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智慧:做智慧型員工,用聰明頭腦解決工作中的問題(1)(1 / 3)

不僅要勤奮地工作,更要聰明地工作

2005年12月31日,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在搜狐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告誡他的員工:“我們不僅要勤奮地工作,還要聰明地工作。”這是張朝陽給他的員工,也是給我們提出的職場成功新理念。

張朝陽被人們稱為“中國網絡英雄”、“IT業曝光率最高的CEO”。1998年以來,他先後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50位數字英雄”,被《亞洲周刊》選為封麵人物,被《財富》雜誌評選為“全球25位企業新星”,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全球“明日領袖”……

在張朝陽看來,互聯網公司是一個非常好的營銷平台。一件事情做對了可以取得爆炸性的效果,做得不對,白費精力徒勞無功,所以創業者不僅要勤奮地工作,還要非常聰明地工作。

張朝陽會選擇什麼樣的人作為自己的員工,這是大學生們最為關注的話題。張朝陽認為自己擇人的第一要義是聰明,“聰明的好人。”張朝陽總是這樣回答,接著又解釋說,要善良,有品德,又聰明,越是高層的崗位,聰明就越重要。

在傳統的工業時代,愚公移山式的執著,堅韌不拔的精神,是好員工的標準。但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僅有愚公的勤奮執著是遠遠不夠的。

前不久,我參加了一個同學聚會。20年後再聚首,讓人感慨萬千。盡管在同一個班級學習,但每個人的境況卻大不相同,有的成為市一級的領導,有的成為在學術上頗有建樹的知名教授,有的成了資產上億的知名企業家,有的仍在原地踏步,還有的甚至連畢業的時候都不如。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其實,並不是後者不努力,而是他們從來不知道聰明地去工作。他們有幹事的思維,卻缺少幹成事的思維。他們信奉“天才出自勤奮”,卻不知道對一個優秀的人而言,勤奮隻是基本功,聰明才是關鍵。

“努力就能成功”、“努力就能得到名利與財富”,很多人都把“努力”、“勤奮”當作座右銘,因而整天忙忙碌碌,疲於奔命。但這樣工作的效率並不高,他們很少有人能夠成功或者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無論是一個打工者,還是一個老板;無論是藍領階層,還是白領階層,長期以來,都在被一個傳統美德所“束縛”,那就是勤奮努力。

可能有人會發出這樣的感歎:“勤奮努力有錯嗎?”

工作勤奮努力當然沒有錯,但在勤奮努力的基礎上,還需要聰明智慧。這個“聰明”並不是耍什麼小伎倆,而是一種工作的方式方法。

在很多國內企業、單位裏,任勞任怨、加班加點的員工才是好員工。但是惠普這樣的跨國公司卻不提倡員工整天努力拚命地工作,而是提倡員工聰明地工作,希望員工能在工作中開動腦筋,想出更好的辦法去解決問題、完成工作,從而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有一個理發師收了兩個徒弟,出師後,兩人都在鬧市區開了一家理發店。師兄專門為普通男女做一些大眾化發型,每天忙個不停,很快賺了些錢。

而師弟專門為一些愛時髦、有品位的顧客設計了一些獨特的發型。一開始,他前衛、時尚的設計理念並沒有被市場接受,經營也不好。師兄嘲笑師弟說:“生活中,普通人比時尚者多一百倍。”

但是過了幾年,師弟通過努力拚搏,終於成為一個形象設計大師,他賺的錢已多得數不過來。這個故事說明一個人勤奮工作固然重要,但聰明工作更重要,財富來源於智慧,財富的獲得靠的是聰明地工作。

身在職場,我們應時常問問自己:“我是在勤奮地工作還是在聰明地工作?”要知道,任何時候,僅有勤奮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聰明地工作,創造性地工作,後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

勤奮的確是一種優秀的品質,但要想獲得成功,最大化地體現你的人生價值,僅僅勤奮是不夠的。你還要多思考,無論看到什麼,都要多問為什麼,把思考變成自己的習慣,這才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1.問問自己:“我是在勤奮地工作還是在聰明地工作?”

2.為什麼說“聰明工作比勤奮努力工作更重要”?請舉例予以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