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十二月讓思想在博客裏燃燒 (1)(1 / 3)

12月3日

在路上

我不願在生活的死水中逐流,盡管死水很平靜,沒有暗礁,但卻失去了征服海洋的氣魄。隻要對生命有期待,我們就一定會逃避安逸,逃避日複一日虛假的幸福,逃避充滿陷阱的溫情關懷,逃避充滿險惡的憐憫眼神。

——2008年3月,俞敏洪在其博客文章《受傷的狼》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為不安分的心,為自尊的生存,為自我的證明,路上的心酸已融進我的眼睛,心靈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堅定。在路上,用我心靈的呼聲;在路上,隻為伴著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遠行;在路上,隻為溫暖我的人,溫暖我的人。”

這是一首歌的歌詞,這首歌相當著名,它的名字叫《在路上》,是中央電視台《贏在中國》節目的主題曲。俞敏洪做過《贏在中國》節目的評委,他非常喜歡《在路上》這首歌,每次傾聽,都會熱血沸騰,產生無限遐想。“為了實現本能發出的誓言,我們的生命從此真實起來,我們真實地感到了痛苦,因為遠處的聖火灼傷了我們的執著。”

行動指南

心態變,規則變,行為變,隻有不滿現狀,才能不輸未來。

12月4日

發現自己

生活之路由兩大內容組成:生命不同階段的目標和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目標固然十分重要,因為沒有目標,生命就沒有了方向。但實現目標的過程必不可少,生命的全部精彩都在過程之中。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痛苦和不幸,我們過分期待目標的實現,我們過分誇張困難的程度。我們嫉妒別人的成就卻把自己的胸懷丟失,我們懊悔於昨天的錯誤卻把今天的時光拋棄。其實,每天都有無數鮮美的草莓等待著我們去采摘。每天早上的第一縷陽光都在為我們升起,別人的每一聲問候都是對我們至誠的關懷,遇到的每一個煩惱和困難都是對我們勇氣和耐力的考驗。

——2005年,俞敏洪在其博客文章《生命的過程》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俞敏洪一直很喜歡一句話:強者就是那個在困境中享受孤獨的人,強者就是那個在順境中緬懷苦難的人,強者就是那個不需要人來安慰和理解的人。

李開複說:挫折不是懲罰,而是學習的機會。每個人的成功都獨一無二,每個人的挫折也各不相同,從中可以了解自己,發掘自己的目標和興趣,努力不懈地追求進步,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唐駿說:成功=智慧+機遇+勤奮+激情+性格。

走向職場,走向社會,智商決定成敗,情商決定命運。要善於發現自己,特別是要發現自己的比較優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隻要細心總結,反思自己的每一個成功與失敗,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獲得長足的進步。

承擔得起“低落”,才能“高走”。不必太在意今天的失意、落魄,人生就像爬山,雖然那些步伐快的人先登上了小山坡,但是隻要你堅持,遠方的山峰就會屬於你。

行動指南

人生的夢想可以很絢爛,生命的曆程卻注定艱辛。與其憧憬美好的理想,不如自信事在人為,然後百折不撓地付諸行動。

12月5日

學會放棄

留白天地寬,讓我們為自己留出足夠的時間和天地,放棄一些我們自以為絕對不能放棄的東西。對生命本身而言,很多執著實在是毫無意義的。當我們的生命充滿了無謂的執著,生活就會陷入沒有星星和月亮的黑夜,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黑得我們看不見生命的方向。這樣的生活對我們又有什麼意義呢?

——2005年,俞敏洪在其博客文章《留白天地寬》中如是說