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成長智慧第七步(2 / 3)

這樣的爸爸對於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沒辦法解脫的噩夢,他會把自己的惡劣情緒用各種各樣的形式輸送給孩子,讓孩子也慢慢地出現抑鬱狀態。

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通常很難信任別人,而且,也容易是一個情緒不穩定,不管遇上什麼事情都會首先抱怨別人,承受力極差,很難與外界溝通的人。

這是一種極為可怕的人格缺陷,因為“抑鬱”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精神疾病,它對人的意誌力的毀滅常常是終生的。

一個抑鬱型人格的父親,常常會使整個家庭也陷入抑鬱當中,因為他的不快樂會讓家庭的氣氛永遠也無法輕鬆,在這樣的家庭裏,每個人都因為不懂得傾聽或傾訴而變得異常封閉。

封閉的內心世界常常因為過於沉重導致心態失衡,這樣的家庭即使再富有,孩子也不會感到快樂,因為他無法找到可以傾聽他的人。而孩子的媽媽也會因為丈夫的抑鬱型人格變得敏感、易怒、缺乏正確的情緒宣泄方法,這樣的家庭戰火隨時可能燃起,婚姻解體的可能性也很大。

要改善這種抑鬱型人格,我建議爸爸們首先要試一下“開放療法”。

因為你的抑鬱狀態多是因為跟外界缺乏正確的交流,過於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造成的。所以,如果你真的很希望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那麼,首先你要敞開自己的心胸,從自我、狹隘的心理習慣中走出來,敢於對別人傾訴你內心的困惑、迷茫,甚至是恐懼。

你不必擔心別人會不理解你,或者會小看你,因為再也沒有敢於大膽傾訴內心世界的人更讓人敬佩了。

如果你不希望熟人和朋友介入你的心理問題,那你完全可以通過專業的心理輔導人士幫助,解決讓你精神抑鬱、心態失衡的問題。

請你相信這是一種有效改善你的心態的方法,通過傾訴和傾聽,打開你封閉的情緒內核,專業的心理輔導師會幫你找到造成抑鬱的根源,然後,溯本求源,從本質上解決你的問題。

當然,這需要你的勇氣和坦誠,因為處於抑鬱狀態的人要改變起來很難,但是你知道嗎?隻要堅持,冰山也會被融化為一江春水,問題在於你想不想給你的孩子和家庭一個正常而健康的環境。

這種“開放療法”會讓你成為一個心胸開闊、凡事看得又高又遠、善於與別人交流溝通的人,你會通過這種敞開心扉的過程,更加客觀地認知自己,也會得到來自外界的幫助。

對於男人來說,尤其是對於中國的男人來說,傾訴不是他們願意選擇的解脫精神壓力和心理問題的習慣,他們常常認為對別人訴說是一種軟弱,凡事自己扛著才是一種堅強,才算個男子漢。實際上,你遠遠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堅強,尤其是當你成為一個父親,你需要承擔的責任和壓力更使你的生存成為一種挑戰。

於是,你越想凡事都自己扛,便就越覺得承受的極限一點一點在摧毀你的信心。為什麼我們總覺得男人做了父親便愛上了三樣東西:抽煙、喝酒、沉默寡言?這三樣東西都是他們用來與壓力相對抗的手段。

所以,別盲目地抱怨爸爸們煙癮大了,醉酒的頻率高了,在家裏越來越不愛說話了,也許正是因為欠缺了正常宣泄情緒、緩解壓力的方法,他才變得越來越依賴這些能夠讓他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避現實的習慣。

對於媽媽來說,爸爸的這種狀況你得有一些警惕了,請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讓爸爸們感到很累?是不是給他們的壓力超過了他的能力太多,使他對自己的自信有了動搖?

每個人都有對自己的責任感到恐懼的時候,爸爸們也不例外。但是,一個心理機製健全的爸爸,一定懂得用更適合自己的方法來釋放壓力、擺脫恐懼,在這種時候,一個善於與別人交流想法的爸爸,一定會比一個總是封閉自己、獨自承受一切的爸爸更能得到情緒的平衡、心理的支撐。更何況當你成為一個父親,你的一切選擇將不可以隻考慮你自己,你的孩子、你的家庭會因你的選擇遭遇不同的命運。

解決“抑鬱型人格”的父親的心理問題還有一種方法,我把它叫做“幹預療法”,也就是生活中的每個人都不能讓父親的這種抑鬱型人格任意發展,每個人都應該對他的精神狀態有所幹預。

抑鬱型人格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便是孤獨感,因為缺乏與他人的溝通,這種個性的人常常認為自己很孤獨,有一種被拋棄感。有時候他強烈地維護自尊,實際上就是在強調他的存在,但他采用的方式通常是傷害別人,尤其是傷害孩子。

譬如,他會對孩子橫加指責、謾罵,挑剔更是家常便飯,他會不加選擇地打擊孩子的自尊,永遠不會給孩子一點兒欣賞或肯定,因為隻有這樣他才會感到心理平衡一些。而正因為如此,他會成為孩子最不喜歡或最討厭的人,他會因為性格古怪、脾氣暴躁而被家人孤立。越是這樣,他內心的抑鬱狀態就會越嚴重,如果沒有改善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往深度發展。

所謂的“幹預療法”就是要有人幫助他,走出這種精神的困境,給他一些寬容和接納,讓他有勇氣把內心的鬱悶用大家能夠接受的方式宣泄出來,緩解心理的失衡狀態。

精神抑鬱的人往往有自閉的傾向,這個時候媽媽和孩子應該多鼓勵他出去走走,甚至可以安排一下郊遊或旅行的活動,讓外界的新鮮事物刺激他有些封閉的內心世界。

盡管這種狀況下的人可能不愛說話,但是,家人特別需要跟他有所交流,因為通過語言的疏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他的情緒。

在這種抑鬱狀態中的父親,自己也一定感覺到很痛苦,雖然他給家庭和孩子帶來了更為艱難的處境,但隻要不放棄,相信這一切都將得到改善。

必要的時候可以請專業的機構給予幹預,如果不是有家族精神疾病的遺傳史,相信通過溝通和治療,抑鬱型人格的爸爸也是可以改善並逐步走向心理健康的。

自我檢測

在()裏打“√”或“×”來判斷一下,你是否屬於抑鬱型人格。

()1.你整日悶悶不樂,對一切都沒興趣。

()2.你覺得自己生不逢時,運氣很差。

()3.你在家裏通常都是沉默的。

()4.你覺得你的孩子和家庭有時讓你很煩。

()5.你很少與人來往,覺得朋友都是不可靠的。

()6.你對孩子缺乏耐心,經常會對他發火。

()7.你經常想一個人消失,讓誰都找不到你。

()8.你有時會感到恐懼,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9.你經常失眠,難以入睡。

()10.你覺著活得很累,有時候想要自殺。

()11.你經常覺得對不起家庭和孩子,又覺得他們也對不起你。

()12.你覺得別人都比你強,但能力卻沒你大。

()13.你經常認為你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卻太少。

()14.你的煙癮很大,而且一沾酒就醉。

如果你畫的“√”在8個以上,我相信你已經有了輕微的抑鬱狀態,這時你的抑鬱型人格初具雛形,雖然還不至於讓你的生活一團糟,但已經使你生活在幾乎看不到什麼光明的環境中。這是一種很讓你喪失信心的心理狀態,我建議你盡快地選擇“開放療法”或者其他方式,勇敢地與人溝通,說出內心的困惑與迷茫,擺脫壓抑的內心世界。

要知道現在的你已經給孩子和家庭帶來了他們本來不需要承受的壓力,你的孩子不快樂,而且,他可能也會有些輕微的抑鬱,不信你可以觀察一下,他有多久沒有笑容了。

如果你畫的“√”在12個以上,典型的抑鬱型人格已讓你不堪重負,你被這種惡劣的精神狀態所挾製,成為自己內心世界的“囚徒”,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請你盡快向專業的機構求助,接受你的家人對你的“幹預療法”,因為他們肯定不想看著你這樣痛苦下去。

對你的家庭來說,這是一個考驗,也許因為承受不了,你的家人會選擇放棄,所以,請你一定要振作起來,以積極的心態麵對治療,在這種時候,你需要的不是逃避,而是直麵現實,理性地考慮問題。

盡管情況有些嚴重,但你應該相信,隻要通過一些專業機構的幫助和你自己的情緒調節,你一定可以走出現在的困境,成功與否完全在你的願望。解鈴還需係鈴人,你自己打的心結還得你自己來慢慢解開,請盡快努力吧!

如果你畫的“×”在8個以上,那麼,恭喜你,你是一位心理比較健康的父親,請繼續保持良好的心態,要知道這對於你的孩子和家庭的幸福來說是很重要的保障。

如果你畫的“×”在14個左右,祝賀你,真的很替你高興,你是一位心態非常良好,人格也很完整的父親。你一定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和很活潑的孩子,請把你保持如此之好的心態的經驗,多跟身邊的爸爸們交流一下吧,你會幫助更多的爸爸成為你的同盟。心態平衡、情緒積極的人,往往更容易喜歡幫助別人,你說對嗎?

3.對抗型

對抗型人格是一種具有反社會傾向的病態情緒,它通常的表現形式是:對抗所有存在的事物,抱怨與咒罵所有正在發生的事情,永遠把事情往最壞的境況中想象,對於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災難幸災樂禍,而對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則全部歸罪於他人與整個社會,永遠把自己放在社會的對立麵,處處情緒對立,行為對立,有時容易做出過激行為。

有一次在河南講課,一位媽媽找我谘詢,她說她的兒子已經16歲了,今年突然棄學不上了,整天在家裏遊手好閑,無所事事。讓他去上學,他就說學校不好,老師不好,同學也不好,學的東西也沒什麼用,不想在那兒浪費時間。

當我問起孩子的父親時,這位媽媽告訴我,孩子的爸爸因為在單位老是跟領導對抗,多年前已被辭退回家。這些年來,他也經常出去找工作,可總是幹不了幾天就被解雇,原因是他總喜歡對抗上級,對抗領導,誰也容不下他。

後來,孩子的爸爸索性就不再上班,整天在家裏看電視、讀報紙打發時間。可是這位父親對社會上的一切都不滿,看電視罵電視,看報紙罵報紙,就是街坊鄰居家的事他也因為看不慣經常罵罵咧咧的,好像這樣就能情緒平衡似的。

現在兒子也因厭學待在家裏,這位媽媽說,每天隻要電視一打開,這爺倆兒便開始咒罵,演新聞罵新聞,看電視劇罵電視劇,父子倆倒是步調一致,看法統一,他們的這種對所有的事情都充滿了對抗情緒的表現,讓這位媽媽欲哭無淚,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這個個案實際上就是一位典型的對抗型人格的父親,熏陶出了一個更加典型的對抗型人格的孩子,這是一種很讓人擔心的結果。

因為對抗型人格的人常常把自己變成所有事情的對立麵,他們通常都不會理性、寬容地考慮問題,思維一般都很極端,這就增加了他們跟外界發生衝突的風險。

我們可能在單位遇到過這種人,不管大事小事,他一律用不滿的情緒、對抗的心態來麵對。對上衝撞領導,對下跟同事無法合作,以至於搞得自己很孤立。

在社會上我們有時也與這種人遭遇,他跟警察對抗,因為他就想騎自行車闖紅燈;他跟看車人對抗,憑什麼一定要收他2毛錢看車費;他跟賣菜的對抗,因為5毛錢的大蔥,他一定要給人家3毛。這種對抗型人格讓他處處樹敵,處處感覺不滿意,於是,回到家裏他就開始抱怨、咒罵,他認為整個社會都虧欠他的,全體人民都應該向他道歉。很多人都認為這隻不過是一個人的脾氣使然,豈不知這都是一種不折不扣的病態人格,是一種極為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如果這個人是一位父親,要麼他的家庭、他的孩子通常會因為他的對抗型人格而整天被籠罩在淒風苦雨中。

對抗型人格的另一個重要特點便是永遠充當著被委屈了的角色,永遠是光有一腔熱情卻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弱勢心態。

這種病態人格的形成往往來自於早期的不良的家庭教育。家庭不公平的教育環境和缺乏理性的懲罰性教育方式,常常會造就這樣的心態,也有一些是後天的,是由於環境和經曆中的打擊與挫折造成的。

這種對抗型人格最大的問題在於容易產生過激行為,在許多犯罪的青少年中,90%以上都存在對抗型人格的烙印。他們有的從小就生活在有對抗型人格的家庭裏麵,有的是在青春期因為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而逐漸形成對抗型人格。

可以肯定的是,有對抗型人格的父親,大多都會有一個對抗型人格的孩子,他們之間可能會有程度的不同,但狀態與思維方式都非常相似。

我在北京一所中學采訪的時候,就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個案。一位女生當著另一位女生的麵兒吐了一口痰,那位看見這個女生吐痰的女孩便認為這個女生是有意欺負她,晚自習結束後,這個女生糾合了幾個男生來教訓吐痰的女生,結果這個無意間吐了一口痰的女生被打得雙耳失聰,因為嚴重的腦震蕩,而不得不放棄參加高考。那個製造打人事端的女生也被拘留,同樣失去了高考的機會。

在跟老師的交談中我得知,打人女生的父親就是一位典型的對抗型人格的人,每次開家長會,他都會對學校和老師表示不滿,有一次甚至會開到一半,他就憤然離場。而他的女兒本來學習還不錯,可就是性格特別對立,跟誰都相處不好,而且對抗情緒一點兒也不比她父親差,經常跟老師頂嘴,還跑到校長室大吵大鬧,什麼規章、製度她全不放在眼裏,是個典型的誰也不敢惹的女孩。

正因為她強烈的對抗情緒,才把別人無意的舉動當成對她自尊的挑戰,於是,過激行為在一瞬間發生,不管結果如何,兩個女孩的命運都將從此被改變,成為一場典型的人格悲劇。

因為缺乏合理而理性的情緒宣泄方式,長期處於心態失衡的狀況,對抗型人格的人大多人生都很失敗,生活被搞得一團糟,婚姻也常常因此而破裂。所以,對於孩子來講,這是一個非常有害於他的人生的人格缺陷,如果你是一位具有這種病態人格的父親,那麼請你一定要馬上開始行動,盡量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調整自己的心態。

你可以先嚐試用一下“平衡療法”。

所謂“平衡療法”就是要你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因為“對抗型人格”的人大多屬於單向思維,也就是凡事隻考慮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情緒,包括自己的要求,很少考慮到別人或周邊的事物與環境。

平衡療法就是要求你把單向思維轉化為雙向思維,從隻考慮自己到考慮大家、考慮全局。在雙向思維裏,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這個世界本身就是有得有失,就像人生一樣,有成功就有失敗,有痛苦就有快樂。

你會在這種積極而理性的思維方式中,逐漸找到平衡。有時候人的不滿與對立情緒大多是來源於傾斜失衡的心態。想要改變自己的這種病態人格,你一定要學會平衡自己的心態,平衡自己的要求,平衡對別人的看法,平衡對社會的理解。

隻有內心找到平衡,你的行為才會隨之平衡。隻有內心平衡、行為平衡,你的生活才會充滿了平衡,你才不會因為心態失衡而總是與社會對立,更不會因為行為失衡而受到社會約定俗成的製度懲罰。

你也可以選擇用“放棄療法”,來讓自己超脫一些,盡力擺脫這種對抗情緒的困擾。

對抗型人格的人大多有完美情結,他們總是期待更完美的結局,總是覺得這件事情讓他來做,他會完成得更加出色。

因為有時過於理想化,所以,他們會有超越理性的想象,這種非理性的思維狀態又導致他們對現實處處失望,處處挑剔,處處不能接納。有時這種情緒便轉化為一種攻擊行為,於是便出現了他們看到什麼就罵什麼的反社會的行為現象。

這種心理狀態完全可以采用“放棄療法”的方式進行調整,就是說服自己從過高的期望值和過於完美的期待中走出來,放棄那些不現實、不理性的假設,放棄用別人的事來折磨自己的行為方式,放棄總是站在問題的對立麵判斷結果的思維習慣。

你要相信“放棄”並不意味著權利的喪失,對你來說,一個好的心態遠比失衡的行為更會讓你被大家所接受。

對抗型人格的人常常會因為不被社會所接受而變得更加情緒對立,而如果父親是對抗型人格,那麼孩子的個性中對抗型的傾向一般都會比較明顯。

而對抗型人格的孩子在生活中大多都會比較痛苦,因為無法與別人合作,他往往很難融入一個集體,容易對立的心態也使他逆反心理極強,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個性中充滿對抗的話,他就會變得格外的叛逆,成為出現問題最多的問題孩子。

而對抗型人格的家庭也常常是充滿了爭吵與憤怒的,因為每個人都想說服對方,每個人都相互對立,所以,在這樣的家庭裏找不到平靜與安寧,而在這種情緒總是失控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通常都是以為隻有對抗和爭吵才能解決問題,這種病態人格如果得不到及時改善,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無論是“平衡療法”還是“放棄療法”,其所能達到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希望通過各種自我治療,調整和改善你的心態與行為方式,讓你盡快從對抗型人格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但是,人格的形成是一種長期的積累和習慣的養成,它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想要改善自己的個性,首先要有強烈的願望,其次才是方法和理念,這是一種長期的意誌磨煉,需要有執著的恒心和勢在必得的內在要求,但隻要堅持,我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

自我檢測

在下麵各題的()中打“√”或“×”,判斷一下你是否是一位有對抗型人格的父親。

()1.你對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不滿意,經常牢騷滿腹。

()2.你在家裏經常跟妻子爭吵,在單位跟同事的關係也很緊張。

()3.無論發生了什麼,你都認為這是別人的錯,跟你沒關係。

()4.你跟任何人都無法配合去做好一件事。

()5.平時沒事你總愛待在家裏,但家裏的一切你都覺得不夠好。

()6.看電視你覺著新聞都是假的,電視劇太次,看報紙每一條報道都會讓你忍不住咒罵。

()7.不管大事小事,家裏家外你都愛跟人抬杠,不為結果,隻為享受這個過程。

()8.你小的時候就很逆反,結果你的孩子比你還叛逆。

()9.你出去辦任何事情都會生氣,因為看不慣的事情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