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鏈接

靈隱寺的開山祖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東晉鹹和初,由中原雲遊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見有一峰而歎曰:“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代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於峰前建寺,名曰靈隱。

嵩嶽寺原名閑居寺,在登封縣城西北6千米太室山南麓嵩嶽寺內。北魏時,它是皇室的一座離宮,後改建為佛寺。此寺的建造年代在北魏永平元年至正光元年(公元508年—公元520年)之間,是我國現存大型古塔實物中年代最早的一座,為單層密簷式磚塔,是此類磚塔的鼻祖,具有極高的建築和藝術價值。

嵩嶽寺塔高39.8米,共15層,底層直徑10.6米,內徑5米,壁厚2.5米,如此多層之高塔在全國範圍是不多見的。全塔除塔刹和基石外,均以磚砌築,磚呈灰黃色,以黏土砌縫。漢魏時所建的塔大多是木質結構樓閣式,後來才漸漸被磚石材料代替,嵩嶽寺塔則是這一轉化的最早實例,因此極為可貴。該塔的外形和下層平麵為十二邊形,是現存塔的實物中的孤例。它還是現在人們所知的第一個密簷塔。它的第一層塔身特別高大,四個正麵開了塔門,門頂作半圓拱,上飾尖狀飾物,仔細看,第一層又分為上下兩段:上段除四個拱門裝飾外,其餘八個麵都砌出了單層亭閣式方塔壁龕,刻有壺門和獅子裝飾,龕門間的轉角上砌出角柱,在柱下雕作蓮瓣形柱礎,柱頭雕著火珠垂蓮,栩栩如生;下段為素麵平磚,沒有任何裝飾,將上部襯托得更加活潑生動。塔簷之間每麵都有小窗一個,在龕門旁可隱出直欞小窗,有的用來通風采光,有的僅為裝飾。塔頂的塔刹上有七重相輪的刹身與巨型寶珠的刹頂,一直為後來的密簷塔所效仿。進入塔內,就像故事中所敘說的,是個空筒,從底直通塔頂,數數共有八層。最下層為十二角形,與外表一致,但自這層以上就改為八角形。最後,整個塔的外形,呈現圓潤的拋物線形,不但有巍峨挺拔之雄,更具委婉柔和之秀,這種設計藝術,也堪稱“古塔一絕”。

集如此多的古塔之最於一身,也難怪嵩嶽寺塔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與旅遊價值,吸引了眾多的中外學者和遊客。

嵩嶽寺,背依太室諸峰,群山環抱,林泉秀美,曲盡山居之妙。相傳在很早以前,寺中和尚們住在一起,種菜、煮飯等事情都分工明確,那個最小的和尚專門負責清掃塔房,他每天把那兒打掃得幹幹淨淨。有一天,小和尚正在掃地時,突然感到自己的兩隻腳慢慢離開了地麵升到了空中,然後又徐徐落到地上。以後,他每次去塔房清掃都要升空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升得高。小和尚心花怒放,以為自己已修成正果,成為得到西天古佛超度的出家人。因此,他每次騰空時都雙手合十,低首斂眉,默默感謝佛祖的恩典。當小和尚快升到最高一層塔棚的時候,他心想:我從小進寺,師父待我最好。現在我比他先升天,應當跟他說一聲啊。於是找到師父把情況告訴了他。老和尚一聽,覺得挺蹊蹺,便說:“你在這兒升一下給我看看。”小和尚在師父麵前又振臂又踮腳的,可就怎麼也飛不起來,他隻好說:“這兒不行。您若不信,明早跟我到塔房去看看好啦。”老和尚更覺奇怪,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塔房,不一會兒,果然見小和尚兩腳慢慢離地,身體越升越高。小和尚開心得大叫:“師傅,快看!”老和尚卻沒吭聲,隻是留神四處觀察。當小和尚就快升到最高一層時,老和尚順眼一瞧,不禁大吃一驚。原來塔棚口上,一條巨蟒正張開血盆大口,把小和尚往肚子裏吸呢!他大喝一聲:“黑蟒!”黑蟒受驚,一下子縮了頭,小和尚“撲通”一聲落在了地上。老和尚把嚇癱的小和尚往肩上一扛,背出塔房,回身急忙把塔門鎖上。老和尚招來眾和尚,把情況一說明,當下一合計,決定用火燒來除掉巨蟒以絕後患。不到半天工夫就到山裏砍了許多柴來。他們打開塔門把柴火堆得老高,熊熊大火燒死了黑蟒,也燒掉了塔棚和木梯,從此嵩嶽寺中便隻剩下一座沒有塔棚和木梯的空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