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教育與天才的關係(下)(2 / 3)

王楠子如今是費城藝術學院的大四學生,是該校動畫專業最傑出的學生;通過動畫領域的開拓,他甚至已在美國貸款買好了一幢三層小樓。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使得他的父親王恩重向國內教育現狀發難。

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新聞,而王楠子父親質疑國內教育更是一個有價值的舉動。透過中國差生王楠子到美國變成天才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當下教育的某些弊端。現行的考試製度雖然有它可行與合理的一麵,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教育的缺失、教育的局限,在培養人才、教育人才、發現人才、開發人才的創造性和潛能方麵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問題,有些甚至是盲點和空白。因此,嚴格地說,這樣的教育我們不能稱其為“教育”,而隻能稱其為“教學”、“教書”、“教考”。著名旅美教育學專家、《“高考”在美國》一書的作者黃全愈先生,親見親曆並比照分析了中美教育根本上的不同。他說:“中國學校對孩子進行‘考試’,目的是為了發現問題,淘汰之;美國學校對孩子進行‘考試’,目的是為了發現問題,改善之。”“中國差生”王楠子就是被中國教育、中國考試所“淘汰”的;而“美國天才”王楠子,正是被美國教育發現、改善、培養過來的。這樣講雖有些偏激,但有助於我們的警醒,以更寬闊的視野來思考我們教育的得與失。

“差生都是冤假錯案”,這話真的沒錯。“差生”王楠子,雖然身邊的同學都覺得他很聰明,卻“經常闖禍”,“被老師重點關照”:上課他愛插話、喜歡開玩笑,課外他喜歡拉小提琴、愛踢足球。一次老師把體育活動課改成語文課,王楠子帶頭當堂起哄。他調皮叛逆,屢教不改,讓老師束手無策,他甚至被班主任老師安排一個人坐在教室裏的最後一排。有人說:“一些老師與學生不是互相探索,而是互相折磨。”即使當時中國老師沒有“折磨”“調皮搗蛋”的王楠子,即使這些老師都是和顏悅色的好老師,他或她也想不到要把王楠子培養成什麼“動漫冠軍”,甚至想都不敢想。因為那是背離現有製度、背離統一標準、背離既定目標的。

當下我們的教育為什麼會泯滅學生的天性?因為它是格式化的教育。格式化的教育,是“萬山不許一溪奔”的,大家必須成為被大壩牢牢擋住的水庫裏的靜水、死水。格式化的教育,拋棄了“百花齊放”,折騰的是“百鳥朝鳳”,全都朝拜高考這一隻“鳳凰”。而真正的優質教育,一定是百花齊放的,更確切地說,還不是“百花齊放”而是“萬花怒放”,不是追求時間空間上的“齊整”、“整齊”。

“因材施教”這個常識性的教育方式,早已在格式化教育麵前土崩瓦解。今日已無“因材施教”,隻有“萬材一教”。“萬材一教”的具體步驟就是“萬材一師”、“萬材一室”、“萬材一書”、“萬材一考”。最後“萬材”變成了“一材”,大家都是一個標準化模子刻出來的,都成了擅長考試的“會考分子”。這種“教育格子”裏培育出來的“標準化豆芽”,沒有成為“水泥腦袋”者就已經算很幸運了。

客觀上講,“中國盛產差生”,這實在不是具體的老師、具體的學校的責任。我們的老師首先就是中國式教育的受害者,在現有製度環境下,他們也隻能以失魂落魄的教育神魂顛倒地來教導我們的孩子,以及老師們自己的孩予。早在1933年,魯迅先生就說過:“我以為師如荒謬,不妨叛之。”魯迅當時是就師道過於尊嚴而言的,現在已非師道尊嚴問題,師之荒謬的根本,是教育體製製度、教育人文環境的荒謬。所以,不必太責備今天的老師,他們統統都是有教無育的格式化“教育”培養出來的。他們之中的有識之士想“叛之”,也是無可奈何。

好的教育是一種長期的人文熏陶和精神感染,在教室裏,在教學中,那種人文氣息和精神氣息是“暗香浮動”、漫漫滲透出來的,那種香氣溢滿了整個教室,沁人心脾。在美國,王楠子從未受到老師的批評,一次他“插嘴”,當堂糾正了美國中學老師的一個錯誤,沒想到老師當場就說:“你真是個天才。”老師這樣自然而然地說學生“是個天才”,這正是良好教育的體現,它是長期的人文積澱在良好的教育中洋溢出來的馨香。

過去有一種認識,認為美國的基礎教育不如中國,隻是美國的大學教育比中國好,這真是一種隻見表麵不見內質、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狹隘之見,甚至屬於“隻見枝葉不見森林”。與中國式教育的嚴格、嚴厲相比,以寬鬆為基本形態的美國基礎教育,為美國大學輸送的是合格的人才,而我們培育的是大小一致、長短相類的“桶中豆芽”。這裏的區別,不是中美教育理念的區別,不是中美教育技術的區別,不是中美教育方式的差別,而是中美教育製度之別。教育的製度重於教育的技術,而中國的教育製度恰恰是年久失修的製度。

知識塞滿了,智慧荒蕪了;智商提高了,見識崩塌了。學得越多的小學教育,是越糟的教育;讀得越苦的中學教育,是越壞的教育;在培養“水泥腦袋”的製度環境裏,我們的孩子統統沒有福音。我們不得不發出疑問:在王楠子之外,還有多少天才被中國式教育埋沒了呢?

七、不重視天才的眼界

是天才不能成型的重要問題眼界決定世界。不審天下之勢,難應天下之務。寬廣深遠的眼界,讓人更善於捕捉發現新的發展趨勢,勇立時代的潮頭。換言之,要想成為天才,先要有天才的眼睛。

有位著名教育家曾說:“要在每一個學生身上發現他們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他們打開眼界看清自己,使他們看到、理解和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這應是每一位教師的重要使命。

青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總是最富有創造力的。

教育的訣竅在於尊重和發現,懂得如何開發、肯定學生的積極因素就是教育成功的一個竅門。“找寶”符合學生的求成心理,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發學生的潛力非常有利;“找茬”則隻能加重學生的自卑心理,扼殺他們的創作欲望,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當然,重視發現、拓寬學生的眼界,並不是說對學生的缺點、問題都放任不管。隻是要適時地因材施教,因材點撥,這樣,當老師發現了那一雙雙不同的眼睛裏的問題和世界時,也就發現了不同的天才的種子。

八、不重視個人潛能的開發

是我們缺少天才的一大因素父母愛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壯成長,有所作為。那麼,首先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同樣具有很大的潛能,並努力去開發孩子的潛能。而現實中,很多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潛能的發現與開發,導致錯過了培養天才形成的可能。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呢?

首先,鼓勵孩子培養廣泛的興趣。孩子們天性好奇,富於幻想,對於他們覺得好奇的事總是充滿著美麗的憧憬,有時候甚至想人非非。父母要認識和理解孩子的特點,並鼓勵他們要具有廣泛的興趣。有人擔心孩子的興趣、愛好太多會分散精力,影響正常學習,所以抱著冷淡甚至壓製的態度,不讓孩子問這問那,整天把孩子壓在書堆裏,這些做法實在是錯誤的。

父母們可以回顧自己上大學、中學時的同班同學,有沒有發現,大多各方麵表現突出,尤其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都很有特點,有著廣泛的興趣。他們對班級和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總是積極地參與,這樣不僅得到了鍛煉,而且開闊了視野和思路,從而為學習各門功課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興趣是產生願望的土壤,願望是潛在的精神力量。扼殺孩子的興趣,無疑是毀滅孩子的潛能,對孩子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引導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說失敗並不可怕,隻要總結教訓堅持下去,最終一定會獲得成功。對於孩子來說,除了應該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外,還要懂得“成功也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因為孩子的生活閱曆簡單,知識、實踐、心理、能力還處於成長階段,讓他們獲得成功、體驗成功,從而增強自信心具有特殊的意義。

所以,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真心實意地加以欣賞和讚揚,激發孩子進一步求新、向上的願望與勇氣。專家指出:欣賞、讚揚和助威,是引發人體潛能的導火線,人的潛能也正是在欣賞、讚揚與助威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請記住:孩子體驗成功的次數越多,自信心越強,潛能的積極性也就越大。

再次,不要怕失敗。人都有失敗的時候,孩子更是如此,不僅失敗的次數多,而且相同的失敗經常反複發生。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不要緊張、急躁,不要埋怨、訓斥,更不要挖苦、打罵,要冷靜地與孩子一起討論失敗的原因,讓孩子從父母那裏汲取剛強、堅毅的營養。

九、忽略青春期孩子們的心理特征,

是我們缺少天才的關鍵1.青春期普遍心理情緒方麵: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期”,情緒容易躁動,情感既豐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現為愛哭、愛笑,喜怒無常;易急躁、易衝動,自我失控;過度焦慮緊張、自私、狹隘;意誌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調查表明:30%的學生有情緒方麵的問題。

行為方麵:首先,世界觀還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行為能力等;其次,有強烈的自我體現意識,主要表現為好逞強,好與入爭鬥,做事魯莽,不顧後果,逆反心理強烈,對父母或老師有較強的抵觸情緒。

個性方麵:主要表現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別強,過高估計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片麵、偏激,總把錯誤歸於別人,愛嫉妒他人。

異性交往方麵:中學階段是人生觀確立的關鍵時期,學會和異性交往,在交往中認識異性,是中學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不可或缺的環節。

初中生處於青春的萌動期,對異性感興趣、有愛慕心理,對兩性關係意識朦朧,喜歡通過看言情片或讀言情小說感受愛情。

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但是在同異性相處時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確處理與異性的關係,對與異性交往有誤解。有36%的學生對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長、發育感到惶恐,這說明他們還很不成熟。

2.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東西。一般說,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容易造成年輕人逆反心理的產生:

第一,強烈的好奇心。當某事物遭到禁止時,最容易引起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隻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釋的情況下,濃厚的神秘色彩極易引發人們的猜疑、揣度、推測,以致不顧禁令地尋根究底或小作嚐試。

第二,企圖標新立異。少年處於性格形成和尋找自我的階段,通過否定權威和標新立異可以在心理上求得自我肯定的滿足感。少年與社會的認同不單純是簡單地采取適應社會規範的途徑,而且還希望社會承認他們的價值和地位,以此獲得與社會之間的認同。所以他們往往表現得偏執,好表現自己,采取與其他人不同的態度和極端行為,以引起別人的注意。

第三,特異生活經曆。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戀,就認為人世間沒有真正的愛情;有的人一向循規蹈矩、與世無爭,而偶然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於性情大異,變得粗暴、多疑、怪僻。

這種在特定條件下,其言行往往與當事人的主觀願望相反,產生了與常態性質相反的逆向反應,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現。一旦這種心態形成了心理定式,就會對人的性格產生深遠的影響,經常性地左右他的一舉一動,成為他言行舉止的一個基本特征。

逆反心理是一種單值、單向、固執、偏激的思維習慣,它使人無法客觀地、正確地認識事物的本來麵目,而采取錯誤的方法和途徑去解決所麵臨的問題。逆反心理經常地、反複地呈現,因此構成一種狹隘的心理定式,無論何時何地都與常理背道而馳。

表現形式上與富有創造性的行為有類似之處,因此某些逆反傾向嚴重的少年常常對此津津樂道,或在心理上為自己的怪異行徑尋求“科”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