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直白
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是一個文化、科技與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對孩子來說,未來的社會生活會變得愈來愈複雜,人與社會會變得愈來愈密切,人們相互合作的需要也會變得愈來愈強。因此“離群獨處”更是不現實。因而,家長應該鍛煉孩子說話的技巧。
相信每個家長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說話太過耿直,因為在現實社會中,太過耿直的人往往不懂得掩飾自己的情緒,也不管時間場合,對象是否適當,更不理會講話的後果。而且,說出的話不講究方式方法,往往采取最直露的表達方式,甚至不乏尖銳刻薄。這樣的話容易得罪他人,使對方下不了台,也最易招人記恨,使自己陷入孤立狀態。
俗話說一句話可以說得人跳,一句話可以說得人笑。為什麼有的人講一句話能讓人“跳”?就是因為他說話直白生硬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影響,給自己也帶來的麻煩,很難受到別人的歡迎。由此可見,話說得太直率,不顧及他人的臉麵,讓別人感到難堪,必然引火燒身。人們總要麵對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而人必然秉性各異,因此不分場合率性直言的人往往會自取其辱、自取其禍。
◎利用迂回戰術
迂回戰術就是借題發揮,借談論某個問題來表達自己真正的意思。孩子掌握這門本領在交際中顯得十分重要,尤其是當需要批評或提醒某人,而又不便直接提出時,便可考慮迂回戰術法。提出一些看似與正題無關的話題,讓聽者自己去體味、理解其中的真意,以此來達到啟示、提醒、勸阻或教育他人的目的。
在許多場合,有一些話不好直說不能直說也無法明說。於是,家長便可以教孩子采用旁敲側擊的辦法。它的妙處在於既不失禮節,又不傷及對方的麵子,並且還給自己留下了回旋的餘地。
比如拒絕。在實際生活、工作中,人們時常會遇到別人向自己提出要求,有的要求是孩子所不喜歡的,而有人又恰恰提出了孩子難以接受的要求。處於這種尷尬的情況之中,孩子將如何處理?家長又該如何教孩子巧妙地利用迂回戰術來婉拒對方呢?
過於生硬的回絕顯得不近人情,婉言謝絕則顯得彬彬有禮且不失麵子。總之,從總體上講,拒絕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或套路,至於如何拒絕才能得到最佳效果,那隻能因事、因人、因地、因時而異了。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就任總統之前,曾在海軍擔任部長助理的要職。有一次,他的好友向他打聽美國海軍在加勒比海某島建潛艇基地的計劃。
當時,這是不能公開的軍事秘密。麵對好友的提問,羅斯福怎麼拒絕才好呢?他想了想,故意靠近好友,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壓低嗓門問道:“你能對不宜外傳的事情保密嗎?”
好友以為羅斯福準備“泄密”了,馬上點點頭保證說:“當然能。”
羅斯福坐正了身子笑道:“我也一樣!”
好友這才發現自己上了羅斯福的“當”,但他隨即明白了羅斯福的意思,開懷大笑起來,不再打聽了。
羅斯福能忠於自己的職責,嚴守國家的機密。因為他知道,人都有一個共性,好打聽隱秘的事情,打聽到了之後,又不可能守口如瓶,總是想方設法告訴別人,以顯示自己的能耐。他深諳其中之奧妙,所以,對任何人都“保密”。而羅斯福采用的是委婉含蓄的拒絕,其語言具有輕鬆幽默的情趣,表現了拒絕的高超藝術,在朋友麵前既堅持不能泄露的原則立場,又沒有使朋友陷入難堪,取得了極好的語言交際效果。
拒絕是一門學問,應該體現出個人品德和修養,使別人在你的拒絕中,一樣能感覺到你是真誠的、善意的、可信的。在拒絕的過程中,如果還想和對方保持良好關係,就要采取換位的思想、同情的語調來處理。
“父母應該做的事”
1. 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對對方的想法、目的進行剖析,並與自己的相關利害關係分析清楚,然後決定應該采用什麼樣的策略來回應對方。
2. 迂回戰術,看起來簡單,但若真要運用得得心應手還需要家長多從旁進行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