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2章 先入鋪墊(2 / 2)

早在前幾年,吳承祿還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然而也就是這幾年的時間,對方居然從一個封疆大吏混到一個隻有數千人的小軍閥。隻能說此人暗弱已久,要麼是從來沒把勢力角逐放在心上,要麼是根本沒有意識到中國格局變化之迅速。

不管是哪一個原因,在袁肅看來吳承祿要比王懷慶更不值一提,當初他能憑四百人的兵力兵不血刃趕走王懷慶,今日同樣也能趕走吳承祿。

除了勢力和實力上的差別,更重要的一點還是山海關鎮守使治下的北戴河縣。自從一八九八年清政府開放北戴河為外國僑民避暑聚集地之後,這裏一下子湧出了許多洋教區,很快就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洋人鎮。

能在北戴河獲得居住權並買下一棟房子的外國人,不是大富豪就是大權貴。六國八方有身份、有地位、有資本的洋人,在這裏形成錯綜複雜的關係,再加上現如今歐洲局勢異常緊張,自然也使得居住在北戴河的各國人士頗有鋒對。

以吳承祿的德性根本不可能處理好與各國洋人的關係,從這段時間的打聽來看,吳承祿在對北戴河的態度上儼然是不聞不問,就彷佛北戴河是一個洋人的租界似的。想必吳承祿自己同樣很清楚,自己也隻能用這樣的方式才能維持北戴河的局麵。

對於袁肅而言,他不僅與英國人建立了一層關係,同時對國際形勢的變化有清晰得預見,自己完全有信心也有能力處理好北戴河錯綜複雜的關係。當然,重點不在於誰能處理好與洋人的關係,重點是在誰能利用洋人的關係來推波助瀾。

一番冗長的沉默過後,袁肅忽然笑了起來,不置可否的反問道:“吳大人,難道你認為吳承祿不應該為這件事負上責任嗎?”

吳立可怔了怔,一時不知道該如何作答。若是從法紀上來說,吳承祿確實有罪,而且還不止吳承祿有罪,就連包括他本人在內的臨榆縣大大小小官吏都難逃其責。然而若是從慣例上來說,這次災情根本算不上什麼撼世大災,關起門談這件事的時,大家也都心照不宣。

略略停頓了片刻,袁肅很快又收起了臉上的笑容,似認真又非認真的說道:“如果換做我是吳大人你,我現在是不會考慮山海關鎮守使的前景,而是多關心一下自己的得與失。”

吳立可喉頭哽動了一下,額頭又忍不住涔出汗漬,一方麵是天氣漸熱,另外一方麵是內心深處的焦動。過了一會兒之後,他才用凝重的語氣開口說道:“袁大人所言極是,自身難保豈有多餘的心力顧及他人。”

袁肅罷了罷手,煞有其事的說道:“吳大人這話說對了一半,說錯了一半。‘自身難保’也要具體看是什麼時候。不妨與吳大人直說,此次袁某主持賑災,前前後後協助操勞的就隻有吳大人一人,至於另外一位吳大人,整日隻知道捧著一杆大煙槍,凡事不僅沒有主見,更是毫無作為。”

聽到這裏,吳立可心緒稍有安慰,他此次前來除了想弄清楚袁肅具體的打算之外,更重要的一點還是確定個人處境。

雖然前陣子他多多少少意識到袁肅是在有意拉攏,更何況以袁肅的口氣斷然不可能也沒必要進行“斬草除根”,要想除掉鎮守使吳承祿,沒有本地勢力的支持哪有這麼容易辦成?不過,他還是要聽到袁肅親口的承諾,這樣才有一個心理上的保障。

“有袁大人這番話,在下心裏甚感欣慰。吳某在臨榆縣任上十多年,一心隻懂得理清楚分內工作,至於其他種種大多是不敢奢望。隻是常言道‘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袁大人何必要把這件事處理的如此認真呢?”

“吳大人,昨天晚上我收到下麵送上來的一份統計,在過去的一個月的時間裏,關口餓死的難民人數超過兩千人。這兩千的數字尚且還是有記錄的,我相信真實的數字遠遠不止兩千。這可是人命,不是錢也不是糧食。”袁肅義正嚴詞的說道。

“這……”

“你莫不是要告訴我,死千把人的事根本不算事?讀過書的人都知道‘人命關天’四個字,我且問你,什麼叫人命關天?”袁肅咄咄逼人的追問道。

“袁大人,這個道理在下是明白的。隻是……”吳立可支支吾吾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