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胎兒期是腦的發育十分關鍵的時期。僅僅從這一點來看,胎兒期開始的係統科學的胎教就非常重要。當然,胎兒腦的發育還不夠成熟,特別起重要作用的腦神經梢尚未完全形成,大概要到出生後10歲才能全部發育完成。未來的父母在胎教過程中應注意到這一問題,切不可急於求成,否則會起反作用。
(4)胎兒如何向母親講話一位孕婦說她在自然流產的前一天晚上,曾夢見胎兒在夢中喊叫:“我要出去,讓我出去!”那一夜,她喊叫了許多次:而且每次喊叫都從夢中驚醒,她確信那一定是由於腹中的胎兒通過自己的軀體在向她呼喊的緣故。
另外一個例子,一位孕婦在進人妊娠後期時,曾做過有關陣痛的夢,在妊娠期間,軀體和精神均正常,而且從其病曆以及心理學的診斷報告來看,也無早產症狀,但此後她又多次做過有關陣痛的夢。於是,她覺得一定是有什麼原因,就開始做分娩準備,以防萬一,結果,據說在她準備好兩周後就早產了。
這位孕婦與第一個例子中的孕婦的情況雖然大不相同,但其胎兒不斷向母親發出信息這一點卻是一致的。
有關孕婦做夢我們認為,這是胎兒與母親一種超感知覺的信息傳遞方式。目前,這一現象正在引起科學家的注意。
美國超感知覺特別研究小組已對此研究了幾十年,甚至連世界公認為最有權威的科學振興會也嚴肅地認識到這種超感知覺的信息傳遞形式的重要性,並對幾項研究計劃予以支援。
(5)胎兒理解母親的感情嗎日本幼兒開發協會理事長井深大先生曾經利用B型超聲波儀觀察到令人吃驚的胎兒活動。井深大先生同一位從業30年的婦科醫生夏山英一先生一起看了兩組顯示胎兒行動的B型超聲圖像:
一組是胎兒因為擔憂而哭泣。從圖像來看,胎兒活動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開始時,動作比較緩慢,接著是吃驚般的動作,並且動作越來越奇怪了。頭部、胸部、腹部抽動著,而且出現了輕微的痙攣,最後全身抽搐起來,動作是突發性的,一點也不連貫,各部分還有微小的活動。
另一組是母親哭泣時胎兒的圖像。但是,這位母親是因為高興而哭泣的,她是一位37歲的婦女,一直想要孩子,好不容易懷了孕。當她利用超聲波裝置第一次看到胎兒活動的情景時,激動得哭了起來。這時,胎兒一直在緩慢而不停地活動著,隨之,胎兒的脈搏跳動也逐漸加速,但卻沒有出現痙攣或其他特殊的動作,一直是比較舒暢的大動作。據觀察,母親哭泣後心跳加速,它雖和橫膈膜搖蕩狀態相同,但是,胎兒的活動狀態卻有著明顯的不同。
關於連接母親與胎兒的複雜的神經激素的“通路”問題,人們現已獲得大量的有關經驗。
母親與胎兒,在生理上並不是隻有一個大腦和自主神經係統,而是分別有其獨自的神經係統和血液循環功能。所以,這些神經激素的通路,是母親與胎兒交流情感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它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於行為和思維的指令機構,關鍵是人的大腦。但其下達指令的過程卻是在大腦表層內進行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大腦中所感所思的事情在與大腦皮層直接相連的下丘腦本身的作用下,在下丘腦轉化為情感,繼而轉化為肢體的感覺。
目前關於胎兒的神經係統在哪種情況下最容易接受母親應激反應時分泌出的剩餘神經激素問題,還不清楚。而且由噠些神經激素引起的變化也尚未查明。但是,從最近的研究結果中獲知,胎兒的下丘腦以及受此控製的內分泌係統和自主神經係統最易受到影響。
由於這方麵例證太少,作為胎兒理解母親感情變化證據來說,尚不充分,但它已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和興趣。
10.母親與胎兒之間的信息傳遞的關係如何母親與胎兒之間,不僅有血脈相連的關係,而且還具有心靈情感相通的關係。母親與胎兒之間分別通過不同的途徑彼此傳遞生理、行為、情感信息。這恰恰是能夠進行胎教的前提條件。
首先,胎兒的存在促進了母體分泌維持妊娠所需要的激素,並使母體產生孕育胎兒所必需的生理上的變化,如子宮變大和變軟、乳房變大、基礎代謝加快、激素活動頻繁,以及全身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強等,胎盤分泌的一係列激素可以維持妊娠的進行。一句話,胎兒在積極地促使身體分泌一些物質,協助母親維持自己的生命。就是說胎兒已經能夠對自己的生命促成一定的影響。
其次,母體也在積極地向胎兒傳遞生理信息,如母親內心不安時分泌出來的激素使血液中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從而通過胎盤對胎兒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當母親有嗜煙、酗酒、濫用藥物、暴飲暴食以及遭受外傷等情況時,會使胎兒的生長環境發生有害的變化,從而使胎兒產生恐懼的心理,表現為胎動異常,心動過速等。
母親的各種情感如憐愛胎兒、喜歡胎兒,以及恐懼、不安等信息也將通過有關途徑傳遞給胎兒,從而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比如說,當母親在綠樹成蔭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愉快舒暢時,這種信息便很快地傳遞給胎兒,能讓他體察到母親恬靜的心情,隨之安靜下來。相反,當母親憤怒之時,胎兒則迅速捕捉到來自母親的情感信息,變得躁動不安。據報道,有些自然流產正是由於母親的極度恐懼、不安所造成的。
據國外醫學報道,有一個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始終拒絕吃自己母親的母乳,卻迫不及待地大口吸吮牛奶或其他母親的乳汁。這種有悖於常情的舉動,使人不明所以。經過調查分析,發現這位母親在懷孕時不想要這個孩子,隻是由於丈夫的原因才勉強把孩子生了下來。可見,這個嬰兒在胎兒時期已感覺到母親不希望生下自己的想法,因而在出生後仍對母親“存在戒心”。
總之,母親與胎兒之間是存在情感溝通途徑的。至於這條途徑是怎樣建立的,這些影響又是如何發生的,目前還是一個令人難解的謎。但是充分的事實已經證明,凡是生活幸福快樂的母親所生的孩子大都聰明伶俐,性格外向;而生活不幸福的母親所生的孩子易反應木訥,存在自卑、怯弱等心理缺陷。
嬰兒對於愛的感受力是非常敏銳的,你千萬不要以為這小東西懵懂無知,無論你怎樣地隱藏情感,嬰兒生下不久就可憑感覺體會出一切,他會感覺出家人對自己的感情。不要認為光靠充分的營養和細致的照顧就能養活孩子。沒有愛的滋潤,雖有充分的營養和完善的醫藥保健,孩子仍然會萎縮下來,他們的生長發育會顯得遲滯而緩慢。
嬰兒需要母愛就如同植物需要陽光一樣,被愛保護著的孩子是幸福而安靜的。缺乏愛滋潤的孩子在他們幼小的心裏會充滿恐懼不安和焦慮。
11.孕婦的精神情緒可以影響胎兒嗎孕婦的精神生活調節得好壞,對胎兒的影響很大。雖然胎兒深居母親的子宮之內,但隨著胎孕月份的增加,母子之間的生命活動也日趨一致,胎兒與母體共同享受著人間的喜悅與溫馨,伴隨著母親的精神、心理節奏,逐漸萌發生命的智慧。
孕婦的心理活動要比一般人複雜得多,特別是在懷孕初期,由於早孕反應導致身體的各種不適,極容易使孕婦產生不好情緒。再就是到了妊娠晚期,由於身子日漸笨重和對分娩的恐懼及擔心孩子生下來是否健康等問題也時常困擾著孕婦,導致孕婦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孕婦情緒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自身的健康,而且對胎兒的影響非常大。醫學研究表明,孕婦在情緒好的時候,體內可分泌一些有益的激素,有利於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相反,孕婦在情緒不良的情況下,如在應激狀態或焦慮狀態中,會產生大量腎上腺皮質激素,並隨著血液循環進入胎兒體內,使胎兒產生與母親一樣的緊張情緒,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大量調查資料表明,孕婦在恐懼、憤怒、煩躁、哀愁等不良精神狀態中,身體的各部分功能都會發生明顯變化,進而導致血液成分的改變,影響胎兒身體和大腦的正常發育。醫學研究發現,妊娠第七至十周內,是胎兒齶骨的發育期,此時孕婦的情緒若過度不安,則可導致胎兒唇。
裂;孕期若過度恐慌、憂慮、過度緊張,或接受難以承受的精神刺激等,均可引起胎盤早剝,導致胎兒死亡。
精神困素對胎兒形體影響就如此之大,更不用說不良情緒給胎兒心理與智力造成的危害了。可見,孕期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是萬萬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這就要求孕婦要有意識地舒展胸懷、培養愉快的心境和穩定的情緒。家庭內部也要密切配合,努力為孕婦營建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讓孕婦充分體會家庭的溫馨,使孕婦的外部感受由在腹內的胎兒得以接應。這正是中醫“外感內應”胎教理論的落實。
12.胎教與胎兒的“思維路線”有何關係現在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無論如何不應忘記胎兒6個月過後,意識必會萌芽這一無可辯駁的事實。
胎兒6個月以前,所受的影響大部分都是軀體上麵的。在這一期間,胎兒的意識很少受到應激反應的影響,這是因為胎兒的大腦尚未成熟到將母親的情感信息轉變為情緒的地步。
比如說,發怒是原始的情感。這一情感,隻有當胎兒在大腦更為高級的中樞中,捕捉到鮮明的表象和特征時,才會轉變為複雜的情緒。若想產生出複雜的情緒,胎兒必須先感知母親的情感,並對其充分地分析,然後才能作出適當的反應。
也就是說,欲把情感或感覺轉化為情緒,需要有一個感知的過程,並且要求大腦皮層具有複雜的心算能力。胎兒在6個月以後,開始具有明確的自我意識,並能把感覺轉化為情緒。這時,胎兒的性格才慢慢通過母親的情緒信息得以形成。
隨著胎兒識別能力的提高,理解情緒的能力也會逐漸加強,胎兒就像一台不斷被存人程序的計算機,最初隻能解開極其簡單的情緒方程式,但是,隨著記憶和體驗的加深,胎兒漸漸會解開極其複雜的“思維線路”。舉例說明:在胎兒3個月時,胎兒幾乎不會受到“雙重型”、“冷淡型”母親複雜的情緒信息的影響,但可確認胎兒會在原始的水平上感受到不愉快,這恐怕會對今後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
生物是由簡單向複雜進化的,胎兒的軀體也是如此。在長達9個月的胎兒期內,由原生質這種小得幾乎無法辨認的“點”,演變成日趨複雜的大腦、神經組織以及軀體。與此同時,胎兒的精神也是由無意識的存在,發展為能夠記憶和理解錯綜複雜的情感與情緒的存在。這都說明,胎教在這一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怎樣培養胎兒的習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習慣,有的人習慣於早睡早起,而有的人則喜歡晚睡晚起,但不論我們每個人有什麼習慣,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不容易的。
那麼,一個人的習慣是什麼時候養成的呢?有人說是兒童時期養成的,也有的人說是出生後開始逐漸養成的。如果我們說早在胎兒時期一個人的某些習慣就已基本養成,你會相信嗎?其實胎兒的生活習慣在母親腹內就受到母親本身習慣的影響而潛移默化地繼承下來,這不是哪個人的憑空想象,而是經過科學家實踐證明的事實。讓我們通過一項有趣的實驗來看一下。
曾經有一個外國醫生,他曾對新生兒的睡眠類型進行了實驗,他把孕婦分為早起型和晚睡型兩種類型,然後對這些孕婦進行跟蹤調查,結果發現:新生兒的睡眠類型是在懷孕後幾個月內由母親的睡眠類型所決定的。早起型的母親所生的孩子天生就有同媽媽一樣的早起習慣,而晚睡型母親所生的孩子也同其媽媽一樣喜歡睡懶覺。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胎兒出生幾個月內,可能和母親在某些方麵就有著共同的習慣了。母親的習慣將直接影響到胎兒的習慣。如果有些母親本身生活無規律,那麼從懷孕起就要有意識地培養良好的生活規律,隻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習慣的胎兒。
新生兒能與自己的母親“步調一致”是十分幸運的,但步調一致卻是相當困難的事情。然而,常使我們產生興趣的是,母親和新生兒最初階段保持步調一致並不太困難。
其實,隻要母親有意識地培養自身的良好習慣和情緒,這一切都不難實現。如果事先未經“排練”,即使有這種本能,母親和新生兒也絕不可能演出如此技藝精湛、配合默契的“雙人舞”。
有專家研究表明:在胎兒出生前的數月內,母親和胎兒就已經把這一節律和情緒相互連接在一起了。
從這項研究結果中我們得出結論:即出生後母子間的“感通”,是出生前就早已開始的那一“感通”過程的延續。
不用懷疑,胎兒是由母親孕育的,母體既是胎兒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又是胎教的主體。首先,母體為胎兒的生長發育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條件,母親的身體素質和營養狀況直接關係到胎兒的體質健康;其次,母親的文化修養、心理衛生情況又不可避免地在胎兒幼小的心靈中打下深深的烙印,給孩子的精神世界造成不可低估的影響。因此,孩子生命中第一任教師的重要角色責無旁貸地落在了母親的身上。
一般情況下,從發現自己的腹內已萌發出一個小生命時起,多數準媽媽會意識到保護和培養這一幼小生命的信號,從而自然地開始了和小生命的“對話”,不斷進行著親切而又溫暖的交流。
當然,由於每一位母親的家庭環境、文化素養、道德修養、對胎教的認識與付出的時間和精力等方麵的差異,造成了胎教的不同結局。因此,每一位即將做母親的人都應充分認識自己所擔負的責任,增強體質,加強修養,很好地進入“主角”的角色,為孩子的超早期教育努力奮鬥。
也許有些孕婦會因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而感到氣餒,對胎教缺乏信心。其實,在胎教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母親的愛心。
隻要把培養孩子作為生活的重點,付出一切可能的精力和時間,注入全部的愛心,那麼未來的孩子就一定會令人滿意。這一點要求不能算苛刻,隻要願意,每一個母親都是能夠做到的。
(2)已經做了媽媽的人談胎教經驗讓我們聽聽實際生活當中已做媽媽的人是怎樣進行胎教的吧!
李女士:我們那時經常聽迪斯科音樂,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我的孩子隻要一聽到音樂馬上就能找到節奏。
王女士:我給腹中的孩子起了一個愛稱,經常這樣叫他。我一直堅持對他講關於做飯、洗衣服一類的家務事,以及每天的天氣、美麗的天空和漂亮的花朵等。每一次說這些之前,我都要直呼他的愛稱。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我的孩子出生後很聽話也很孝順。
何女士:我那時曾把巴赫的《G大調詠歎調》、維伐爾地的《春夏秋冬》、韓德爾的《水上音樂》、莫紮特的《降E大調》等古典名曲,錄成磁帶,每天放給胎兒聽,雖然我的孩子還遠遠不是天才,但他對音樂極為敏感。
張女士:我懷孕期間,晚上睡覺前,丈夫經常撫摸著我的腹部,溫情地對孩子說些話,比如“你要乖,做個好孩子”,“要健健康康”等,偶爾還會開玩笑說“你可不要長得像媽媽”等。隨著丈夫的撫摸,我焦躁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這也許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好的影響吧。
楊女士:我原來是一個走路很快的人,因為看到書上講“保持平和的心態對胎兒有好處”,所以我懷孕後改為挺直腰板,慢慢走路。改變走路速度之後,我不再經常感到心煩氣躁,心胸變得很寬廣。這樣一來,我能夠看見從未注意過的蔥綠樹木,蔚藍的天空,也能夠感受到未曾感受過的許多事物。
王女士:進入穩定期以後,我開始每天散步,而且散步時對胎兒講很多話,並把手放在肚子上,我告訴他“這兒有隻小鳥”、“現在滿地都是落葉了”,等等。每當這個時候,我就能經常地感覺到胎動,那是二-一種健康有力的胎動,於是我也變得精神飽滿,充滿希望了。
沈女士:我懷孕時經常按摩著肚子,唱兒歌給他聽,結果孩子出生後3個月的時候,我一唱那首歌,他就回頭對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