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春耕季節,農民們在水田中插秧時,常常會被螞蟥叮吸。當它吸血的時候,如果想把它拉下來,是不太容易的。
螞蟥,又叫水蛭,它的身體前後各有一個吸盤,當吸盤一接觸人的皮膚,就形成了真空狀態。而緊緊地吸住了人的皮膚。若是用力去拉,反而會越吸越緊,所以會有越拉越往裏鑽的感覺。
一旦被螞蟥叮吸了,可以用手重拍一下被吸處的皮膚,皮膚收縮,破壞了它的吸盤的真空狀態,螞蟥就會脫落下來。或者,取一點鹽撒在螞蟥身上,一會兒它也會脫落下來,而且不久它就會死去。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螞蟥身體表麵沒有像螃蟹和蝦那樣的甲殼,隻有一層由表皮細胞分泌的角質膜保護著體內的器官。由表皮細胞分泌的粘液布滿全身,滑溜溜地也起保護作用。
但是,當它一遇到鹽時,身體裏的粘液就會往外滲透,鹽一著水,就溶化成鹽溶液包在螞蟥的身體外麵。由於滲透作用使螞蟥的體液的斷地流出來,這時螞蟥全身也不斷收縮,體內器官急驟衰竭,不多一會兒體內的粘液被抽淨,身體幹癟,自然也就死去了。
要是讓動物王國的舉行一場耐餓競賽,最有資格獲得“冠軍”的,應該算是龜類了。據報導,我國廣東省梅縣城南觀瀾亭在重修過程中,人們發現一根千年石柱下有一隻烏龜正微微顫動,由於長期受壓,它的背上留下了明顯的柱壓痕跡。據史料記載,該亭建於1746年。也就是說,這隻烏龜在地下度過了二百多個春秋了。
長期處於絕食狀態而不會餓死,那麼奧秘在那裏呢?關鍵之點在於龜類具有一套特殊的“節能術。”
別看烏龜可以長期不進食,可是一旦讓它得到食物,就會大吃一頓,然後迅速把食物分解成為糖類,蛋白質和脂肪儲存在體內。遇到挨餓時,就會長時間躺著不動,使新陳代謝活動降到最低限度。另外,從體溫來分,動物分為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恒溫動物要保持體溫的恒定,就要耗掉體內的能量物質來維持,用掉以後就得補充。而龜類是變溫動物,它的體溫量隨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對體內能量物資的動用遠比恒溫動物少得多。
最近,有的科學家認為,龜類等動物體內的細胞能夠捕俘空氣中的各種粒子,直接補充細胞內損失的營養,因而,龜可長期不吃不喝。
世界上有許多珍貴動物,盡管人們千方百計加以保護,但它們仍然難逃滅絕的厄運。
人類對於老鼠可謂深惡痛絕,總是在千方百計地消滅它。老鼠的天敵也很多,貓頭鷹、貓、黃鼠狼以及蛇等,可是這一切不利條件對老鼠並沒有形成滅頂之災。
老鼠為什麼有這麼強的存活能力呢?
有的科學家認為,老鼠采取的是以量取勝的生存方式。老鼠的繁殖力很強,一對老鼠一年可繁殖後代達500多隻!而且幼鼠的成活率極高。另外,老鼠的個體小,能無孔不入,到處安家,而且食性廣,五穀雜糧各種昆蟲甚至各種垃圾都是它的美味佳肴。再就是它的感官特別靈敏,具有極強的抗病能力,這些個體優勢使它能夠在最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
還有的科學家認為,老鼠的存活能力和它的“智力”有關,一般來講,越小的動物“智力”水平越低,而老鼠卻例外,它的“智商”很高,因此它能巧妙地逃脫人類的捕殺以及天敵的獵食。因而它的存活能力就非常強,也就不會滅絕了。
蚯蚓屬於毛足綱,寡毛目環節動物。全身由幾百個環節組成,每當長大一點,就會出現一塊又白又寬的環帶。
蚯蚓沒有眼睛但卻有能感覺到光亮的細胞;蚯蚓沒有耳朵,聽不見聲音但卻能敏感地感覺到土壤裏微弱的振動和空氣的流動。
蚯蚓同蝸牛一樣為雌雄同體動物,也就是說,在同一個軀體上既有雌性生殖器官也有雄性生殖器官。不過,一條蚯蚓是不能繁殖的,同為一條蚯蚓身體內的精子和卵子不能同時成熟,隻有兩條蚯蚓將環帶合在一起,相互將精子注入對方體內才能進行繁殖。
它們的生殖帶呈環狀,在14~16節間,有三對受精囊孔。靠近環帶處是頭,頭部有口,也有腦,腦的中樞神經通過腹側,在這一點上它和我們人類完全不同。
蚯蚓的種類很多,生活在土壤裏,蚯蚓吃東西沒有什麼選擇,它將沙粒,土壤和腐敗的有機物質吞下去,經過消化,沙土就從肛門排出,土壤就變得疏鬆,更加肥沃,有利於植物的生長。蚯蚓不但能改良土壤,而且還能處理造紙廠的廢液和生活垃圾。此外,蚯蚓體內富含蛋白質,可以作為動物蛋白的新來源。
斑鶇鳥是一種冬候鳥,秋未冬初成群結隊飛往溫暖的南方去過冬。春天又飛回到西伯利亞去築巢繁殖。
班鶇鳥喜食小昆蟲,棲息在溫暖的地方,從秋末到冬初,昆蟲逐漸減少,雌班鶇和雄班鶇便開始分開,各在不同的地方生活,守護著自己的領地,不允許別的鳥來侵犯。
雄班鶇十分好鬥,當其它班鶇闖入自己的領地時,它就會拚命地把入侵者趕出去。當自己的身影映在玻璃或鏡子裏的時候,它也會誤認的是入侵者進入了它的領地,而飛撲上去啄個不停哩!
其實,劃定領地是大多數動物的一種本能。一般來說動物之間彼此都視為仇敵,都與捕食有關係。班鶇雖然身體小,食量卻很大,一隻班鶇一晝夜所吃食物的總重量,幾乎等於它自己的體重,特別是育雛期間,一對班鶇一天可消滅昆蟲300~500隻。因此它可算是園林衛士。
黎明時分,麻雀在樹枝上追逐跳躍,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百靈、雲雀那優美圓潤的歌聲,聽起來令人心曠神怡。多麼美妙的景觀。
鳥兒為什麼要鳴叫呢?
鳴叫是鳥類在外界條件刺激下的一種複雜反應。經科學家研究,鳥類的鳴叫可分為好幾種,平常時候的鳴叫和繁殖期間的鳴唱是不一樣的。例如饑餓可以引起幼鳥的鳴叫;鳥兒在尋找食物或進行夜晚遷徙時鳴叫可以保持個體間的聯係;有時鳥兒用鳴叫警戒敵害的攻擊;或者用鳴叫引誘獵物等,這種鳴叫是比較普遍的,音調也單純。鳥兒在繁殖期間的鳴唱是一種特有的鳴叫,一般是由雄鳥發出的,叫聲比平時更加頻繁,而且更加優美動聽,此時的鳴叫既可以把雌鳥吸引過來,也可以把其他雄鳥從自己的領域趕走,也有利於相互識別,因而容易進行交配。在交配產卵後,孵卵育雛期間,雄鳥的鳴唱就逐漸減弱以至完全停止。這種鳴唱是和性腺活動有關的。
鳥類的鳴唱聲是由位於氣管和支氣管交界處的鳴管發出來的,鳴唱是在內外界環境條件刺激下的一種複雜反應,在它們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你一定看見過雞在吃飽以後,在陽光的沐浴下,在沙土裏翻滾的情景吧,你也許認為它是在嘻戲,其實它是在用沙洗澡呢。
雞的身體上會附著一些雞虱,翅膀羽毛上會附著些羽虱羽蟲。這些雞虱會吸食雞身上的血。羽虱、羽蟲會吃雞翅膀上的毛。雞所以用沙來洗澡,是為了要驅除這些蟲類。
你可以仔細觀察一下雞用沙洗澡的情形。雞在泥沙中亂滾以摩擦自己的皮膚並且把翅膀的羽毛豎起來,讓沙土進入羽毛間有空隙的地方,這時附著在身上,翅膀上的雞虱、羽蟲、羽虱都會隨著沙子一起被振動下來。
和雞同類的雉雞、錦雞、珍珠雞和銀雞等,也都會用沙土來洗澡,洗澡的方式和雞一樣。
有些鳥類也需在洗澡,不過是用水或日光浴來代替沙土,驅除身體上的害蟲。還有一種長尾鳥它會滾在螞蟻群裏,用螞蟻來洗澡,這是因為螞蟻能分泌蟻酸,擦在身上,有驅除害蟲的作用。
因此,在養雞場,我們可看見雞的活動區,有一堆堆的沙土,既可以為它洗澡驅除害蟲,也可以為它吞食沙粒幫助消化食物所用。
壁虎,人們常叫它蠍虎子,它是一種夜行性的動物。白天躲在角落睡覺,夜晚出來覓食。它主要捕食蚊、蠅、蛾子等小昆蟲。一個晚上一隻壁虎能吃掉許多害蟲。因此它是對人類有益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