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習慣 學習中要保持耐心(2 / 2)

可見,遇到孩子沒有耐心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堅持,不能因為孩子的要求而做出讓步。如果父母每次都是隻要孩子一提要求就做出讓步,孩子得到的經驗就是“爸媽總是聽我的,我想怎樣就怎樣”,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越來越沒有耐心。當然,父母也不可以用生硬的態度來命令孩子,如“不行,你給我等著”,這樣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因此,聰明的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等待是有原因的。

“父母應該做的事”

1. 父母應從小就教孩子學會等待。不要事事都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孩子的耐心才會慢慢被培養起來。

2. 耐心是靠意誌磨煉出來的,越是在困難的環境中,越能鍛煉孩子的耐心。遇到困難時,父母要鼓勵孩子做事不可半途而廢。當孩子經過努力完成一件事時,父母應當及時給予表揚,強化孩子耐心做事、耐心學習的好習慣。

◎是什麼讓孩子失去了耐心

雖然家長知道耐心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也同樣能夠理解。對於那些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在學習中養成耐心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間就能養成的。當孩子們失去耐心的時候,家長們應該注意觀察,到底是什麼讓孩子失去了耐心。

1. 孩子自身的性格所致

我們知道,有些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這樣的孩子往往反應迅速,但注意力和興趣卻很容易轉移。所以,他們在做某件事時往往容易失去耐心。

2. 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孩子非常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當孩子正在做某事時,如果同時出現一些其他能令孩子產生興趣的事情,那麼孩子往往就會受到影響,導致對之前的事情失去耐心。比如,突然出現好玩的玩具、好看的電視等。這些都可以讓他們放下手中的事情,把注意力轉移到另一事物上去。

3. 家庭教育不當所致

在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一些家長,當孩子手中的任務沒完成時,這些“好心”的家長便會越俎代庖,親自上陣。這樣做的結果便是使孩子失去鍛煉的機會,並使之產生依賴感,對於正在從事的事情也便失去耐心;還有一些家長,自身做事就缺乏耐心,處於成長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見到自己的家長這樣,他們又怎麼能具備足夠的耐心呢?

這些家長的不良行為在孩子身上得到了沿襲,缺乏耐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父母應該做的事”

1. 家長在培養孩子耐心時,要從實際出發,所做的練習或遊戲不要太難或太簡單。如果太深太難,會使孩子望而生畏,失去耐心。反之,則會讓孩子產生不以為意的感覺。

2. 對於現代社會的家長來說,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對孩子要平等相待,要丟掉家長的架子。隻有這樣,孩子才樂意聽從家長的教育。

★育子必讀:耐心的故事

有一位世界著名的推銷大師,在他正式退休前宣布:將在結束推銷生涯的大會上奉獻出他的成功秘訣,這一宣傳吸引了全球保險和理財界的5000多位精英參加。按常理推斷他的演講應語出驚人,但他站在台上卻一言不發,當許多人都急於了解他的推銷秘訣時,他卻笑而不答。

這時,全場的燈光暗了下來,從會場一邊出現了4名彪形大漢。他們合力抬著一個鐵架走上台來,鐵架下懸垂著一隻烏黑的大鐵球。

這位吊足眾人胃口的推銷大師走到了鐵架前,朝鐵球敲了一下,鐵球紋絲沒動,全場嘩然。隔了5分鍾,他又敲了一下,還是沒有動,聽眾開始坐不住了。於是他每隔5分鍾就敲一下。如此持續不斷,鐵球還是一動不動。台下的人開始騷動,陸續有人離場而去,但大師還是靜靜地在同一個點上重複敲球的動作。最終,感到被愚弄而喪失了耐心的觀眾越走越多,留下來的人很少。

終於,在不斷敲擊的累積作用下大鐵球開始慢慢晃動,一個多小時後,飛速旋轉的鐵球,就算任何人走上台用力去抱也不能使它停下來。

最後,這位大師麵對僅剩的500餘人,指著轉動的鐵球開口說了一句話:“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去做。以這種持續的毅力每天進行一點點,當成功來臨的時候,你擋都擋不住。”

孩子,我要對你說

1. 學習中要保持耐心,有了耐心不一定成功,但沒有耐心卻一定不會成功!

2. 在你沒有耐心的時候,不妨調整一下你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有耐心把事情做好。一味地著急、埋怨,倒不如去聽聽音樂,放鬆一下,然後使自己有更大的耐心,直至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