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注意並牢記一些不為一般人注意的瑣碎和冷僻的知識,並在適當的時候透露出來,會令人刮目相看。
批判家竹村健一先生,以言辭聞名日本,是人們公認的常識淵博的學者。聽過他演講的人都說:“在他的演說中,能得到許多報紙、電視上所沒有的知識。”然而,他自己卻認為,他所提供的資料當中,70%來自日本本國的報紙,30%來自歐美的報紙雜誌,隻不過是他的著眼點與別人不同,大部分都是別人省略不看的瑣碎知識。
這些瑣碎和冷僻的知識不為一般人注意,而竹村先生看到後,就記在心裏,在演講時巧妙地加以運用,同時還加上自己的分析。他不僅有高超的收集情報的能力,記憶力也相當好,因此,他得到博學多才的美譽是理所當然的。
要活用眾多的瑣碎知識,並不容易,必須嚴加推敲選擇。對自己感興趣的作品,一定要熟讀精讀,這樣才能在日常談話中,適當運用。如:“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李爾王》”,然後把李爾王所處的時代背景一五一十地說出來,做到這一點,聽眾就會對你另眼相看。所以,隻要你提起李爾王的故事,就會讓別人產生這樣一種錯覺,即在莎士比亞研究方麵很有造詣。
我的一位朋友,很喜歡運用名言警句。在談話即將開始時,他會以“哥德曾經說過‘更多的光’”這句話作為開場白而語驚四座,征服聽眾,然後隔一段時間再說:“這是歌德臨終前留下的‘更多的光’的名言”,聽到這話,聽眾就會覺得他可能讀過哥德的原著,很有真才實學。當然,我這位朋友也是相當有才能、博學多知的人物,他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為了讓大家引起注意、集中精力。不過,他的這種說話技巧很能啟發人。
像這樣,若能通曉一些別人所不知道的知識,無論是多麼微不足道的東西,都能獲得好的評價。例如,如果你清楚世界各國的狗吠聲,或者了解德國的各種酒類,一有機會,就露一手,則大家不但不會認為你的這些沒有用,反而會認為你懂得許多,甚至會給人以高深莫測的印象,使對方敬而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