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1 / 3)

麻黃附子細辛湯(方見下少陰但欲寐條。)假令得肝脈,其內症滿悶,淋溲便難,轉筋,其尺寸脈俱沉而弦,裏和惡寒,肝經受病,麻黃附子細辛湯內加羌活、防風各三錢。假令得心脈,其內症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噦,其尺寸脈俱沉洪,裏和惡寒,心經受病,於前湯內加黃芩、石膏各三錢。假令得脾脈,其內症腹滿脹,食不消,怠惰嗜臥,其尺寸脈俱沉緩,裏和惡寒,脾經受病,加白術、防已各三錢。假令得肺脈,其內症喘嗽、灑淅寒熱、其尺寸脈俱沉澀,裏和惡寒,肺經受病,加生薑、桂枝各三錢。假令得腎脈,其內症泄瀉、下重、足脛寒而逆,其尺寸脈俱沉,裏和惡寒,此腎經受病,加薑、附各三錢。

以上五症,裏之表也,宜漬形以為汗,皆髒受病也。裏之裏者,下之當急,謂隨髒內症已顯,尺寸脈俱沉而複有裏症,謂小便赤,大便秘澀,或瀉下赤水,或瀉或咳,不能飲食,不惡風寒,發熱引飲,其脈俱沉,按之內實而痛,此謂裏實,宜速下之。麻黃附子細辛湯內去麻黃,隨髒元加藥同煎,分作三服。每下一症,初一服加大黃三錢,邪盡即止。加邪未盡,第二服加大黃二錢。又未盡,第三服加大黃一錢。此先急而後緩,是裏之裏也,宜速下之。

〔雲〕太陽症,非頭痛項強,不可發汗。非身熱惡寒,不可發汗。非脈浮,不可發汗。

〔《活》〕其脈微弱,或尺脈遲者,不可表。其人當汗而衄血者,不可表。壞病者,不可表。婦人經水適來者,不可表。風溫者,不可表。濕溫者,不可表。虛煩者,不可表。病患腹間左右上下有築觸動氣者,不可表。

曾經發汗,若吐若下,若溫病仍不解者,為壞病。脈尺寸俱浮,頭痛身熱,常自汗體重,其息必喘,其形不仁,默默但欲眠者,為風溫。兩脛逆冷,胸腹滿,頭目痛苦,妄言,必多汗者,為濕溫。與傷寒症相似,但不惡寒,身不疼痛,脈不緊者,為虛煩。臍上下左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者,為動氣。

太陽咽幹,鼻衄淋漓,小便不利,皆不當汗。已經發汗,不得重發。如無以上忌症,雖經發汗,邪氣未盡,亦當重發之。當汗不汗則生黃,其症為風寒所傷,陽氣下陷入內,而與寒水上行於經絡之間,本當發汗以徹其邪,醫失汗之,故生黃也,脾主肌肉,四肢寒濕,與內熱相合,故生黃也。不當汗而汗,為蓄血之症,燥火也,當益津液為上,而反汗以亡之,其毒擾陽之極則侵陰也,故燥血蓄於胸中也。當汗而發汗過多,腠理開泄,汗漏不止,故四肢急,難以屈伸也。

〔《雲》〕非陽明之本病,不可下。陽明本病,胃家實故也。非痞滿燥實,不可下。非潮熱發渴,不可下。非罵詈親疏,不可下。非脈沉數,不可下。非棄衣而走,登高而歌,如見鬼狀,不可下。

〔活〕脈浮者,不可下。脈虛者,不可下。惡寒者,不可下。嘔吐者,不可下。不轉矢氣者,不可下。

(轉矢氣者,下泄也。)小便清者,不可下。大便堅,小便數,不可用承氣湯攻之。(乃脾約丸症也。)大便硬,小便少者,未可攻。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不可下。(宜用蜜煎導之。)〔雲〕非往來寒熱者,不可和。非脅肋急痛者,不可和。非胸滿而嘔者,不可和。

〔海〕太陽傳陽明,其中或有下症,陽明症反退而無熱,與不渴,卻顯少陽症,是知可解也。太陽症知可解者,為頭不痛,項不強,肢節不痛,則知表易解也。陽明症知可解者,為無發熱惡熱,則知裏易解也。少陽知可解者,寒熱日不移時而作,邪未退也,若用柴胡而移其時,早移之於晏,晏移之於早,氣移之於血,血移之於氣,是邪無可容之地,知可解也。可解之脈浮而虛,不可解之脈浮而實。浮而虛者隻在表,浮而實者知已在裏也。汗多不解者,轉屬陽明也。傷寒不頭痛,知邪不在經。若頭痛,知邪在經也。

六經傳足傳手經則愈。陽中之陰,水,太陽是也。為三陽之首,能巡經傳,亦能越經傳。陽中之陽,土,陽明是也。陽明為中州之主,主納而不出,如太陽傳至此名曰巡經傳也。陽中之陽,木,少陽是也。上傳陽明,下傳太陰,如太陽傳至此為越經傳。陰中之陰,土,太陰是也。上傳少陽為順,下傳少陰為逆,如傳少陰為上下傳也,如太陽傳太陰為誤下傳也。陰中之陽,火,少陰是也。上傳太陰為順,下傳厥陰為逆。如太陽至此,乃表傳裏也。陰中之陰,木,厥陰是也。上傳少陰為實,再傳太陰為自安。

太陽六傳太陽者,巨陽也,為諸陽之首,膀胱經病。若渴者,自入於本也,名曰傳本。太陽傳陽明胃土者,名曰巡經傳。為發汗不盡,利小便,餘邪不盡,透入於裏也。太陽傳少陽膽木者,名曰越經傳也。為元受病,脈浮自汗,宜用麻黃湯而不用故也。太陽傳太陰脾土者,名曰誤下傳。為元受病,脈緩有汗,當用桂枝而反下之所致也,當病腹痛,四肢沉重。太陽傳少陰腎水,名曰表傳裏。為病急當下,而反不攻不發,所以傳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