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2 / 3)

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醫吐之所致,為小逆。

瘥後更熱者,小柴胡湯。脈浮者以汗解,脈沉者以下解。(論見勞複。)傷寒脈浮滑,此表有熱,裏有寒,白虎湯主之。

白虎湯方知母(三兩) 甘草(一兩,炙) 粳米(三合) 石膏(八兩,捶碎)上 咀,每服五錢,水煎溫服。

脈浮而遲,表熱裏寒,下利清穀者,四逆湯。(論見下利。)下利厥逆,汗出熱不去者,四逆湯。

少陰病下利清穀,厥逆,裏寒外熱者,通脈四逆湯。(方論見下利。)身熱,手足逆冷而脈虛,當夏月發者,為中暑。(論見中暑。)傷寒表不解,幹嘔發熱而咳,下利者,小青龍去麻黃加芫花湯。(論見咳。)太陽與陽明合病,必下利,其症頭痛腰疼,身熱鼻幹,脈浮大而長者,宜葛根湯。(論見合病。)發熱下利,脈微遲厥逆者,通脈四逆湯。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其症頭痛胸滿,往來寒熱,脈浮大而弦者,宜黃芩湯。

(論見合病。)下利清穀,脈沉遲,其人麵赤微熱而厥者,必鬱冒,汗出自解。

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死。發熱而利,汗不止者死。(二論俱見下利。)發熱吐利,心下痞硬者,大柴胡湯,渴者五苓散,不渴者理中湯。(論並見痞及吐利門。)發熱,經水適來適斷,小柴胡湯,刺期門。(論見譫語瘧狀。)發熱脈數,消穀,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論見蓄血。)〔《素》〕病甚者,為五十九刺。(穴見溫病門。)

太陽病

太陽病發熱續法

此篇集丹溪、海藏諸賢治傷寒,皆以補養兼發散之法,實本經成敗倚伏生於動,動而不已則變作,及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之旨也。蓋凡外傷風寒者,皆先因動作煩勞不已,而內傷體虛,然後外邪得入,故一家之中,有病者,有不病者,由體虛則邪入而病,體不虛則邪無隙入而不病也。是故傷寒為病,屬內傷者十居八九。後學無知,舉世皆謂傷寒無補法,但見發熱,不分虛實,一利下汗而致夭橫者,滔滔皆是,此實醫門之罪人也。今集此法於仲景之後,其應如響,使人遵之,不犯虛虛實實之戒也。

〔丹〕傷寒主乎溫散 有卒中天地之寒氣者,有口食生冷之物者,故傷寒為病,必須身犯寒氣,口食寒物者,是以從補中益氣湯加發散藥。屬內傷者十居八九,其法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隻用補中益氣湯中從所見之症出入加減。氣虛甚者,少用附子,以行參術之氣。(補中益氣湯方見治發熱。)內傷之病,專主東垣,《內外傷辨》甚詳。世之病此者為多,但有挾痰挾外邪者,鬱熱於內而發者,皆以補元氣為主,宜看其所挾而兼用藥。

一男子素嗜酒,因暴風寒衣薄,遂覺倦怠,不思飲食半日,至睡後,大發遍身疼痛如被杖,微惡寒。天明診之,六脈浮大,按之豁然,左為甚。予作極虛受風寒治之,人參為君,黃 、白術、歸身為臣,蒼術、甘草、木通、幹葛為佐,使大劑與之,至五帖後,通身汗如雨,凡三易被得睡,覺來諸症悉除。

白術 陳皮 幹葛 蒼術(各三錢) 人參 川芎(各錢半) 黃 歸身 木通(各一錢) 甘草(五分)上分三帖,水煎服。

盧兄年四十九歲,自來大便下血,脈來沉遲澀,麵黃神倦者二年矣。九月間,因勞倦發熱,自服參蘇飲二帖,熱退,早起小勞,遇寒,兩手背與麵紫黑,昏仆,少時卻醒,身大熱,妄語,口幹,身痛,至不可眠,脈之三部不調,微帶數,重取虛豁,左手大於右手。以人參二錢半,帶節麻黃、黃 各一錢,白術二錢,當歸五分,與三五帖得睡,醒來大汗如雨即安。兩日後再發,脅痛咳嗽,若睡時嗽不作而妄語,且微惡寒,診其脈似前而左略帶緊。予曰∶此體虛再感寒也。再以前藥加半夏、茯苓,至十餘帖,再得大汗而安。後身倦不可久坐,不思飲食,用補中益氣去涼藥,加神曲、半夏、砂仁,五七十帖而安。

一丈夫因勞倦發熱甚倦,不可以傷寒治之。用人參(四錢) 白芍藥 陳皮 當歸(各三錢) 黃 (三錢半) 蒼術(二錢) 木通(一錢) 甘草(少)上分三帖,水煎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