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通用CEO傑夫·伊梅爾特在負責GE醫療係統時,曾經有一年業績不太好。通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後,韋爾奇告訴他說:“我們都很喜歡你,也相信你的能力,但如果明年你的業績還不好,我們就必須采取行動了。”
當時傑夫·伊梅爾特回答道:“如果結果不盡如人意,您不需要親自來辭退我,因為我自己會離開的。”結果,第二年,傑夫·伊梅爾特的業績又重新提高了上去,並且之後的業績越來越突出。GE也給了他相應的回報,他的職位逐級晉升。在GE,這種例子不計其數。
在GE,合格的員工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業績良好,二是價值觀與公司的價值觀相同。
時下許多企業也像GE一樣,把員工業績作為主要的評判標準,實行末位淘汰製。
在這個以業績為主要競爭力的時代,沒有能力改善公司業績,或者不能出色完成本職工作的員工,是沒有資格要求企業給予回饋的,因為這種人恰好是公司打算“去掉”的人。1993年,郭士納就任IBM公司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這是IBM第一次從本公司員工外挑選一個領導人。而郭士納上任之際正是IBM虧損慘重、即將分崩離析之時。
郭士納上任後,他扭虧為盈的措施之一就是裁員。他在一份備忘錄中說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你們中有些人多年效忠公司,到頭來反被宣布為‘冗員’,報刊上也登載了一些業績評分的報道,當然會讓你們傷心憤怒。我深切地感到自己是在要大量裁員的痛苦之時上任的,我知道這對大家都是痛苦的,但大家都知道這也是必要的。”
不解雇政策是IBM企業文化的主要支柱,公司創始人托馬斯沃森認為,這樣可以讓每個員工覺得安全可靠。如今,郭士納裁員卻是動了大手術,辭退了至少35000名員工。
裁員行動結束後,郭士納對留下來的雇員說:“有些人總是抱怨,自己為公司工作多年,薪水太少,職位升遷太慢。你必須拿出點成績讓我看看,得給我創造出最大的效益。現在,你是否能夠繼續留任,就看你的表現了。”
通過一係列的治理整頓和改革,郭士納在短短6年中重塑了IBM的美好形象,使之走上了複興之路。職場中辭退員工是經常見到的事情,有些人已經處變不驚了。但有一個道理我們必須清楚:公司作為一個經營實體,必須靠利潤去維持發展,而要發展便需要公司中的每個員工都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和才智。
通常來說,一個成功老板的背後必定有一群能力卓越、業績突出的員工。老板心中分數很高的職員,也一定是那些業績斐然的員工,當然,他們將獲得豐厚的獎賞,而業績差的員工,則隨時會有被老板解雇的可能。
高業績是好員工的顯著標誌,沒有業績,再聰明的員工也會被淘汰出企業。
有一位房地產銷售總監說:“所有企業的管理者和老板,隻認一樣東西,就是業績。員工希望老板給自己高薪,憑什麼呢?最根本的就要看員工所做的事情,能在市場上產生多大業績。”
不管你在公司的地位如何,不管你長相如何、學曆怎樣,想在公司裏成長、發展,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必須用業績說話。隻要有過人的業績,你就是公司裏最受歡迎的員工。
1.請結合實際,談談你對“業績是檢驗員工的能力標準”這句話的認識和理解。
2.正確理解GE的“活力曲線”績效評價方法。想一想你是A類員工、B類員工,還是C類員工?
3.在公司裏,你是不是“公司打算‘去掉’的人選”?如果是,你打算怎樣改變自己?
與其抱怨待遇差,不如拿業績說話
這是一個業績製勝的時代,企業是員工努力證明自己業績的戰場,證明自己的法則之一就是業績。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用自己的業績說話,用最棒的業績證明自己的優秀。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我們必須勇於接受並且尊重這種現實——在企業和老板心中,最看重的是兩個字——業績。
業績對員工和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業要蒸蒸日上,需要好業績;員工要實現自我價值也需要好業績,沒有業績,一切都免談。員工每天努力地工作,但如果沒有業績,公司不賺錢,又拿什麼給員工發工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