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本來是一件有益的事情,競爭應該是公平的。采取一些卑鄙的、不道德的手段,那就是一種畸形的競爭了,自然不會有好結果。
職場競爭的最高境界不是你輸我贏,而是合作共贏,隻有共贏才是真正的贏。一個職業人,進入職場伊始,就應當力求這樣的結果。互利互惠才能共贏,這是與競爭對手尋求共同利益的最好辦法。
在新時代的職場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競爭。適當的競爭能夠促使一個人快速成長,也能促進一個人各方麵不斷成熟起來。有了競爭對手,不是整天要盤算著如何打擊對方,而是從共贏和合作的角度,去追求攜手共贏。江儀在競爭記者部主任一職時敗給了競爭對手蘇樂,心裏很不是滋味,擔心自己以後沒有好日子過,就想調離記者部去做專職編輯,可又不甘心放下風雲浪尖般的記者生涯。正在猶豫不決之間,忽然得到一項重要任務:負責一個重大選題的采訪,並被任命為首席記者。
這就是記者部主任蘇樂對待同事兼競爭對手的策略:“如果我不任命她為首席記者,不委以重任,部門裏就會形成以她和我為中心的兩個幫派。有了這樣一個對峙的小團體,工作還怎麼開展?我的目標是讓這個部門做得更出色,取得更大的成績,而不是打擊我的對手。隻有讓這個部門的人同心協力,我才能做得更好,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所以我盡量對江儀委以重任,給她一些重大且富有挑戰性的采訪任務,讓她有受器重的感覺。何況她還是整個部門裏最有實力的記者,工作能力很強,又有威望,處理得好,會成為我最得力的助手。”
果然,很快江儀就對蘇樂心服口服,忠心輔助蘇樂,辦公室裏的向心力大大增強,蘇樂也因此在事業上如魚得水。事物是相互消長、互為因果的。人們常因輔助別人而造就自己,又因別人的造就而改變自己。在這種改變中,你如果不讓別人贏,可能也會輸掉自己。
職場競爭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對我們每個在職場打拚的人來說,共贏意識很重要。共贏的目標不是單贏,而是在追求共同利益的過程中,強調與競爭對手的合作,共同促進目標更快更好實現。所以這種競爭是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相互配合、同心協力,最終取得共贏的結果。
1.你是以什麼樣的心態麵對你的競爭對手的?你追求的是單贏,還是合作共贏?
2.看了文中的故事,你有什麼收獲?
打造團隊協作精神,才有“1+1>2”的可能
在現代社會,越來越細的分工使得協作成為工作的必要形式。有效的合作,必定會產生1+1>2的倍增效果。據統計,諾貝爾獲獎項目中,因協作獲獎的占2/3以上。在諾貝爾獎設立的前25年,合作獎占41%,而現在則躍居80%。
曾經看到過一個“動物拉車”的寓言:天鵝、梭子魚和蝦,不知什麼時候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它們發現路上有一輛裝滿好東西的貨車,他們決定一起拉走。於是大家趕忙套上繩索,使勁拉。結果大家拚盡全力,也沒拉動車,按常理以他們共同的力量拉動車一點問題都沒有,那為什麼沒拉動呢?
原來,天鵝是拚了命地朝天上拉,弓著腰的大蝦是向後拖,而梭子魚是朝著池塘的方向拉。究竟誰對誰錯?反正,他們都使勁了。從團隊角度來說,步調一致才能取得勝利。團隊合作中,首先要解決的是“步調一致”的問題,像“動物拉車”寓言描述的那種狀況發生在團隊身上,必將使得團隊一事無成。
任何人、任何事,都是相互聯係,無法獨立存在的。工作也一樣,需要大家的相互協作與配合。一個團隊要有超強的執行力,首要條件就是達成共識,同步協調,隻有方向一致,才能產生最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