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是地震頻繁的地區。除了1925年千尋塔的塔尖曾被震落外,三塔其他部分經風吹雨打仍完好無憾。1977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對三塔進行了精心維修。由於大理三塔在各代都曾進行修繕,在維修過程中,於千尋塔塔頂和塔基內清理出南詔、大理時期的佛像、寫本佛經等文物600餘件。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南詔、大理國時期文物中最豐富、最重要的一批。其中一尊金質造像,重1135克,高0.24米。此外還有刻字銅片,佛經,各式銅鏡,各種藥物,如朱砂、沉砂、檀香、鹿茸、珊瑚、雲母等。這些實物,為研究南詔、大理時期的曆史、宗教、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紅山是西藏首府拉薩市西北部的一座小山,在當地信仰藏傳佛教的人們心中,它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因而藏語稱之為布達拉(普陀之意)。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就依據此山山勢蜿蜒修建,直至山頂。布達拉宮,被驚歎為青藏高原上的一個奇跡。它以它的自然神韻征服了每一個看到它的人。
公元7世紀,西藏的吐蕃王鬆讚幹布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這座氣勢恢宏的布達拉宮以居公主。當年所建的布達拉宮共9層,共有999間宮室,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堂皇壯麗。後來由於鬆讚幹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滅亡,古老的宮堡也大部分被毀於戰火,直至公元17世紀,五世達賴建立噶丹頗章王朝並被清朝政府正式封為西藏地方政教首領後,才開始了重建布達拉宮,時年為公元1645年。以後曆代達賴又相繼進行過擴建,於是布達拉宮就具有今日之規模。
布達拉宮是一座木石結構的建築物,東西長400百餘米,南北寬350餘米,共13層。整個建築隨山勢起伏,與山的輪廓絕對一致。牆壁與山石互為鑲嵌,天衣無縫。遠觀此宮,使人產生一種“宮即是山,山即是宮”的感受,山的雄偉化作宮的氣勢。拉薩素有“太陽城”的美稱,在燦燦陽光照耀下,鋪蓋著鎦金剛瓦的屋頂熠熠生輝,美不勝收。
它殿宇嵯峨,群樓疊嶂,布局中心突出,自由勻稱,具有典型的藏式建築的風格。按西藏以柱計間的方法計算,宮內有近萬間房屋,建築麵積達13萬平方米,真是一座龐大的宮殿。遍及大小殿堂的以佛教故事和地方風物為主題的壁畫,用筆細膩線條流暢,顯示了極高的藝術功力;十萬尊佛像遍布各處,神態各異,分別以金銀、珠玉、檀木為原料精工雕製而成,價值連城。
布達拉宮,還是國內現存最大的一座喇嘛教寺廟,喇嘛教宗教領袖達賴曾一度以此為宮,因而它也一直是西藏地區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在藏民的政治宗教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漢藏兩族人民團結友好的象征。
大唐盛世,由於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當時各邊境民族都願結好唐政權。藏族先民吐蕃人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