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就是以常人的心態去麵對周圍發生的不正常的事,這些事中可能有別人的錯誤,失誤,甚至有意的傷害。如果采取不寬容的方式,其結果可能就是爭端。寬容可能失去利益,麵子,甚至人的尊嚴,直到一段時間之後,會讓人明白你的寬容。
寬容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愛心。原諒那曾傷害過我們的人,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我們這樣做了,就會從中體驗到寬容的快樂。盡管不順心的事隨時會產生,若能寬容待人、對事,你便擁有了快樂的一生,那難道不是人生的幸事嗎?所以我們應盡量以愉快的心情處理生活上的各種問題,即使忍無可忍,也應采出理智來抑製情緒,最終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其實,我們生活在社會這個大群體裏,人與人之間難免常常因一時的疏忽,或冒犯了別人,或別人冒犯了我們,正確的做法冒犯者應主動真誠的道歉,被冒犯者理當寬容大度,說聲沒關係,讓一切在對不起和沒關係中煙消雲散,使彼此重歸和睦和友善。
寬容其實是一種心態,一種不苛求、不極端、不任性的健康心裏,它需要我們去學習、去體會、去感悟,需要拿出一點勇氣和智慧,去想、去做、去生活……在短暫的生命裏程中,學會寬容,意味著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海是寬的,所以能納百川之水,做人應該有海一樣的胸懷。做人要大度,寬厚。隻要你能夠真正做到寬容待人,你就會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寬容不是害怕,不是懦弱,不是窩囊,不是無能,而是一種豁達,一種度量,一種寬廣胸懷。寬容並不是對他人的恩賜和無原則的寬恕,而是一種理解,一種將心比心。人要有度量,凡事看的淡一點,不那麼斤斤計較的話,就省去了許多力不從心的煩惱。
3. 有容人之量,能用人之才
人們常說:將軍顴上能跑馬,宰相肚裏可撐船。一個人的氣度可以決定他做事的風格,領導者的氣度決定他用人的風格。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不斷地和人打交道,不論是朋友還是同事,或者是客戶和競爭對手,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個性、愛好和生活方式,生長環境不同,受的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習慣也不相同,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同一個節拍,也不可能都是順我們的心意。如果因為看不慣哪個人,就與他斷絕一切來往,那用不了多久就會變成孤家寡人了。
領導者用人更是如此,你有容人之量,別人才會與你共同進退。
劉邦在總結自己成功經驗時說過:夫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統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也!
意思就是說:籌劃謀略,決勝於千裏之外,我不如張良;在後方安定國家,安撫百姓,給前方軍隊輸送錢糧,我不如蕭何;率領百萬大軍,攻城拔寨,取得每一場戰鬥的勝利,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重用他們,所以我能取得天下!
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襄公被殺。襄公有兩個兄弟,一個叫公子糾,當時在魯國(都城在今山東曲阜); 個叫公子小白,當時在莒國(都城在今山東莒縣)。兩個人身邊都有個師傅,公子糾的師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師傅叫鮑叔牙。兩個公子聽到齊襄公被殺的消息,都急著要回齊國爭奪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齊國的路上,管仲率領人馬攔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對準小白射去。隻見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裏。
管仲以為小白已經死了,就不慌不忙護送公子糾回到齊國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詐死,等到公子糾和管仲進入齊國國境,小白和鮑叔牙早已抄小道搶先回到了國都臨淄,小白當上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以後,發令要殺公子糾,並把管仲送回齊國辦罪。管仲被關在囚車裏送到齊國。鮑叔牙立即向齊桓公推薦管仲。
齊桓公氣憤地說: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還能用他嗎?
鮑叔牙說:那時他是公子糾的師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對公子糾的忠心。論本領,他比我強得多。主公如果要幹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
齊桓公也是個能容人之錯的人,聽了鮑叔牙的話,不但不辦管仲的罪,還立刻任命他為相,讓他管理國政。
管仲幫著齊桓公整頓內政,開發富源,大開鐵礦,多製農具,後來齊國就越來越富強了。
領導用人需要雅量,因為你用人的時候,不是看誰跟你有過節,誰跟你關係最好,而是看誰最有能力,誰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
武則天是中國曆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她經曆了大唐王朝由始至盛的全過程,在她的治理下完成了貞觀之治到開元之治兩大盛世的過渡。
宋慶齡高度評價武則天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毛澤東稱武則天是治國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
在武則天身上體現最明顯的是容人之量。
徐敬業在揚州起兵時,請駱賓王替他寫了一篇討伐武則天的檄文,雖然多為不實之詞,但卻是難得的傳世之作。據說武則天看到這篇檄文後,大為震驚,當讀到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時,武則天就問身邊的人:這篇文章是誰寫的?身邊人回答:是駱賓王寫的。武則天非常愧疚地說:這是宰相的過失,此人有這樣的才華,卻讓他飄零失意,不得重用!從中可以看出武則天有很多男人不具備的胸襟和氣度。
所謂識人之智和用人之術都是建立在容人之量的基礎上的。大凡成就大事業的領導者,幾乎都是能夠容人的。因為人無完人,人才在某方麵具有特殊的才能,在其他方麵往往會很普通,甚至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缺陷。使用人才,所謂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就是要發揮其長處,容忍那些毛病和缺陷。但可悲的是,一些領導者在用人之際,可能有此雅量,一朝成了大事,到了和下屬同富貴時,卻往往變得量小難容了。
古有齊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征,這些優秀的領導者大膽起用仇人,結果仇人幫他們締造了盛世江山。
人與人相處,都難免有衝撞、過節、恩怨,最重要的是忘記過去,不計前嫌。如果老板與下屬鬧了點別扭,就尋機報仇,給他小鞋穿,要好好收拾他。其實,你不是在給你下屬難堪,而是在自己給自己製造麻煩。你打擊了你的下屬,最終受傷害的還不是公司嗎?
一個企業領導,能做到像齊桓公這般不計個人恩怨,是企業向前發展的重要保證。
你打我一拳,我必定想方設法踩你兩腳,但是,踩過之後呢?對你有什麼好處呢?
曹操和周瑜都是三國時代才華橫溢的人物,然而兩人的度量大相徑庭。曹操雖然奸詐凶狠,卻有政治家的胸懷,門下廣納賢士,而周瑜嫉賢妒能,誰都容納不下,最後被活活氣死。
周瑜是個將才,可是他空有大將之才卻無大將之雅量,雖然是才智超群,然而,嫉妒心極重,容不得超過自己的人。他對諸葛亮一直耿耿於懷,幾次欲害之,均不得逞。赤壁之戰後,吳、蜀在荊襄一帶激烈爭奪。周瑜損兵馬,費錢糧,卻叫諸葛亮圖了個現成,氣得周瑜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後來,周瑜用美人計,騙劉備去東吳成親,被諸葛亮將計就計,最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又氣得周瑜大叫一聲,金瘡迸裂。最後,周瑜用假途滅虢之計,想謀取荊州,被諸葛亮識破,四路兵馬圍攻周瑜,並寫信規勸他,周瑜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可見周瑜度量之小。
不走極端,有氣度,可以使自己贏得別人的信任,也可以使自己不受一時得失的影響,保持對人對事正確的判斷。
隻有有了容人之量,不嫉妒、不妒恨,給對方一個展示的舞台,那麼你也必然會得到回報。
1831年的一天,巴黎街頭廣告登出了匈牙利鋼琴大師李斯特將要舉行個人演奏會的消息,劇場門口人頭攢動,門票很快一售而空。
演奏會那天晚上,劇場裏早早就坐滿了觀眾,紫紅色的帷幕徐徐拉開,明亮的燈光下,風度翩翩的李斯特身著燕尾服,瀟灑地向觀眾致意。台下掌聲雷動,李斯特轉身坐在鋼琴前,擺好了演奏姿勢。
按照當時音樂會的習慣,劇場裏的燈全部熄滅了,一片黑暗中,聽眾們憋息靜氣,閉上眼睛,全神貫注地欣賞音樂家的演奏。
琴聲響起,熟悉李斯特演奏風格的觀眾忽然發現,李斯特今晚的演奏與以往大不相同。這天的琴聲是那樣的深沉淳鬱,沒有一絲一毫追求表麵效果的東西,聽眾們如醉如癡,完全被那美妙的音樂征服了。人們在心裏感歎著,李斯特的演奏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演奏結束,燈火重明,人們跳起來,興奮地高喊:李斯特!李斯特!可是,接下來,大家卻驚愕地發現,舞台上坐的根本不是李斯特,而是一位眼中閃著淚花陌生的青年。李斯特上台向大家介紹這位年輕的鋼琴新星,他就是肖邦。
這年,年輕的波蘭作曲家肖邦隻身流亡到法國巴黎。雖然肖邦才華出眾,但在陌生的巴黎,一個沒有名氣的演奏者根本得不到公開演奏的機會。
一個偶然的機會,肖邦結識了當時已譽滿巴黎的鋼琴家李斯特。兩人一見如故,當時的李斯特在巴黎上流文藝沙龍中已是名聞遐邇的驕子,他對肖邦的才華大為讚賞。胸懷寬廣的李斯特並不擔心肖邦被公眾認識後會搶了自己的風頭,而是真心實意地想幫他登上舞台。於是,李斯特以自己的名義舉辦了這場演奏會,劇場裏的燈光熄滅後,他就讓肖邦坐到舞台上代替自己演奏。
李斯特用這樣的方式把肖邦介紹給了巴黎聽眾,使肖邦一鳴驚人,成為鋼琴家中的第一人。
一顆明亮的音樂新星在這晚升起,鋼琴詩人肖邦的橫空出世並沒有影響李斯特本人的成就,鋼琴之王李斯特憑借他豁達的心胸、獨特的個人魅力,在音樂的天空中與肖邦相映成輝。
春蘭秋菊盡含香,世界那麼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誰都不要妄想一個人獨占整個天空的光芒,自己張揚個性的同時,也給別人留一份展示的舞台。
在交往中,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一枝獨秀雖然也很美麗,萬花齊放才能構成美麗的春天。幫助自己的對手不會讓你的道路變窄,狹隘的心胸才會限製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