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去幫助別人。讓孩子知道感謝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個內容。
因為在感恩的氛圍中,人們對許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氛圍中,人們可以認真、務實地從細小的事情做起;在感恩的氛圍中,人們自發地真正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感恩的氛圍中,人們正視錯誤,互相幫助;在感恩的氛圍中,人們將不會感到自己的孤獨……中央電視台播放的公益廣告中,有這樣一幕:一個年輕的媽媽一邊給五六歲的兒子洗腳,一邊講小青蛙的故事。故事講完了,腳也洗完了,媽媽對孩子說:“等一會兒,媽媽再來給你講故事。”畫麵一轉,年輕的媽媽蹲在地上給一位老人洗腳,一邊洗一邊說:“媽媽,我給你洗洗腳,解困。”這時,等著媽媽講故事的孩子探頭進來看到了這一幕,一轉身就跑了出去。
媽媽給老人洗完腳回到兒子房間,卻不見兒子的人影,正詫異著,發現兒子端著一盆水晃晃悠悠地走進來,原來他也要給媽媽洗腳解乏。孩子一邊給媽媽洗腳一邊嬌聲嬌氣地說:“媽媽洗腳,我也給你講小青蛙的故事……”
可見,感恩已經融入到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它雖然並不起眼,卻感人肺腑。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顆和平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種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感恩是一種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
“父母應該做的事”
1. 家長對上一輩人的感恩和對生活的熱愛,是孩子心中的一盞明燈。常言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首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2. 讓孩子在幫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讓孩子在別人的幫助中學會感恩。
★育子必讀:感恩的故事
從前,有個地方鬧饑荒。一位富有的麵包師把城裏最窮的20個小孩召喚來,對他們說:“這個籃子裏的麵包你們一人一條。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之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條麵包。”
這些饑餓的孩子蜂擁而上,圍住籃子你推我嚷,因為他們每人都想拿到最大的麵包。最後,他們拿到了麵包,但沒有向這位好心的麵包師說聲謝謝,就走了。
格琳,一位衣著破爛的小姑娘,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她隻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以外,等那些壞行為的孩子離去以後,才拿起籃子裏最小的一條麵包。走時,她還親吻了麵包師的手以表示感謝,然後才回家去。
第二天,那些孩子還是沒有教養,搶在前麵,而羞怯、可憐的小格琳隻得到一條比前一天還小一半的麵包。
當她回家以後,媽媽切開麵包,許多嶄新、發亮的銀幣掉了出來。媽媽驚奇地叫道:“立即把錢送回去,一定是麵包師在揉麵的時候不小心掉進去的。趕快去,格琳,趕快去!”
當小姑娘把媽媽的話告訴麵包師的時候,他說:“不,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麵包裏的,我要獎勵你。願你永遠保持現在這樣一顆平和、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你的了。”
孩子,我要對你說
1.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
2. 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
3. 感謝命運,感謝社會,感謝生活,感謝一切你要感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