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中,有很多人都是“沒有任何借口”這一理念最完美的執行者和詮釋者。阿爾伯特·哈伯德《把信送給加西亞》一書中的主人公羅文就是這樣的人。當羅文接到送信的任務時,他深知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深知執行這項任務的過程中有太多不可預測的艱難險阻,他完全可以編造出一千種理由、一萬個借口,來推諉或逃避,讓自己遠離危險,但他沒有找任何借口。羅文心裏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盡快把信送給加西亞將軍,完成總統交給他的神聖使命。
那些最受企業和組織歡迎的優秀員工總是遵循這樣一個工作原則,那就是第一時間執行領導的決策,永遠不為自己找借口。
無論什麼工作,都需要這種不找任何借口去執行的人。對個人而言,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不要用任何借口為自己開脫或搪塞,完美的執行是不需要借口的。
一個受企業歡迎的人,必然是一個有執行力的人。一位著名企業家曾經這樣說過:“我最不喜歡的員工就是,他們對於我分派下去的很多事,往往隻會說‘行,知道了’,但是根本沒有去執行,或者結果與我的預期南轅北轍。”
阿爾伯特·哈伯德在《把信送給加西亞》一書中說到這樣一個試驗:一個主管坐在辦公室裏——周圍有6名職員。他把其中一名叫來,對他說:“請幫我查一查百科全書,把克裏吉奧的生平做成一篇摘錄。”
那個職員會靜靜地說:“好的,先生。”
然後他就會去執行嗎?
哈伯德認為他絕不會去執行,而是會滿臉狐疑地提出一個或數個問題:
“他是誰呀?”
“他過世了嗎?”
“哪套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放在哪兒?”
“為什麼不叫查理去做呢?”
“急不急?”
“你為什麼要查他?”
哈伯德說:我敢以十比一的賭注跟你打賭,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問題,解釋了怎麼樣去查那個資料,以及你為什麼要查的理由之後,那個職員會走開,去找另外一個職員幫助他查克裏吉奧的資料,然後,會再回來對你說:“根本查不到克裏吉奧這個人。”這就是如今所有企業和組織執行力不到位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如果碰到這種小小不言的情況,一般剛上任不久的新主管都會這樣無奈地說:“算啦!我自己做吧。”但如果碰到需要必須大家協力才能完成的任務時,就有可能出現執行難的問題。
借口是提升執行力的絆腳石。借口無處不在,隻要你去找,就能為不執行找出一大堆的借口。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差不多每天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
“為什麼要我去做這件事?為什麼不叫××去?”
“這件事很麻煩,我做不了,你能不能安排別人去做?”
“這方麵的事,我以前沒涉及過,恐怕做不好。”
“我這幾天感冒了,身體很不舒服,你找別人去做吧。”
“我現在手頭忙,沒有精力做這件事。”
“對不起,我沒辦法做到這一點。”
“這項工作的難度太大了!”
上麵這些聲音都是不能落實工作的借口。雖然聽上去“合情合理”,但無論措辭多麼冠冕堂皇,借口就是借口。可以說找借口是世界上最容易辦到的事情之一,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就總能找到理由。
說到底,這是在為推諉工作、推卸責任找借口。這反映出一個員工職業道德的缺乏和執行力的薄弱。
當我們不願意去做某一件事,但又不能直接拒絕時,就會尋找許多借口。
借口是執行的大敵。要想成為最優秀的執行者,無論接到什麼任務,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如何做成這件事,這樣你想的就是方法;如果老想這件事在執行中會有困難,那你想的就是借口。陳克是公司裏的一位老員工了,以前專門負責跑業務,深得上司的器重。有一次,他手裏的一筆業務讓別人捷足先登搶走了,給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事後,他很合情合理地解釋了失去這筆業務的原因——因為他的腿傷發作,比競爭對手遲到了半個鍾頭。以後,每當公司要他出去聯係有點棘手的業務時,他總是以腿不行,不能勝任這項工作為借口而推諉。他的腿傷是怎麼來的呢?是一次酒後摔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