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謀略智慧戒律(4)(2 / 3)

所謂“強出頭”,這個“強”字在這裏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勉強”,也就是說自己的力量還不夠,卻勉強去做某些事。固然勉強去做也有可能獲得意外的成功,但這種可能性極小,通常的情況是失敗了,不但喪失了自己的鬥誌,而且被別人嘲笑。第二個意思是“強力”,也就是說,自己雖然有足夠的能力,可是客觀環境這一“大勢”和周遭人對你支持的程度這一“人勢”卻還未成熟。“大勢”利,卻以本身的能力強力“出頭”,雖然不無成功的機會,但卻要多花許多力氣。

“人勢”若無,想強力“出頭”,必會遭到別人的打壓和排擠,憑空增添無盡的煩惱。所以,想“出頭”就不要“強出頭”。當然並不是不能“出頭”,當各方麵條件都已成熟,且“大勢”、“人勢”皆利於我時,再“出頭”,那麼,無疑你將是最大的贏家。

楚莊王即位時很年輕,在位之初,他並未像其他新君上任那樣雷厲風行地點上“三把火”,而是不問國事,隻顧縱情享樂。他時而在宮中飲酒觀舞,時而帶著兵卒、姬妾去雲夢等大澤遊獵,渾渾噩噩,整日整夜地沉浸在聲色犬馬之中。至於國家大事,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上,而是任憑大夫們自行處理。見此情況,一些正直的大臣進言勸諫,往往不加理睬,甚至還被訓斥一通。後嫌麻煩,幹脆立了條規矩:若進諫,殺無赦,以至朝野上下都拿他當昏君看待。

一晃就過了三年,朝野一片混亂,但楚莊王仍無悔改之意。在此期間,他的兩位老師——鬥克和公子燮相互勾結,獨攬朝政。先王在位時,鬥克在秦、楚結盟中立有大功,由於沒有得到相應的封賞,一直心懷怨憤;公子燮想當令尹,未能如願,也忿忿不平。莊王即位後,二人狼狽為奸,串通作亂,為奪得子孔、潘崇二人的封地,故意讓他二人掛帥遠征舒人,暗地裏卻派出刺客追殺。結果沒有成功,東窗事發後,潘崇和子孔回師討伐,鬥克和公子燮竟挾持莊王外逃。在廬地,當地守將戢黎截殺了鬥克和公子燮,莊王才得以安全還都。可是就是經曆了如此混亂的局勢,楚莊王也仍尋歡作樂,不知悔改。

大夫伍參憂心如焚,再也忍不下去了,冒死晉見莊王。到宮殿一看,隻見紙醉金迷,一派奢侈,莊王左手抱著鄭國的姬妾,右手摟著越國的美女,案前陳列美酒珍肴,麵前是輕歌曼舞,沉醉在美女酒色之中。莊王看到伍參進來,劈頭就問:“你敢違抗我的命令,是不是想找死?”

伍參連忙陪笑道:“我不是來進諫的,隻是有一個謎語,猜了許久也猜不出,大王天生聰慧,想請大王也猜一猜,也好給大王助助興。”楚莊王這才放下臉,說道:“那你就說說看。”伍參說:“高高的山上有隻奇怪的鳥,身披鮮豔的五彩,美麗而又榮耀,隻是一停三年,三年不飛也不叫,人人猜不透,實在不知是隻什麼鳥!”

古時候的人喜歡說各種各樣的謎語,稱作“隱語”,這些“隱語”往往有一定的寓意,不像今天的謎語這樣單純,因此,人們多用這些“隱語”來諷諫或勸諫。楚莊王聽完了這段話,思考了一會兒說:“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此非凡鳥,凡人莫知。”

伍參聽後,知道莊王心中有數,非常高興,就又趁機進言道:“還是大王的見識高,一猜就中,隻是此鳥不飛不鳴,恐怕獵人會射暗箭哪!”楚莊王聽後身子一震,隨即就叫他下去了。

伍參回去後就跟大夫蘇從商量,認為莊王不久即可覺悟,沒想到幾個月過去後,楚莊王仍一如既往,不僅沒有改過,還越發不成體統了,蘇從見狀不能忍耐,就闖進宮去對莊王說:“大王身為楚國國君,即位三年,不問朝政,如此下去,恐怕會像桀、紂一樣招致亡國滅身之禍啊!”莊王一聽,立刻豎起濃眉,露出一副暴君的形象,抽出長劍指著蘇從的心窩說:

“你難道沒聽到我的命令,竟敢辱罵我,是不是想死?”蘇從沉著從容地說:“我死了還能落個忠臣的美名;大王卻落個暴君之名。如果我之死能使大王振作起來,能使楚國強盛,我甘願就死!”說完,麵不改色,請求莊王處死他。

楚莊王等待多年,竟無一個冒死直諫之臣,他的心都快涼了。這時,他凝視了幾分鍾,突然扔下長劍,抱住蘇從激動地說:“蘇大夫,我終於等到你了,你正是我多年尋找的社稷棟梁之臣!”莊王說完,立刻斥退那些驚恐莫名的舞姬妃子,拉著蘇從的手談起來。兩人竟是越談越投機,竟至廢寢忘食。

蘇從驚異地發現,莊王雖三年不理朝政,但對國內外事無巨細都非常關心,對朝中大事及諸侯國的情勢都了如指掌,對於各種情況也都想好了對策。這一切使蘇從不禁歎為觀止。

原來,這是莊王的韜光養晦之策。他即位時十分年輕,不明世事,朝中諸事尚不明白,也不知如何處置,況且人心複雜,尤其是若敖氏專權,他更不敢輕舉妄動。無奈之中,想出了這麼一個自汙其名以掩人耳目的方法,靜觀其變。在這三年中,他默默地考察了群臣的忠奸賢愚,也測試了人心。他頒布勸諫者死的命令,也是為了鑒別哪些是敢冒殺身之險而正直敢言的耿介之士,哪些是隻會阿諛奉承,隻圖升官發財的小人。如今,三年過去,他年齡已長,經曆已豐,才幹已成,人心已明,他也就露出了廬山真麵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