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輕視孩子的直覺力和良好的悟性
是導致缺少天才的重要特征孩子的直覺力和悟性的開發,是啟發孩子天才智慧的一條重要途徑,如果不加以重視,就會延緩甚至埋沒天才的成長。
1.從數學教育中看直覺力的培養《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試驗修訂本)》
把培養學生三大能力之一的“邏輯思維能力”改為“思維能力”,雖然僅去掉兩個字,概念的內涵卻更加豐富,人們在教育的實踐中達成了認識上的轉變。在注重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同時,還必須注重觀察力、直覺力、想象力的培養。特別是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由於長期不能夠受到重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數學的本質容易造成誤解,以為數學是枯燥乏味的,從而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培養直覺思維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需求。
從思維方式上來看,思維大致分為邏輯思維和直覺思維。長期以來,人們刻意地把兩者分離開來,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邏輯思維與直覺思維從來就不是分離的。有一種觀點認為邏輯重於演繹,而直覺重於分析。從側重角度來看,此話不無道理,但側重並不等於完全,數學邏輯中是否真有直覺成分?數學直覺是否真具有邏輯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無法說清的東西,人們對各種事件作出判斷與猜想離不開直覺,甚至可以說直覺無時無刻不在起作用。數學也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它是人們對生活現象與世界運行的秩序直覺的體現,然後再以數學的形式將思考的理性過程格式化。數學最初的概念都是以直覺為基礎,數學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問題解決中得到發展的,問題解決也離不開直覺。簡單地說,數學直覺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數學對象(結構及其關係)的某種直接的領悟和洞察。
直覺思維具有自由性、靈活性、隨意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點。直覺思維是針對思維對象從整體上考查,調動自己的全部知識經驗,通過豐富的想象作出的敏銳而迅速的設想或判斷,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間環節,而是采取了“跳躍式”
的形式。它是瞬間的思維火花,是在長期積累過程中的升華,是思維者的靈感和頓悟,是思維過程的高度簡化,但是它卻清晰地觸動到了事物的“本質”。高斯在小學時就能解決問題“1+2+3+……+99+100=?”這是基於他對數字的敏感性的超常把握,這對他一生的成功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在教育過程中,老師由於把證明過程過分地嚴格化、程序化,學生隻是看到一具僵硬的邏輯外殼。直覺的光環被遮蓋起來,而把成功往往歸功於邏輯的功勞,對自已的直覺反而沒有察覺。學生的內在潛能不能被激發出來,學習的興趣不能被調動起來,得不到思維的真正樂趣。現代社會需要創造性的人才,我國的教材由於長期以來借鑒國外的經驗,導致過多地注重培養邏輯思維,培養的人才大多數習慣於按部就班、墨守成規,缺乏創造能力和開拓精神。直覺思維是以研究對象整體上的把握為基礎,不在意於細節的推敲,是思維的大手筆。正是由於思維的無意識性,它的想象才是豐富的、發散的,使人的認知結構向外無限擴展,因而具有反常規的獨創性。
一個人的數學思維、判斷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於直覺思維能力的高低。專家指出,數學直覺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實際上每個人的數學直覺也是不斷提高的。數學直覺是可以通過訓練逐步提高的。
(1)紮實的基礎是產生直覺的源泉直覺不是靠“機遇”,直覺的獲得盡管具有偶然性,但決不是無緣無故的憑空臆想,而是建立在紮實的基礎知識之上的。若沒有深厚的功底,是不會閃爍出思維的火花的。
(2)滲透數學的哲學觀點及審美觀念直覺的產生以對研究對象整體的把握為基礎,而哲學觀點有利於把握事物的本質。這些哲學觀點包括數學中普遍存在的對立統一、運動變化、相互轉化、對稱性等。例如:(a+b)2=a2+2ab+b2,即使沒有學過完全平方公式,也可以運用對稱的觀點判斷結論的真假。
美感和美的意識是數學直覺的本質,不斷提高審美能力有利於培養數學事物間所有存在著的和諧關係及秩序的直覺意識,審美能力越強,則數學直覺能力也越強。
(3)重視解題教學教學中選擇恰當的題目類型,有利於培養、考查學生的直覺思維。
例如選擇題,由於隻要求從4個選項之中挑選出來,省略解題過程,允許合理的猜想,有利於直覺思維的發展。實施開放性問題教學,也是培養直覺思維的有效方法。開放性問題的條件或者結論不夠明確,可以從多個角度由果尋因,由因思果,提出猜想,因為答案的發散性有利於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
(4)設置直覺思維的意境和動機誘導這就要求教師扭轉教學觀念,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對於學生的大膽設想加以充分肯定,對其合理成分及時加以鼓勵、愛護。扶植學生的自發性直覺思維,不要挫傷學生直覺思維的積極性和學生直覺思維的悟性。
教師要及時因勢利導,解除學生心中的疑惑,使學生對自己的直覺感到成功的喜悅。
“跟著感覺走”是人們經常講的一句話,其實這句話裏已包含著直覺思維的萌芽,隻不過沒有把它上升為一種思維觀念。教師應該把直覺思維冠冕堂皇地在課堂教學中明確地指出,製定相應的活動方法,從整體上分析問題的特征;重視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諸如數形結合、反證法、歸納猜想等,對滲透直覺觀念與思維能力的發展大有益處。
直覺思維與邏輯思維同等重要,偏離任何一方都會限製一個人思維能力的發展。伊恩·斯圖爾特曾經講過這樣一句話:“數學的全部力量就在於直覺和嚴格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受控製的精神和富有靈感的邏輯。”受控製的精神和富有美感的邏輯正是數學的魅力所在,也是數學教育者努力的基礎方向。
2.從小學作文教學中看悟性培養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每一個大腦健全的學生都蘊藏著豐富的,甚至無法估量的發展資源,那就是人的潛在智慧。”由於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就是點燃火把,讓其充分燃燒。激發學生的悟性就是養成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從認識“現象”到認識“本質”的過程。而寫作,直接影響學生的感知、思維能力的發展,乃至情感的疏導、理念的更新,寫作能力是語文修養的綜合體現,它要求綜合運用字、詞、句、篇去表情達意,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精神產品的再創造,是創新的藝術。因此,寫作依仗悟性而升華,悟性憑借寫作而增益。那麼,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悟性”呢?
(1)創立情境,激發悟性實踐證明,創立情境正是觸及長期被忽略的學生的情緒領域,形成激發悟性效力的獨特有效方法。教師用真摯、熱烈的情感陶冶學生,才能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性”。讚科夫曾說過:“隻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特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教師因“情”因勢利導,學生才會“情動而辭發”,從而躍上感動、創造的悟性平台。為此,指導學生練習寫作時,常采用先活動表演、實驗,後作文的方法,由此激發學生的興趣,靜化寫作的心境。
我們說,愛玩好動是兒童的天性,根據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作文前可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趣的活動。由於所寫材料是親身經曆的,他們寫起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容易得心應手,所取題目也多種多樣,如“我成功啦”、“小小飛機模型”、“小飛機真可愛”……再比如:小學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烈。根據這個特點,有時可先實驗後作文,學生的悟性會得到更好的激發。有老師在《記一次實驗》的指導課上,手拿著一個熱水瓶和兩個癟了的乒乓球走進教室,學生看到老師手拿的東西都瞪大了好奇的眼睛,紛紛議論:“語文課老師拿這些東西幹嗎?”可見學生對這些東西充滿了好奇。老師乘勢問:“昨天,老師在打乒乓球時不小心弄癟了球,這球能恢複原狀嗎?”答案產生了分歧,這時老師抓住了學生探究的心理,並不作答,而是請同學上台實驗。大家帶著高漲的情緒看完實驗,得出用熱水能把癟了的乒乓球恢複原狀,冷水不行。實驗完畢,同學們依然疑惑不解,等老師作出解釋以後,他們才茅塞頓開。接下來,老師就讓學生把觀看實驗的過程和心裏的想法具體寫出來,這樣學生作文的質量自然就會很好了。
因此,作文教學中,要抓住機遇,努力創建情境,力求使淡情變濃情,讓“無情”變“有情”,達到“麵麵抓情,時時想情,處處重情,堂堂用情”,使學生在涓涓情感細流中,成為富有激情的人,從而使他們善感能悟,逐步達到情感豐富、思維開闊的目的。
(2)感悟生活,積蘊悟性學生的語文能力是以感知為起點,在生活中慢慢學習的,對社會生活的感知體驗是一種非言語實踐,是提高觀察能力、認知能力、發現生活能力的科學通道。
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沒有“世事”的點滴積累,“悟性”
這門“學問”的繁衍便成了“無米之炊”。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現實生活,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因此,教學中要指導幫助學生學會感知平凡生活,感知多彩社會,感知美好自然。在感知的基礎上,經過分析、研究、總結、判斷、推理,擁有屬於自己的知識和規律。
有這樣一個練習寫作要求:當一回小老師,把當小老師的經過感受寫具體。為了讓學生寫好這次作文,老師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嚐試著跳出當堂完成的傳統格局,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在充分接觸各種人和事中進行有感而發的習作。讓學生回家像模像樣地當一回家庭老師,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姑姑等說普通話,學生有板有眼,快快樂樂地當小老師。同學們文中寫的“我壯大了膽子,清了清嗓子……”、“我背著手,踱著方步,高聲領讀……”、“我用手勢配口腔發音形狀反複讀……”真可謂栩栩如生。的確,學生有了真實生活後,行動起來速度快、質量高。因為有了主觀世界這一源頭活水,才會有“悟性”這樣的“有音樂感的耳朵”和“發現美的眼睛”。
(3)培養創新,提升悟性華羅庚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創造性思維可以培養人的悟性,使人享受到最大的人生樂趣。”寫作創新思維的培養,其價值盡人皆知。這方麵,老師一方麵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學生的許多美麗的幻想,包括荒誕無稽的,而是要引導鼓勵他們大膽寫出來,讓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盡情地發揮出來;另一方麵,從命題的創新著手,給予學生寫作的自主權,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首先,命題內容要貼近學生。專家指出,命題應該站在學生的立腳點替學生著想,什麼材料是學生們能寫和所要寫的。小學生的生活是個色彩豐富的世界,活動、學習、街道見聞、交往、商店櫥窗、神奇的大自然……作文命題要盡可能貼近他們的生活,引導他們寫熟識的、理解的,寫讓他們有感觸的且為他們所喜愛的、感興趣的真人真事、實物美景,寫出他們的真情實感。
其次,命題方式要新穎多樣,如不規定題目或半命題等,特別是“新概念作文”——自由命題。以“新思維、新角度和真體驗”為出發點,對形式、題材、體裁都不作要求。凡是自己有興趣的、感觸深的、能充分發揮創造性和展示想象力的都可以寫。
特別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喜歡說、想說的話,表達真情實感。隻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美麗生動形象的過程中盡情享受悟性和創新帶來的愉悅。
總之,“悟性”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精神和修養。培養學生的悟性就是最高效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我們隻有按認知規律辦事,踐行古人“學貴自悟”的教誨,才是當今作文教學的有益途徑之一。
六、天才與天才式教育
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天才需要天才式教育。
在一個國家,他被教成水泥腦袋,在另一個國家,他被育成年輕天才。他叫王楠子,8年前,他是某中學一個“標準的差生”,常常被老師“重點關照”,、無奈之下赴美求學;8年後,他當上了全美動畫比賽個人組冠軍,並被老師表揚“是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