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業績:一流員工敢於用業績說話(1)(1 / 3)

企業靠業績生存和發展,員工靠業績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對於任何企業或個體來說,“業績就是硬道理”,業績是檢驗優劣的標準,是證明能力和價值的尺度。一個企業或一個人是否優秀,關鍵要看他所創造的業績。因為,隻有業績才能為企業和個人贏得更好的發展。

所謂業績,是指員工工作中取得的成績、成就,是員工履行崗位責任的成果,是員工一定時間內工作目標的實現程度。一個員工在具體崗位上做出與之相稱的工作業績是崗位職責的起碼要求。業績作為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檢驗著員工的工作能力。

業績是企業盈利的源泉,是決定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業績是一個企業的生命,企業必須依靠利潤才能維持正常運轉,而利潤的獲得則需要依靠員工所創造的業績。沒有業績,企業將無法生存。其實,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業績的競爭。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前首席執行官傑克·韋爾奇曾提出“生存第一、絕對競爭”的觀點,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市場的真諦。市場的邏輯就是一切憑業績說話,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用優異的業績來保持強大的競爭力,否則,等待企業的將是被淘汰出局的命運。

著名企業戰略專家薑汝祥先生曾在《請給我結果》一書中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美國施樂公司曾經輝煌一時,施樂的輝煌源於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靜電複印技術,因為這項偉大的發明,施樂公司從1962年起,就躋身全球500強企業的行列,成為複印機行業的領軍人物。

但正是這樣一家成功的企業,最後卻被競爭對手無情地甩在身後,論其原因,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當傳統複印機已經不能與電腦等新型辦公設備關聯工作時,施樂還在一門心思地生產傳統複印機產品。而此時,日本的佳能公司已經推出了頗受現代辦公族歡迎的中小型數碼複印機。

一邊,施樂的盈利能力逐漸衰退,新產品的研發也停滯不前;另一邊,佳能不斷努力,推出了迎合市場變化的新產品。數字化時代到來的時候,保守的施樂終於難以生存下去,幾乎麵臨破產倒閉。

2000年,施樂複印機在美國幾乎失去了1/3的市場份額,佳能複印機如願以償地坐上了美國複印機市場的頭把交椅。到了年底,施樂中國公司不得不以5.5億美元的價格將股權轉讓給了日本富士公司。市場競爭激烈無比,市場是無情的。如果企業拿不出自己的業績,即使你曾是業界霸主、龍頭老大,也擺脫不了退出市場、退出舞台的命運。贏得好業績,是一個企業能夠保持優勢生存,締造長青基業的根本保障。放棄了對業績的堅守,就等於放棄了企業生存的底線。

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公司、每一個領導最為關注的,就是一個員工能否帶來出色的業績。因為業績是延續企業生命的動力,如果沒有業績,企業、公司就難以繼續運營下去,甚至破產倒閉。這樣一來,企業與員工共贏就失去了保障。所以,員工要想在一個公司長久立足,就要將自己的利益與企業、公司的利益聯係在一起,就必須創造一流的業績來與企業共享雙贏。否則,你遲早是一枚被棄用的棋子。

我們來看看下麵這個故事:這已經是傑西卡的第三份工作了,她不明白為什麼無論在哪個公司、從事哪一份工作,每到年底考核之後自己都會成為被炒魷魚的那個倒黴蛋。而凱茜、南希和自己學曆相當,並且都是同一批進入公司的,她們現在卻都有了豐厚的業績,而且在新的一年裏都有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回首這一年,自己的成果確實有些惱人,整整一年,傑西卡都沒接到什麼大單,也許這是整個行業都不景氣的緣故吧。可是凱茜的客戶資源卻依然豐富,她似乎整天都忙著和客戶談生意。南希雖然沒有像凱茜一樣豐富的客戶資源,但是她也沒讓自己閑著,她的業務能力一直令傑西卡羨慕不已,即使是最糟糕的去年也有好幾筆大單進賬。

傑西卡找到了業務主管,希望主管再給她一次機會,她覺得主管並不是一個苛刻的人。主管正在辦公室裏看文件,傑西卡敲門之後進去了。剛剛坐下,主管就接聽了一個電話,是公司總部打來的,傑西卡聽到電話的另一端正在向主管下達解聘自己的命令,而主管則竭力向對方證明傑西卡是個不錯的員工,對方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道:“我們也相信她不錯,但是她可能並不適合在我們公司待下去,因為她一直沒有像其他員工一樣用業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我也沒有辦法,她必須離開,因為公司要發展,不能讓任何人拖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