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佛教禪宗的十大名刹之一——靈隱寺,坐落在美麗的杭州西子湖畔。靈隱寺又稱雲林禪寺。始建於東晉(公元32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曆史了。建寺之時,有一個法號叫慧理的印度僧人來到杭州,看到這裏山峰奇秀,霧氣繚繞,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給寺廟取名為“靈隱”。清代康熙南巡時,曾登上寺後的北高峰頂覽勝。他看到山下雲林漠漠,整座寺宇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霧之中,顯得十分幽靜,於是就賜名靈隱寺為“雲林禪寺”。現在天王殿前的那塊“雲林禪寺”四個巨匾,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的“禦筆”。
靈隱寺建築巍峨,氣勢宏偉,深隱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濃綠之中,寺前有冷泉亭、飛來峰等名勝,深得“隱”字的意趣。不愧為我國佛教名刹之一。
曆史文獻中記載五代吳越國曾多次擴建靈隱至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僧徒三千,房屋千餘間,盛極一時。當年盛況如今雖不複存在,但古刹的風貌卻依然猶存。現在的靈隱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礎上陸續修複重建的,全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藥師殿。大雄寶殿前的石塔,天王殿前的石經幢造型古樸,雕刻精美,均是五代十國吳越時的遺物。靈隱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貝葉寫經,東魏鎦金佛像,明代董其昌寫本《金剛經》,清雍正木刻龍藏等等,都是珍貴的寶物。
進入寺門,居中的便是天王殿,殿中有彌勒佛和韋馱及四大天王像。殿後過園林登上石砌月台,就是寺中最大的建築物——大雄寶殿,與天王殿在同一中軸線上,卻比天王殿更加高大雄偉,更加氣勢恢宏。大雄寶殿呈長方形,高33.6米,高甍飛宇,琉璃瓦頂,金光閃閃,正中有金裝釋迦像,高約10米,壁背每一個雕塑都講述著一個個佛經故事;四周沿壁環列二十諸天和十三圓覺的金裝像;加之殿前左右兩座九層八角的石塔,兩塔之間是一座高過一人的巨大香爐,終日青煙嫋嫋,朝拜之人誦經之聲不絕,給整個寶殿籠上一層神秘莫測的氣氛,令人肅然起敬。與肅穆的大雄寶殿形成對比的是左方位的聯財閣和大悲閣,其中的藝術作品活潑俏皮,令人回味。閣中有幅濟公畫像,他似笑非笑,奇就奇在無論你從左側還是從右側觀看這幅畫,濟公的眼睛也總是直直地注視著你,走不開也躲不掉。
寺前那座一眼望去便知與眾山不同的山峰,就是當年飛來的那個橫禍——後來人們稱它“飛來峰”。它之所以還留在這裏,沒再飛到別處去害人,是因為後來濟公曾叫人在山上鑿下了五百羅漢,把它鎮住了。那上麵怪石嶙峋,還有形態多姿的溶洞,回旋幽深。山寺對峙,相映成趣,也吸引了眾多的遊人,人們將這裏也稱作“西湖一絕”呢。
提起濟公,眾所周知,他是曆史上有名的癲子和尚。的確,濟公非但不敲木魚不誦經文,還又喝酒來又吃肉,成天手執破扇東遊西逛,很不守佛門清規。一天時候已不早,濟公和尚一覺醒來,手操破扇拖雙破鞋跨出山門,抬眼一望,見老遠的一塊烏雲徑直朝靈隱飛來,再仔細一瞅,哪是什麼烏雲,分明是一座小山。他掐指一算:午時三刻這座山就會落到寺前的村子上。瘋和尚轉身向寺中跑去,邊跑邊喊:“不好了,不好了,山要飛來啦!”眾和尚聽了,個個哈哈大笑,隻道他是發酒瘋,沒有一個人理會他。他隻好跑到村莊裏,不論見到誰都趕緊把這消息告訴他,盡管說得口幹舌燥,大家仍不以為然,認為是他尋開心,一群小孩子還跟在後麵指手畫腳看熱鬧。也不知喊了多久,他實在累極了,便往樹上一靠閉目養起神來。正在這時,突然傳來“滴滴答答”的嗩呐聲,原來村上有一家人家娶親。“有了!”濟公尋聲來到辦喜事的那家,隻見屋裏屋外擠滿了人,全村人差不多都來湊熱鬧了。濟公推開眾人,衝到堂前,把正在拜天地的新娘子抱起來往肩上一扛,回頭向村外奔去。“啊,和尚搶新娘子!”眾人先是一愣,隨後就緊追出來。濟公一口氣跑出一兩裏地,全村人不管男女老幼也都追出一兩裏,正要抓住他,霎時天昏地暗,大風呼呼,隻聽得“轟隆”一聲巨響,震耳欲聾。等大家回過神來時,已風停雲散,太陽高掛在頭頂上。濟公往來的方向一指,大家才看到自己的村莊已經不見了,原址上卻出現了一座小山峰,如夢初醒的村民們這才恍然大悟:瘋和尚搶新娘原來是為了救大家的性命。全村老小連忙拜謝他們的救命恩人,而濟公和尚卻搖搖破扇,趿著破鞋,優哉遊哉回廟去了。原來,濟公是靈隱寺的和尚,出了這種奇事,靈隱寺便和濟公一起家喻戶曉,名聲大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