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心與物遊(8)(2 / 3)

在許多洞子裏,我們還看到了許多經變,什麼法華經變,楞伽經變,金光明經變,如此等等。藝術家把經中的許多章節,不是根據經文,而是根據變文,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在這些經變裏,法華經普門品似乎是最受歡迎的一品。普門品說,誰要是一心稱觀世音菩薩的名,入大火,大火不能燒;入大水,大水不能漂;入海求寶遇到黑風,船飄墮羅刹國,可以解脫羅刹之難;遭迫害臨刑,刑刀段段壞;女子求生男孩,就可以生福德智慧之男;求生女孩,就可以生端正有相之女。總之,威靈顯赫,有求必應。畫上最多的是臨刑刀寸寸斷的情景,這似乎是最能形象地表現觀音菩薩的法力的一個題材。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描繪人民生活和生產的情景。一個農民趕著耕牛去耕地。許多小手工業者坐在那裏製作什麼東西。人們在家裏麵安靜地宴客。人們在花園中遊樂。人們到灞橋去送別親友,折楊柳為贈。我曾在不知多少唐詩中讀到這情景,今天才第一次在繪畫上看到。最有意思的、最耐人尋味的是許多繪畫,畫的是人們大便的情景,刷牙的情景,據我所知道的,在世界各國任何時代的任何繪畫中都難找到這樣的繪畫。這好像也成了繪畫的禁區。然而我們的藝術家卻有勇氣衝破這不成文而事實上卻存在的禁區,把這種細微並不那麼太雅觀的情景畫給我們看。除了佩服以外,我還能說些什麼呢?此外,描繪舞蹈的場麵和雜技的場麵,也是非常動人的。一個個樂隊,一個個樂工,手中執著各種各樣的樂器,什麼簫、笛、箏、琴、箜篌、排簫、阮鹹、琵琶,還有尺八,神情是這樣逼真,人物是這樣細致,我們耳中仿佛能聽到各種樂器和諧的彈奏聲,靜靜的洞子一時喧闐起來。舞蹈的場麵也很動人。男女舞人,翩翩起舞,有人甩著長大的袖子,有人動作非常強烈,所謂“胡旋舞”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我們看到的雖然不是真正舞蹈,而隻是繪畫,但是我們也恍然感到“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左火,右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至於雜技,更是動人心魄。一個演員站在那裏,頭上頂著長竿,竿頂上站著一個人,人頭頂上還站著一個小孩子。看那搖搖欲墜的樣子,我們不禁為畫上的古人擔憂起來。然而,不要怕,兩旁還站著兩個人哩。他們好像是為了防備萬一而站在那裏。雖然都戴著紗帽,斯斯文文的,看來好像也滿有把握。我們可以放心了。前麵坐著一些人,這大概就是觀眾。畫麵上人數不算多,但看上去卻熱鬧得很。在古代文化交流中,音樂、舞蹈和雜技,好像是占著突出的地位。在新疆的許多千佛洞中,這樣的場麵也是隨時可見的。

在所有的經變中,維摩詰經變是最常見的。這一部經在唐代大概非常流行、非常受歡迎的。唐代一個姓王的大詩人,取名維,字摩詰,合起來就是維摩潔,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我們在很多洞子裏,都看到關於維摩潔的壁畫。盡管大小不同,洞子不同;但是他的形象卻基本上是一致的。維摩詰手執麈尾或者扇子,傲然地斜坐在一張床上,眼神嘴角流露出一副能言善辯、輕蔑藐視的神態。這一部經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長篇小說,講的是一個佛教的居士,名叫維摩詰,唐玄奘譯為無垢稱。他深通佛法,辯才無礙。有一次他病了,如來佛派大弟子舍利弗去問疾。舍利弗吃過他辯才的苦頭,有點發怵不敢去。佛又派大目犍連、大迦葉、須菩提、富樓那多羅尼子、摩訶迦旃延、阿那律、優波離、羅睺羅、阿難、彌勒菩薩、善德等等去,但是誰也沒有膽量去。最後文殊師利膺命前往。維摩詰以神力空其室內,隻留下了一張床,他生病坐在上麵。於是兩人展開了一場辯才戰。諸菩薩、大弟子、群釋、四天王等都趕來瞧熱鬧。後來舍利弗和大迦葉也趕了來。最後文殊師利和維摩詰一起來見佛。這一篇小說似的經文以如來把正法付囑於彌勒佛而結束。小說本身內容很豐富,辯論很激烈,描繪很生動,對話很犀利。壁畫更發展了這一部經文,把故事畫得熱鬧非常、生動活潑,具有極大的感染力。維摩詰仿佛就要從床上站立起來,而且要走下牆來,同我們展開一場唇槍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