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研究否定了獨生子女是“問題兒童”的觀點,也否定了忽視家庭與社會條件對獨生子女成長的影響。獨生子女的性格特點是由生活環境和教育影響形成的,要充分利用獨生子女的優勢(物反生活條件較好,父母有充分時間和精力教育兒童),采取相適應的教育措施,培養獨生子女的良好性格和行為。
(2)學校著名思想家盧梭說:“植物的形成,由於栽培;人的形成,由於教育。”英國思想家歐文也說過:“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學校教育對人的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學校不僅對學生傳授文化科學知識,進行政治思想教育,還促進學生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學生在學校裏形成了良好性格,就能順利地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生活,反之,則會發生各種問題。
與健康人格相反的是人格的適應不良。人格適應不良最初是由於不良的親子關係造成的,然而,學校在教育上的不得法也會造成學生適應不良。學生的適應不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國外,有些研究表明,約有22%的學生具有中等或嚴重的情緒缺陷。近年來,我國不少專家也越來越多地發現不少學生存在心理健康的問題。
第一,課堂教學。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接受係統的科學知識。
學習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通過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堅持性、自製力、主動性和獨立性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在進行係統的求知過程中,要讓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眾所周知,科學的世界觀的形成對發展學生良好的性格特征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班級集體。學生們在集體中學習和生活,學校的基本組織形式是班集體。班集體、少先隊、共青團組織對學生性格形成具有很大的影響。班集體使學生習慣於係統地和有目的地學習,得到克服困難的鍛煉,並且體會到集體生活的樂趣。集體生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有組織、有紀律、自製、利他、勇敢和頑強等優良的性格特點,也有利於克服孤獨、自私等不良的性格。專家指出:要在集體中,通過集體進行教育。
每個學生在班級裏都立於一定的位置,在活動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這種角色地位必然影響學生的性格發展。心理學家研究了學校指導對“角色”加工的作用。教師在小學五年級學生中挑選出在班級中地位較低的8名學生,要他們擔任班委,並且在工作中予以指導。半年以後,這些學生在班級裏的地位發生了明顯變化,其中有些人在自尊心、責任心、安全感等性格特征上的測驗得分都有相當程度的提高,整個班級的風氣也有所改變。
第三,教師。教師對學生性格發展的影響,首先是教師的榜樣帶頭作用。教師在學校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都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性格的發展。學生年齡越小,受教師的影響越大。所以,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言教”,還要進行“身教”。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也影響學生性格的發展。專家在研究學生誠實這個性格特征時發現,喜歡教師的學生說謊少,容易形成誠實的特點;不喜歡教師的學生則經常說謊。
(3)社會實踐不論是遺傳決定論,還是環境決定論,它們的主旨,除了片麵性外,還在於都沒有認識到實踐活動在性格發展中的作用。馬克思指出:“以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隻是從客體或者直觀的形式上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做人的感性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麵去理解。”
勞動是人的最根本的實踐活動。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職業的要求對性格發展也起著重要作用。人長期地從事某種特定的職業,社會要求他反複地扮演某種角色,進行和自己職業相應的活動,因此他會相應地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職業對人的性格發展影響很大,科技工作者實事求是、善於獨立思考、一絲不苟;文藝工作者活潑開朗、富於想象、情感豐富;醫務工作者耐心細致、祥和善良等。
(4)主觀因素個體的性格是在人和環境相互作用的實踐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但是,任何環境因素都不能直接形成人的性格特征,它們必須通過人已有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心理活動才能產生作用。專家說:“每一個人都是他自己個性的工程師。”社會的各種影響,首先要被個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轉化為個體的需要和動機,才能推動他去行動。個體已有的心理發展水平對性格形成的作用,隨著年齡增大而日益加強,個體已有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等對接受社會影響有決定性的作用。例如,守紀律、有責任心等性格特征都是接受與領會外部的社會要求,逐漸將這一要求轉變為對自己內部要求的過程的產物。
二、令人擔憂的青少年成長環境
當今社會,青少年成長的文化環境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
關於青少年成長文化環境的優化,一直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問題,近年來,政府部門采取了一係列有效措施,不斷改善青少年成長環境。
1.“網吧”和“網吧”管理問題目前,大大小小的電子遊戲室、網吧比比皆是。為做好這些娛樂場所的管理工作,使青少年朋友能擁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有關部門要嚴格把好審批關。對電子遊戲室的開辦進行每機過關檢查,經檢查合格後,進行標簽管理,保證無違規機型;在網吧審批方麵,對離校不到200米的堅決不予審批,確保不影響學生正常學習;對音像店等其他娛樂場所的開設也要嚴加審核,特別是音像店,嚴格禁止擺賣涉及不良意識的出版物,確保文化市場的健康發展。在日常管理方麵,相關職能部門還製定相關製度,對文化娛樂場所堅持每日一小檢,每周一大檢,對無標簽的遊戲機進行清查,對黑網吧協同工商部門進行取締,對違規經營的遊戲機室進行嚴厲處分,對接納未成年人進入的網吧業戶進行嚴懲,對被查處有色情、賭博、暴力、愚昧、迷信,特別是有政治性非法內容、行為的娛樂場所進行重罰,進一步淨化社會環境。
為強化文化業戶的守法經營意識,加強有關業戶的法律意識,防患於未然,家長和老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獲取信息;組織少先隊員開展各種有益身心健康的網絡活動;指導家長做好孩子網上健康教育;爭取社會各部門的關心和支持,努力創設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強法製教育,提高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等。
2.社區文化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一些社區文化主管部門,要認真做好對街道和社區文化工作的輔導。在加強文化站基礎建設的同時,要求每個街道文化站開設200平方米以上的青少年活動陣地,配備適合青少年活動的設施,更好地豐富青少年朋友節假日和寒暑假的業餘文化生活。並不斷擴犬文化活動室外場地建設,利用室外文化廣場開展豐富多彩的青少年文化娛樂活動,建成各種青少年室外活動場所。
3.重視做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麵,要把德育放在素質教育的首位,全麵推進,大力挖掘社區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資源,充分整合和發揮社區教育資源在德育工作中的效能,紮實有效地開展一係列教育活動,有計劃地構建起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托的全方位的德育工作係統;加強公民生產自救與行為規範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教育貫穿於教育的始末;適應新形勢,針對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積極主動地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對青少年法製教育,將其與道德品質教育有效結合起來,提高他們的法製觀念。
青少年問題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中無法逃避的現實問題,中國有,外國同樣有,同其他社會問題一樣,有其潛伏、暴露、爆發、熄滅的存亡軌跡。現在擺在我們麵前的緊迫任務,是充分調動眾多的政治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的治國韜略,以及天下“家長”心儀美善、教子女成龍成鳳的齊家本領,把這個問題遏製在“第二生長期”,使其不得爆發而熄滅。要完成這樣的任務,首要的是靜下心來,擦亮眼睛,看清楚青少年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首先,所有的社會問題都不是獨立存在的。特別是青少年問題,和其他社會問題聯係得更緊,是不公正社會現象頻生、人生和社會價值方向迷失、物欲橫流等社會問題的直接衍生物。樹有根,病有因,不公正社會問題是青少年問題的主要病根。
追求公正是人的原始社會屬性,特別是當代青少年,這種強烈的原始社會屬性加上反叛意氣,加上幼稚,遇事很容易產生與他人甚至社會對抗的動力從而產生偏激行為。
雖然人本身具備追求公正的天性,但由於後天的修養差異,部分人把人的那種先天屬性在滿足自己的欲望需求中,演化成對他人的單邊要求,為人處世喜歡強求別人這樣,自己卻做成那樣,因此釀出了這樣或那樣的不公正社會現象。作為青少年,在追求公正中更多的是一種心理需求,卻不是抱負,具有更明顯的盲目性,不懂得公正本身的意義恰恰是待己待人在態度行為上的對等性原則,因而更容易滋生公正待遇的片麵需求。通常,他們這種片麵需求很容易得到滿足,這就是家長們對他們的溺愛。這種別樣的不公正社會現象也為社會和“孩子”埋下了禍根。
“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可作為醒世警語,其根本意思當是國之大患在於不公。社會公正涵蓋十分廣泛,大到治國興邦,小到養兒育女、毫厘交易,上下縱橫的社會活動緊密相連、環環相扣,時時處處少不得“公正”二字。公正是放眼社會活動的前提條件,同時,社會公正是一項大工程,當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要靠所有的社會成員去自覺遵守、刻意追求。也正因為社會公正的問題廣泛而且重大,追求公正、實踐公正、消除不合理當是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本所在。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三字經》中的這兩句話直接指出了問題青少年與家庭、父母、學校、老師之間的直接關係。問題青少年所以會出問題,原因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互脫節,二者之間交流渠道不暢、互補性不強,家長老師之間缺乏交流機會和交流機製等方麵的問題是主要問題。
家庭是社會金字塔的根基,家庭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人類社會進步的速度。因為家庭在繁衍人的同時又繁衍更多的家庭,社會正是隨人和家庭的不斷繁衍而發展起來的。學校是一座精密加工廠,通過深加工生產合格的家庭組件去營建理想社會。學校與家庭的關係是與生俱來的客觀存在,這種關係的鏈接是否緊密牢固,直接影響“學生”的方方麵麵。
.從實際情況看,家庭與學校之間的關係麵臨三個嚴重問題:
目的在理論上互通,在現實中剝離;權利在法律上對等,在實踐中失衡;契約在形式上存在,在操作中落空。
按道理,把學生培養成合格有用之人,是家庭、學校的共同願望、共同目標。但是,一旦“教育經濟學”把教育當做“拉動內需、推動經濟增長”的大產業,學校看好教育市場前景而把自己變成一個大財團,便動搖了家庭學校之間建立在共同目標上的關係基礎,學校的“雙向願望”與家庭的“單向願望”使雙方的共同目標很容易在現實中脫離,甚至出現“教育亂收費”的社會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