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習慣全神貫注地對待學習(1 / 3)

關鍵詞 專注

全神貫注對待學習,通俗地說就是要孩子能夠保持專注,專注於學習或生活就意味著成功。

什麼是專注,簡單地說,就是全心全力、一心一意地去做一件事,而且隻做一件事。縱觀古今中外,絕大多數成功者,都因集中精力,專注於某一領域的研究或發展,攀上了事業巔峰。

在當今知識、信息與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專業化發展越來越明顯。如果沒有專注的精神,那麼就很難取得事業的成功。因此,必須培養孩子全神貫注的習慣。

法國著名作家巴爾紮克年輕的時候,曾經營出版、印刷業,但由於經營不善,他破產了,並欠下了巨額債務。債權人經常半夜來敲他家門,警察局發出通緝令,要立即拘禁他。此時的巴爾紮克居無定所,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偷偷地搬進了巴黎貧民區卜西尼亞街的一間小屋裏。

他隱姓埋名,躲進這間不為外人所知的小屋子裏。而周圍的難民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位有些落魄卻躊躇滿誌的年輕人。所幸的是,這樣的環境使巴爾紮克從原先浮躁不安的心境中平靜下來。他坐在書桌前,認真地反思著,過了一會兒,他驀地站起來,從儲物櫃裏找出拿破侖的小雕像,放在書架上,並貼了一張紙條:“彼以劍鋒創其始者,我將與筆鋒競其業。”拿破侖想用武力征服全世界,他沒做到,而巴爾紮克卻要用筆征服全世界。

後來巴爾紮克果然在文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專注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就如分散的光,隻有極少的能力和作用,若把它們聚集起來就可形成巨大能源。今天的家長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獲得成功。所以,讓孩子從小就養成全神貫注地對待學習與生活的這種習慣十分重要。

◎聚其精,會其神

生活中,常會聽到許多家長抱怨孩子做事、學習速度慢、磨蹭。事實上,家長的這種著急而又無奈的心情,對孩子養成這樣不良的習慣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要想改變孩子的這種習慣,隻有提高和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而孩子能否專注於某一件事與父母的教育、教養的態度是分不開的。正所謂成功孩子的背後總會站著偉大的父母。

教育家卡爾·威特非常注意培養兒子在學習時能保持專注的習慣。他嚴格地規定兒子的學習時間和遊玩時間,在小威特學習功課時,老威特決不允許有任何幹擾。開始時,平均每天給他安排15分鍾的學習時間。在這個時間,小威特如果不專心致誌地學習,就會受到父親的嚴厲批評。

在學習中,即使妻子和女仆人有事,他也一概予以拒絕:“小威特正在學習,現在不行。”客人來訪,老威特也不離開座位,並吩咐道:“請讓他稍候片刻。”老威特如此用心良苦,就是為了培養小威特在學習時具備一種嚴肅認真、專心致誌的習慣。

就這樣,小威特每天隻花費一兩個小時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但由於在學習時專心致誌,效率極高,使他贏得了很多時間來從事運動、休息和參加社交等。

事實證明,如果讓孩子在學習時能夠聚精會神,就可以調動其整個大腦神經係統,高效率地完成任務;而孩子如果注意力分散就會降低學習效率,甚至對本來可以弄懂的問題感到迷茫。

每個孩子的頭腦裏都有著專注的成分,由於家長引導上的差異導致了孩子們在這方麵的差距。

研究顯示,孩子分心的程度與年齡成反比。2歲的兒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度為7分鍾;4歲為12分鍾,5歲為14分鍾。孩子年齡越大越會逐漸懂得將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從而日漸增加專注的時間。因此,判斷孩子是否專心,應依據其年齡的專心時間長度,而非依據家長的主觀感覺。

“父母應該做的事”

1. 家長要盡量保持家中的和諧氣氛,避免家中太多的人出入。家長在給孩子購買玩具以及圖書時要適量、適當,以免使他們左顧右盼,總想著幹其他的事情。孩子的書桌上除了文具和書籍外,不要擺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對於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的要求一定不能同意。

2. 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如果作業太多,可以分段完成。每完成一段作業任務時,應該讓孩子得到適當的休息,以免過於疲勞而導致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