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教育與天才的關係(中)(2 / 3)

目前,這套嬰兒手語已經在美國普遍使用,並成為美國兒科醫生的標準“工作語言”。它還適用於各種正式和非正式場合,比如孩子間的交流、幼兒園阿姨的指導等,甚至在學會說話以後,這套手語也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10.為什麼使用手語根據一份關於嬰兒手語的研究報告顯示:一般情況下嬰兒學會單字發音是在大約第13個月,而說出包含2~3個詞的簡單句子平均要到20個月左右。比較起來,通常8個月的嬰兒就能準確掌握一種簡單手勢,例如“牛奶”、“還要一些”等。

學習手語可以對嬰兒的智力發育起促進作用嗎?

現在,還沒有人能夠肯定地說嬰兒手語會對嬰兒的智力發育起促進作用。專家認為,這項研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需要大量的一手資料。雖然現在說使用嬰兒手語能提高智商為時過早,但依據美國國家健康研究學會的研究表明:與傳統教育的嬰兒相比,學習手語能夠顯著加快嬰兒學習語言的速度。

這種學習速度的提高,部分原因在於一旦孩子開始與成人交流,身邊的人會更加樂於與之交流而產生良性互動。比如“嗨,看呀,孩子在輕拍頭部!應該給他找頂帽子了”。諸如此類的情景會直接刺激嬰兒的大腦皮層,這是語言發展的根本因素。

當然,父母不應過多關注於嬰兒手語對智力開發的影響。從本質上講,手語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父母建立與孩子相互之間的溝通。通過使用手語,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會增加很多樂趣,隻需一個簡單動作,就可以讓你確實感受到孩子和你之間那種沒有任何間隔的真摯感情。

而幾個月之後,他就能飛快地掌握十幾種不同手勢,並且能夠很好地組合運用它們!

“或許是因為嬰兒嘴部肌肉群的發育通常不會早於20個月,但此時,嬰兒早已懂得交流的本質,並且已經具備了通過手勢進行交流的能力。”嬰兒手語的發明人如是說。當時,他發現聾啞兒童通過手語進行交流要比同樣年紀的聽覺正常的兒童使用語言交流順利得多。

實際上,你的孩子天生就會使用一套他們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揮動雙手,表示和大人說拜拜;用食指尖指向他們想要的物品;擁抱他們喜歡的人等。這些簡單手勢不用解釋,每個人都可以憑借直覺了解其含義。因此,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整套手語可以非常容易地被人接受,它能讓你的寶寶提前一年在與人交流方麵邁出關鍵一步。當然,最重要的還在於你可以不用絞盡腦汁去猜測小家夥腦袋裏到底在想些什麼了。

交給寶寶嬰兒手語就像教他們說話一樣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把每個手勢當成語言文字一樣對待。

具體地講,就是把整套手勢拆分開,先從幾個最簡單的基本手勢開始。你應當通過觀察,選擇寶寶最感興趣的幾個部分,這一點因人而異。但無論你從什麼手勢著手,都要持之以恒,不斷地訓練,並且要求家人隨時使用手語溝通,就像平時說話一樣。

為手語的日常使用創造些機會。例如,假設你選擇“貓”作為寶寶學習手語的開始,不要僅僅在你們撞見鄰居家的貓時做出這個手勢,而應當積極地去找。你可以帶他專門去看,也可以從書本、雜誌中去找。這樣就能讓你的寶寶理解“貓”這個手勢並不局限於鄰居家那隻貓。總有一天,你的孩子會找到自己的貓(可能僅僅是一張他喜歡的貓卡片),但卻興趣十足地用手語告訴你關於他的貓的一切。

下麵介紹了一些簡單常用的手勢,你可以嚐試從這些手勢開始。對於這些列出的手勢,你可以根據你和孩子的實際情況作出調整,關鍵是與孩子交流,所以不用拘泥於細節。堅持下去,直到雙方都能掌握並能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時,這項工程就算勝利結束了。另外,要提醒你注意的是:通常在你理解每一個手勢之前,小家夥就已經開始創造屬於他自己的原創手語了!因此,不要忽略理解寶寶自己手勢的意思。但需要注意的是,學習手語並不是寶寶學習交流的必經途徑。也有一些專家認為,學習手語也許會對寶寶學習口語產生一定的影響,畢竟如果寶寶習慣了用手語表達後,口語有時候就會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還要:手指反複聚攏碰撞到一起。使用場合是還想喝水,還要吃東西,還要多搖一會兒等。

沒了:屈臂放於胸前,手掌朝下,從上到下揮動。使用場合是冰激淩吃完了,盒子空了等。

吃/餓了:用食指輕觸嘴巴。

喝/渴了:拇指抬起,其餘四指微屈形成奶瓶的形狀,然後做出“喝”的動作。

熱:不停地吹氣,就像你把水吹涼時所做的動作一樣。

冷:加緊雙臂,緊貼身體兩側。

牛奶:反複握緊、張開拳頭,就像牧民擠奶的動作一樣。

飲料:攥起雙拳,一上一下放好,然後反複旋動。

疼痛:用食指畫出疼痛的區域,做疼痛表情。

停:五指並攏,手掌朝前推出。

安靜:用食指指向嘴巴(但不接觸),然後發出“噓”的聲音。

吵死了:雙拳微微攥起,貼於耳側。

換尿布:輕拍自己的臀部。

洗澡:雙手摩擦自己的身體。

刷牙:露出門牙,食指平伸做出刷牙動作。

電話:做出“六”的手勢,然後放在耳邊不動。

星星:手指放鬆,然後反複晃動手腕,做出星星閃爍的樣子。

月亮/燈光:平伸手臂指向天空,然後反複晃動手腕。

書:用兩隻手掌做出翻開、合上書本的動作。

睡覺:雙手合十放在頭部左側,然後將頭靠向手掌,做出睡覺的樣子。

狗:把舌頭伸出然後做出小狗喘氣的動作。

貓:用食指在胸前畫圈。

馬:雙手攥拳置於胸前並上下擺動,做出騎馬的樣子。

鳥:雙臂展開上下揮動,做出揮動翅膀的樣子。

魚:反複張開、閉合嘴巴,並發出“bobo”的聲音,像魚在水中吐氣泡。

兔子:伸出兩指放在頭頂,然後反複彎曲、伸直手指。

花:作深吸一口氣,好像聞到花香一樣。

帽子:食指微曲輕敲頭部。

1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揚·阿姆斯·誇美紐斯是17世紀捷克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傳播到很多國家,影響深遠。他是世界上較早提出早期教育觀點的人,他在1632年曾特別為父母們寫下一本關於早期教育的書——《母育學校》,充分表述了他在這方麵的主張和做法。

他曾講過:“如果要使一個嫩芽變成一棵樹就需要培植,澆水,籬圍保護並且以支柱把它撐起……上帝既已將這種責任交托給父母,他們就應明智地承擔起來並應倍加勤勉地把一切屬於知識和敬畏上帝的事灌輸到兒童們幼小的心靈之中……”誇美紐斯十分肯定早期教育的價值,所以他並不以擔當兒童的教師和指導人為恥。

他認為,兒童生活的前6年,‘是為以後學習打基礎的時期,有著相當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這一時期,兒童所接受的課程是簡單的實物課程,應教兒童認識石頭、植物和動物,兒童自身肢體的名稱和用途,辨識光亮和黑暗以及各種顏色,認識周圍環境,如房間、農場等。

誇美紐斯把學前教育課程定性為實物課程,是以他對幼兒、幼兒的活動以及學前教育性質的認識為基礎。他認為,任何人在幼年時代播下什麼樣的種子,那他老年就要收獲那樣的果實,誠如諺語所說:“幼年的追求就是老年的愛好。”幼兒喜歡活動,他的所有知識都通過感官獲得。所以,為學前兒童提供的課程就應是實物課程。實物課程的具體內容是:自然事物;光和光學方麵;地理學方麵;時間和年代;家務和家庭;國家及有關知識。

除此之外,課程還包括語言、體育、德行和德性訓練。這些內容,也是母育學校所開設的課程。

誇美紐斯稱兒童為“上帝的種子”,是“無價之寶”,是人類的未來。他把孩子生長發育分為4個階段: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每期為6年,不同階段都有各自的教育任務。他十分重視早期教育階段,認為這階段在家庭中應由父母認真負責來完成。

他認為:任何人在幼年時代播下什麼種子,到他老年就要收獲那樣的果實。他十分重視品德教育,認為對幼兒不可以隻注意身體的養護和追求外表的裝飾,而要以虔誠、謙虛、善良的美德去塑造他們的靈魂。他認為德育還應包括:節製、整潔、禮儀、尊老、不傷害他人、不嫉妒、質樸大方、愛勞動……特別要重視節儉和勤勞,這是一切品德的基礎。他所概括的這些德育方麵的教育十分全麵,已經涉及到生活的每個細節,以這種標準教育出來的兒童,會受到別人的稱讚。

他主張重視胎教,認為教育應當從胎兒時期就開始。孕婦的心理狀態對胎兒的影響非常大,假如孕婦不能控製自己的感情,經常處於恐懼、憤怒、仇恨、悲哀、憂傷的不良情緒中,就會生一個怯弱的、易激動的嬰兒,甚至可能造成死胎或生下孱弱嬰兒。在17世紀前期就明確提出這個問題,實在難能可貴。

在智育方麵他主張內容要廣泛些,他說:“應當把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所當具備的一切知識的種子播植到兒童身上。”他為6歲以下的幼兒開了個十分廣泛的教育內容的單子,其中包括:

自然事物、光學、天文學、地理學、年代學、曆史學、家務、政治學、辯證法、算術、幾何學、音樂、語言等,自然這些都是啟蒙性東西,他堅信隻有這樣,才能給兒童打下各種科學知識的良好基礎。

在教育方法方麵,他從唯物主義思想出發,重點強調實踐性,主張讓兒童通過自己的體驗、觀察進行學習,如學光學,可以觀察太陽、天空、星辰、顏色、鏡子等。他強調教育時要注意適合兒童的方式。孩子是好動的,他的活動不要加以限製,最好是以遊戲方式進行。他說:“凡是兒童喜歡的東西,隻要對孩子沒什麼壞處,就要讓他們從玩中得到滿足。”他認為這樣做,一來可以鍛煉身體,使身體健壯起來;二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最後還可以使兒童身心都能靈活起來。他認為“教與學的活動是令人高興的和愉快的,一種純粹的消遣和心智的愛好”,這種思想到現在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體育中,他重視吸收前人的寶貴經驗,強調“健康的精神高於健康的身體”、“一種愉快的心情就是一半健康”、“精神快樂是人的生命源泉”。孩子生活要有規律,有良好的習慣,在鍛煉和娛樂中健康成長,特別讓孩子始終生活在快樂之中。

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他主張應當充分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情況進行,由近及遠,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而在教導兒童認知事物的方法上,誇美紐斯強調指出“不要把這類的教導精確地分配在某幾年或某幾個月”,每個家庭有其自己的特殊情況,有自己的教育觀點和方式,而每個幼兒也存在著個體差異性,他們的天賦能力不相同,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教育,讓兒童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健康成長,不可以給兒童太大的壓力,這樣隻會適得其反。

他注重以玩具、圖片教育孩子,還親自為孩子編了《世界圖解》(類似我們的《看圖識字》)。這本書出版後被譯成多國文字,在這本書的影響下,各國也都為兒童編寫了類似的兒童讀物,對培育兒童德、智、體起著巨大作用。

誇美紐斯的早期教育思想,在今天仍值得我們學習。很多觀點非常值得我們去借鑒,啟發性和引導性相當大,不能否認誇美紐斯對早期教育的貢獻,他的觀點對正確教育兒童發揮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三、錯誤地認識早期教育的時間

影響了天才的成長什麼時間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最合適呢?很多家長任由孩子自由發揮,直到上學,才開始抓孩子的教育工作,這樣,就錯過了啟發孩子心智的最佳階段。下麵,我們就說說早期教育的最佳時期。

3歲前是心理發育的最佳時期人在出生以後,盡管在胚胎時期已經形成了較完整的人體,但許多器官特別是大腦,尚未完全發育成熟,不像某些動物,一生下來就可以走路,自行覓食。

而人類在出生後1年左右,才能做到上述動物生下來就可以做到的事。所以,在人生開始的1年內,豐富多彩的各種刺激就會使人變得聰明起來。一個教育良好的嬰兒,在1歲時已經情感豐富,表情多變,開始萌發自我意識。因此,應將孩子的周圍環境,安排得豐富多彩一些;環境單調,必然影響小兒心理發育,而惡性刺激會使小兒變得膽小。

2歲左右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幼兒學習口頭語言的能力提高最快。要想使孩子既懂中文又懂外語,隻要用不同的語言與其搭話,幼兒可在“無意”中同時掌握兩國甚至三國語言。我們一些英語教師夫妻平時多用英語對話,結果他們孩子的英語竟“不學自通”。

3歲左右是識字的最佳時期教幼兒識字的關鍵在教學法上不能用灌輸式,而是在遊戲中學習。可用卡片、圖片、實物等提高孩子識字的興趣。比如,大人打撲克孩子也要摸牌,我們可利用撲克遊戲教他認識1~10的數字和A、K、Q、J。可把紙殼剪成撲克大小,上麵寫中文字,由易到難,一說打牌了,就讓他學認字,一麵出牌,一麵讀出牌上的字,這樣幼兒會很快認識許多字。唱“卡拉OK”時,一邊唱一邊讓他學上麵的字。讀錯就告訴他,不認識就說給他聽。不講究係統,不求甚解詞意,使小兒在大腦裏有一個信息根植就可以了。我們從不強迫,隻是用卡片、圖片、實物引導他,使他在玩中開發智力。據說有一個小孩,17個月大開始玩識字遊戲,6歲時已識字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