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一個方向
哪怕是最沒有希望的事情,隻要有一個勇敢者堅持去做,到最後都會成為傳奇。凡是我身邊想要出國的人,隻要堅持,最後沒有走不了的。真正走不了的人是聯係了一年或者兩年就放棄了的。一兩年在你的生命長河中算什麼?為了一個偉大的目標,我們努力個三五年並不算長。當然我並不是鼓勵大家盲目出國,出國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目標,一定是為了學到真本領,一定要有出國的基本資格。如果純粹是為了出國而出國,那一點都不難。
——摘自2000年8月俞敏洪在新東方暑期班開學儀式上的演講
背景分析
如何學好外語?俞敏洪倡導“一拳打倒法”。他給大學生們講過一個關於少林寺和尚的故事。一個和尚,什麼武功基礎也沒有,老和尚命他去挑水,之後又讓他在大水缸裏練拍水,就這麼好幾年過去了。忽然有一天,他一掌拍下去,再提起來,整個水缸就被他提了起來,後來就誰也打不過他了。這就叫“一掌打遍天下”。
俞敏洪講過的另一個故事與上海新東方學校的一個男學員有關,那是一個溫暖而甜蜜的真實的愛情故事。那個男學員上的是暑期班,他的GRE成績非常差,不管他如何努力,都沒有什麼提高,他因此而灰心喪氣,消沉沮喪。有一天,他在教室裏看到一個女孩,穿著一件淡綠色的T恤,很專心地在學習。他對女孩產生了一見鍾情式的好感,很想和她套近乎,卻又不敢靠近,因為他擔心女孩會問他GRE的問題,那會讓他異常難堪。
為了能夠看到那個女孩,他堅持每天上課,隻為了有一天能在女孩麵前說一聲“Iloveyou”。他拚命學習,後來GRE考出了高分,被美國一所知名大學錄取了。
去美國之前,他給俞敏洪寫了一封信,請求新東方幫忙尋找那個女孩,可惜最終沒有找到,他帶著深深的遺憾去了美國,但是他發自內心地感激那個穿著淡綠色T恤的陌生女孩。
在俞敏洪看來,人分兩種,一種人有往事,另一種人沒有往事。俞敏洪希望學生們能從這些故事中,讀出人生的掙紮、不屈、頑強和輝煌。“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從痛苦中讀出快樂,從絕望中讀出希望,從黑暗中讀出光明,從迷霧中讀出方向。”
行動指南
主動的執著、持久的激情,是人類幸福的出發點和歸屬地。
11月13日
興趣比愛更重要
興趣甚至比愛還要重要。愛盡管在含義上比興趣要深刻,要崇高,但卻是靜態的。興趣卻是動態的,是愛的基礎,也是走向愛的橋梁,是能夠把愛維係住的源頭活水。如果不自我奮鬥、開闊眼界,未來就不能獲得成功。一個人不論做任何事情,隻要有興趣,肯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摘自2001年8月俞敏洪在新東方暑期班開學儀式上的演講
背景分析
快樂,是把事情做好的最佳理由。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曆:與心儀之人聊天漫談,一聊好幾個小時都不覺得疲倦,即使聊天的內容極其無聊,但就是感到快樂。做任何事情,如果快樂本身就是目的,那就值得做。在俞敏洪看來,“如果能把為了目標的奮鬥和做事情的快樂結合起來,那就再好不過了”。比如學英語,很多人是為了前途不得不學,但也逐漸從英語學習中體會到了樂趣,一旦事業目標和個人興趣產生了“化學反應”,成功也就指日可待。
但如果單純憑借興趣做事情,也會出問題。因為生活中還有很多不得不做的事情,隻有把這些事情做好了,生活的基礎才會更加牢固。人能夠為了未來而安排當下的生活,一旦設立目標,就要矢誌向目的地進發,從最低的起點開始往上攀爬。爬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那什麼那麼多人還是樂此不疲?因為他們更期待目標實現之後的歡暢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