的話,以博得他們的歡心;然後,您親自率領一支軍隊,跟隨吳王伐齊,這樣就可以消除他的後顧之優,從而也消除了他對您的懷疑。吳、齊交戰,假使吳軍戰敗,吳國的力量從此削弱,您也就不必再怕它了;假使吳軍戰勝,吳王一定會進而和強大的晉國爭霸,這樣一來,吳國後方就出現空隙,越國就有隙可乘了。”
勾踐再次拜謝說:“這是上天派遣先生來指教我。我怎麼不聽從先生的教誨呢!”
子貢回到吳國,告訴吳王:越國即將派遣使臣來吳。
果然,過了幾天,越王派大夫文種向吳王貢獻寶劍、精甲等禮物,並表示越王勾踐將親率三千軍士隨吳王伐齊。
吳下非常高興,把子貢從賓館召來,問他:“勾踐此人果然有信義,願意親自率領軍隊隨我伐齊。先生認為怎樣?”
子貢答道:“讓一國之君跟著奔波,似乎太過分了!不如準許越軍參加伐齊而辭謝越王。”
吳王表示同意。
於是,子貢離別吳國,又匆忙趕往晉國,對晉定公說:“我聽說“沒有遠慮的人,必定有近憂。”現在吳軍正要伐齊,如果吳軍取勝,吳王一定會來和您爭霸,請您早作準備。”
晉定公說:“多謝指教。”
等子貢回到魯國,吳軍已打敗齊軍。不久,吳王果然又親率大軍北上,和晉侯爭奪諸侯盟主的地位。越王勾踐乘吳國國內空虛,率領越軍攻占吳國都城。從此,吳國一服不振。
這樣,子貢經過一番遊說,使魯國既免遭齊軍的攻伐,又免受吳國的挾製。
評議:
子貢不愧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不但學識淵博、才智過人,而且富有計謀和口才。本著一腔愛國熱忱,為了拯救弱小的父母之邦,使其免遭刀兵之災,他不辭辛勞千裏奔波於南北各國之間,施展超群的智謀和辯才,使有關各國的君主或相國均聽從其意見,從而使魯國不僅免遭強鄰齊國侵略,而且也擺脫了另一個強國吳國的挾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